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所在地:中国国家博物馆
文物类型:瓷器
年代:北朝
尺寸:高63.6厘米,口径19.4厘米,足径20.2厘米
出土地点:河北省景县安陵镇封氏墓群
出土时间:年
此件青瓷,侈口长颈,带盖。长圆腹,高圈足。近器口处有两个桥形耳,器肩处有六个系。
整件瓷器,从器盖到器足,通体施以繁复的纹饰。以莲花纹为主,还有飞天、团龙纹、宝相花、忍冬纹、菩提叶纹、弦纹等,采用浮雕、堆塑、模印、刻画等方式。
此类造型的青瓷一般被称为“青瓷莲花尊”,主要出土于南北朝时期的贵族墓葬中。器表纹饰含有大量的佛教元素,像莲花、宝相花、忍冬纹、菩提叶、飞天、佛像等等。关于它的具体功用,还无法确定,可能是随葬明器,也可能是礼佛器物。
这件青瓷莲花尊,出土于河北景县的封氏家族墓群。封氏家族是从大同迁居于此,这处墓葬的年代从北魏一直到隋朝。
封氏墓群是建国前由当地农民发掘,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两次收集活动,获得文物余件,其中青瓷莲花尊有四件。
在年的调查活动中,据当地村民回忆,四件青瓷莲花尊出土于封子绘墓和祖氏墓,每墓一对。根据出土墓志记载,封子绘在北齐时曾作尚书右仆射。祖氏在北魏时曾获“郡君”封号,但还无法确定她丈夫的信息。
这四件莲花青瓷尊,另外三件藏于河北博物院和故宫,其中故宫收藏两件。
建国后,各地又出土了十多件青瓷莲花尊,大部分发现于南方的南京和武汉两地的南朝墓葬中。
目前国内外博物馆所藏的青瓷莲花尊不超过二十件,大部分集中于国内博物馆。另外,还有一件绿釉陶莲花尊,年出土于山西太原沙沟村斛律彻墓,是一处隋代墓葬。
景县封氏墓群出土的四件青瓷莲花尊,在此类器物中出土时间最早,一般认为属于北朝青瓷,是北朝青瓷的精品之作。
四件青瓷莲花尊的纹饰两两相同,两组之间只有器颈和下腹处纹饰不同,不过高度各不相同。
其中,国博和河北博物院所藏两件,有完整的器盖,它们属于不同组。而国博所藏的更高一些。
另外,六朝博物馆也藏有一对相似的青瓷莲花尊,与国博所藏更相近,只有器颈处纹饰稍有不同。它们是年在南京灵山一处六朝墓中出土的。其中一件高达85公分,是目前可见青瓷莲花尊中最高的一件。
年,国博所藏“青瓷莲花尊”被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文物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