最后三天国博在展的张大千敦煌艺术精品,

国家博物馆

“张大千艺术展”

马上就要闭幕了!!!

这是近几年来关于张大千先生作品的一个重量级展览,光是参展单位的阵容就足够豪华了,包括中国国家博物馆、四川博物院、荣宝斋在内。尤其是四川博物院,收藏张大千敦煌壁画摹本的数量和质量在国内首屈一指。

敦煌石窟保存了4至14世纪间的多个洞窟,有壁画多平方米,彩塑余身,是举世瞩目的世界文化遗产。它展现了多年间中国艺术的发展脉络,尤其以五代之前的艺术遗存最为珍贵。张大千正是对敦煌艺术进行全面整理、临抚、学习、继承和发扬的先驱之一。

年张大千居于成都时,友人严敬斋多次向其描述了敦煌石窟中所存的魏晋隋唐时期的珍贵壁画,这直接促使张大千产生了赴敦煌考察的愿望。探求高古艺术面貌,从中汲取创作的营养,以临摹的方式将千里之外的珍贵艺术展现于公众面前,皆是他此行的主要目的。年春末至年的两年零七个月时间,张大千首先为敦煌石窟编号,共编窟,是第一位完成这一工作的中国人。张大千之子张心智,画家孙宗慰,油工窦占彪、李复,喇嘛画师昂吉、格朗、三知、夏吾才朗、杜杰林切,友人谢稚柳,侄张比德,门人肖建初、刘力上等人先后参与到临抚敦煌壁画的工作中。他们分为三组,两组临摹,一组加工画布准备颜料。今天我们看到的临摹作品,当是张大千合众人之力而成,当然他是其中的灵魂人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他们主要采用先以玻璃纸勾摹轮廓,然后利用日光透出正稿并标以颜色的方法。在形象和用笔方面,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将壁画的形象描摹出来,又试图以自己的推断在摹本中还原因年代久远而产生变化的色彩。期间共得摹本件,涉及佛像、菩萨像、佛本生故事、说法图、经变图、供养人像、藻井装饰图案等多种题材。

临摹敦煌的经历,使得张大千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极大的转变,人物形象更加饱满生动,线条流畅而富于变化,赋色浓艳又不失端庄。作品带有了更多职业画家工细,富丽的风貌,与单纯的文人画风拉开了距离。这些作品分别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展出于兰州、成都、重庆、日本东京、法国巴黎等地,为世人了解敦煌艺术的伟大成就提供了契机。

去年刚开展的时候,虽然国家博物馆的参观条件很差,安检繁琐,排队人多,但我还是冒着北京凛冽的寒风跑了一趟,拍下了大部分展品资料,现在把其中的精品高清资料发布一下。

ps:前方高能,点击原图查看效果更佳!

临摹五代水月观音图轴

四川博物院藏

临摹杨枝大士图轴

四川博物院藏

临摹大圣文殊师利图轴

四川博物院藏

临摹十一面观音像轴

四川博物院藏

临摹南无观世音菩萨像轴

四川博物院藏

临摹盛唐西方净土变图轴

四川博物院藏

临摹晚唐劳度叉斗圣变图轴

四川博物院藏

临摹凉国夫人像轴

四川博物院藏

临摹北魏夜半逾城图轴

四川博物院藏

临摹天王图轴

四川博物院藏

临摹隋文殊问疾图轴

四川博物院藏

临摹隋维摩示疾图轴

四川博物院藏

临摹盛唐释迦图轴

四川博物院藏

临摹初唐菩萨头像图卷

四川博物院藏

临摹初唐璎珞大士图轴

四川博物院藏

当然,关于张大千在敦煌的活动,到目前为止还有很大争议。一则,大千先生在敦煌,花了很大气力清理出被黄沙掩埋的洞窟,并为之编号。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之下,苦心孤诣,耗费数年精力临摹壁画,敦煌艺术以他为媒介,得到大众的重新认识与肯定。他还是最早一批呼吁成立敦煌艺术研究院的有识之士。这些都是他的功劳。然而也有一些有关他毁坏敦煌壁画的传言。这件事在当时就已经众说纷纭。

据民国敦煌县的“国大代表”窦景椿先生记述:

当时“我随于右任老由兰州前往敦煌,尔时大千先生正居留在千佛洞(即莫高窟),遂陪同于右任老参观各洞壁画,随行者有地方人士、县府接待服勤人员及驻军师长马呈祥等人。记得参观到一个洞窟,墙上有两面壁画与墙壁底层的泥土分离,表面被火烟给熏得黑沉沉的,并有挖损破坏的痕迹(民国十年,苏俄保皇党军失败,由新疆往北平过境时,曾驻扎于千佛洞,其破坏之处甚多)。坏壁上面的佛像,似为清人建造。因过去信佛者修建洞壁画像,常把旧洞加以补修,改为己有,但此洞原有画像,欲盖弥彰,从上面坏壁的缝隙中隐约可见里层画像的衣履,似为唐代供养人画像。大千先生向于右老作了解释,于右老点头称赞他说:‘噢,这很名贵。’但并未表示一定要拉开坏壁一观。当时敦煌县政府的随行人员,为使大家尽可能看到底层画像的究竟,遂手拉着上层张开欲裂的坏壁,不慎用力过猛,撕碎脱落,实则亦年久腐蚀之故也。”

而“适有外来的游客,欲求张大千之画未得,遂向兰州某报通讯,指称大千先生有任意剥落壁画,挖掘文物之嫌。一时人言啧啧,是非莫辩”。

窦景椿先生作为亲历者,其说法应该可信。不过,他的记述中只是涉及到一窟壁画。并未言及其他洞窟的情况。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罗华庆讲,张大千在敦煌期间,雇用了几名当地的喇嘛和农民为他打杂,而这些人亲眼目睹了他剥损莫高窟壁画的行为。所以说他完全没有剥损壁画也不尽然。起码,他直接用毛笔在壁画上做标记搁今天看就是不可取的。评价人物不能脱离具体的时代环境。其时兵荒马乱,人如草芥,何况文物,大千先生在艺术上算是当时一流的画家,但文物保护意识确实还有所欠缺。可以说,这在当时是普遍状况。往事已矣,来者可追。如今经济条件起来了,对民族文化遗产也越来越重视了,这当然是好事。不过当下有不少做怪论以吸引眼球者,说张大千疯狂破坏壁画,是民族罪人云云。恐怕也是不合适的。

最后,这次展览还有三天就要闭幕,要看的朋友们抓紧了!

展期:/1/16-3/31

地点:北11展厅

主办:中国国家博物馆、四川博物院、荣宝斋

往期回顾

有钱的艺术家都相似,没钱的赵之谦与梵高,各有各的惨法

吳子建與上海鳥蟲篆印風

法国红楼内景照片公开,文物巨盗卢芹斋的尘封旧事

新展速递,明天到苏州博物馆看“梅竹双清”!

高清唐人集绘!大英博物馆藏敦煌绢画百种

饮食男女两不误,张大千的豪华私人菜单!

海外藏敦煌章草第一,稀见资料原色高清呈现

绝顶高手蔡京到底得不得笔?从米癫的两段话谈开去

文—织田信长官

編輯—周自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請盡情分享至朋友圈

敦堂成立於年,致力於文房清供類產品開發,傳統木版水印,近當代書畫家、印人、學者作品推廣及銷售,書畫金石類書籍出版和發行。

如有投稿、商務合作請發送郵件至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xiannet.com/lygl/101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