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A专栏蹇庆鸣苗展堂nbsp何邕

摘要

本文从艺术类博物馆建筑的概念界定入手,通过对笔者在法国巴黎亲身走访的三个当代具有标志性建筑特征的艺术类博物馆的建筑考察和设计研究,从标志性形象塑造、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建筑功能与文化特征、建筑总体布局、室内外空间环境营造、建筑新技术六个方面阐释艺术类博物馆建筑的场所营造策略及其设计要点,以期为我国同类型标志性建筑的设计与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标志性建筑

 场所营造艺术类博物馆

正文节选,本文全文刊于《城市建筑》年第9期(上)序言

在中国的城市化建设三十年进程中,对城市标志性建筑的追求和争议一直没有停歇。究竟什么才是标志性建筑呢?“标志性建筑”也称地标性建筑,它常常被作为象征物,与之相关的另一个词就是“识别性”。标志性建筑是城市的名片,其作用是彰显城市特色,激发城市的经济和文化活力。

在很多欧洲国家,艺术类博物馆往往能够成为其所在城市或地区的标志性建筑。著名的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其外表以钛合金建成,形似一个全部由曲线构成的抽象雕塑,有的角度看起来像一艘船,有的角度看起来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艺术之花,极具艺术情趣的空间形象使其成为毕尔巴鄂乃至整个巴斯克地区最著名的标志性建筑。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艺术类博物馆的场所营造策略

艺术类博物馆往往是一个城市活力的象征,其建筑场所、景观环境的设计和施工建设大多以使用者的行为导向为目标,为公众提供艺术活动、休闲娱乐、生活和环保于一体的现代化城市景观。总的来说,艺术类博物馆在场所营造上大致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共同策略。

艺术类博物馆的场所营造策略巴黎艺术类博物馆范例解析

法国是世界公认的艺术之乡,而巴黎更被认为是世界艺术之都。笔者亲身走访了巴黎最具有代表性的三个艺术类博物馆,并探究它们在标志性形象塑造、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建筑功能与文化特征、建筑总体布局、室内外空间环境营造、建筑新技术等各方面如何实现标志性建筑场所感的塑造。

三个艺术类博物馆在巴黎的位置

路易威登基金会艺术中心

标志性形象塑造

从初始的设计草图到最终建筑的成型,弗兰克·盖里将其定义为一艘“象征法国深厚文化使命的宏伟船舰”。

路易威登基金会艺术中心

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艺术中心坐落于巴黎市区西北部布洛涅森林公园的一个游艺园里,这个游艺园在巴黎中轴线南侧,是巴黎新旧两区的临界处,与德方斯新区隔着塞纳河相望,东北面则是凯旋门和香榭丽舍大街。在树木和花园掩映下,建筑光色变幻,与四周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路易威登基金会艺术中心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建筑功能与文化特征

艺术中心的11间展厅用来陈列路易威登基金会的艺术收藏,以及委托艺术家创作的永久性作品,同时也能够进行独立策划的临时展出。建筑形态回避了现代主义所强调的直线和单纯的几何形态,而贯以曲面、消解、错杂,追求变无机为有机的形态。

从路易威登基金会艺术中心的空中平台俯瞰巴黎

建筑总体布局

艺术中心共有11个展厅,可用于展示各种收藏品和艺术家捐献品,也可举办常设或者临时性的各种展览。馆内设有个座席、㎡的多功能空间,可以容纳包括展览、演出、会议等多种功能。

路易威登基金会艺术中心与埃菲尔铁塔

室内外空间环境营造

建筑的室内外空间与周围环境的融合非常紧密。面朝主要来客方向的是宽阔的三层大阶梯,覆盖其上的巨大玻璃水晶体由钢框架支撑,大阶梯的延展性与水晶体精确的轮廓形成鲜明对比。它既是进入地下一层空间的入口,又是集会、休憩、交流的理想场所。

路易威登基金会艺术中心大阶梯作为地下一层入口和交流空间

建筑新技术

首先,总面积达1.35万㎡的12块巨大玻璃帆片采用特殊的熔炉制造玻璃创新技术,每块玻璃都采用独特面板构成。面板均由模具和模板根据其在建筑中的位置进行定制,以满足设计方案要求的曲率和尺寸。其次,建筑实体表皮覆盖有1.9万片白色超高性能纤维加固混凝土。再次,装配件设计采用同支撑玻璃帆片一样的多层胶合板梁采用相同的制造技术。

路易威登基金会艺术中心独特面板构成的巨大玻璃帆片

凯布朗利非西方艺术博物馆

标志性形象塑造

从造型上来看,凯布朗利非西方艺术博物馆像是一条由钢和玻璃体块构成的、架空的红色大滑板。建筑主体沿水平方向伸展,和附近埃菲尔铁塔的竖向生长形成鲜明对比。建筑高度与邻近塞纳河沿岸的其他建筑相差不大,临街界面也和塞纳河的走向基本一致。

凯布朗利非西方艺术博物馆

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博物馆对现有基地条件的充分尊重使其完全融入现有城市街区肌理中。建筑轮廓与邻近地块已有建筑基本对应。

凯布朗利非西方艺术博物馆轮廓与邻近地块基本对应

凯布朗利非西方艺术博物馆与树木、草坡的融合

建筑功能与文化特征

建筑外观上的每个彩色盒子都是一个小型展览室,大小各异、秩序井然的彩色盒子增强了北立面的纵深感,消除了因巨大体量可能带来的空间压迫。除彩盒展室之外,印制影像的巨大玻璃幕墙、呈组群状象征着树木与图腾的柱杆以及装备太阳能吸收器的木制遮阳板也是该建筑的独特之处。

建筑总体布局

博物馆建筑面积4万㎡,由展览厅、科研教学楼、多媒体信息中心、行政大楼4栋风格迥异的建筑物组成。不同的功能安排在各自独立的建筑体块里,各功能体块之间由步行道、走廊或天桥连接。

主体建筑形态是向水平方向延伸的,而且建筑南、北两侧的绿地和开放空间因建筑的架空而连成一体。花园内种有棵高度超过15m的大树,使建筑群仿佛置身于绿色原野之中。

邻近的功能体块通过走廊连接

室内外空间环境营造

博物馆拥有㎡的展览空间,其中㎡用作常设年度展出,㎡用作临时短期展出。从主入口到乐器展览厅,再进入各类彩盒展览室,参观者可以感受到功能随空间变化而转换的独特体验。

凯布朗利非西方艺术博物馆的常设展览空间

主体建筑置身于一个2万㎡的小型绿色公园之上,公园北侧设置一道长m、高12m的玻璃防护墙,用以阻隔车流产生的噪音,并可防御冬季的冷风对花园的侵害。

凯布朗利非西方艺术博物馆北侧沿街的玻璃防护墙

建筑新技术

植物绿墙与相邻地块的建筑边界与高度相互呼应,并设有自动灌溉装置,能够吸收滨河道路的废气与噪音污染。

凯布朗利非西方艺术博物馆北侧的植物绿墙

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

标志性形象塑造

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外观像一座“彩色的钢铁雕塑”,在巴黎这个灰色而古老的城市之中显得个性十足。它将五颜六色的管道以机械式悬挂的方式暴露在建筑外部。红色的是电梯和楼梯,蓝色的是空调及暖气管道,黄色的是电缆,绿色的是水管,灰色的是排气管和梁柱构件。

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位于旧建筑街区中

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艺术中心位于巴黎塞纳侧充满17?18世纪旧建筑的街区中,是莱阿拉步行游憩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用地面积接近5h㎡,其中一半用作建筑物的基底,另一半作为广场。

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面向市民开放的广场

建筑功能与文化特征

建筑外观没有明确的体量关系,开敞的空间由轻盈通透的幕墙以及可移动的钢架楼板组织起来,这种将建筑内外空间倒置的独特手法表现出当时文化的多元性对传统建筑设计手法的巨大冲击。它在结合地域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个性,突出强调现代科学技术同文化艺术的密切关系。

建筑总体布局

艺术中心平面长m,宽60m,高42m。建筑的支架由两排间距为48m的钢管柱构成,楼梯及所有设备完全暴露。东立面的管道和西立面的走廊均为圆形有机玻璃罩覆盖。整个建筑物由28根圆形钢柱支承。四周边柱各挑出6m的悬臂。面向西边广场的出挑部分布置观众使用的水平和垂直交通。

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圆形有机玻璃罩覆盖的走廊

室内外空间环境营造

高7m的内部空间中除了几道后加的固定防火隔墙以外,其余的隔断均是活动的,以满足各种不同使用功能的需要。既可以进行大型的展览及庆典活动,也可以用于小型的阅览室及办公空间,体现出很强的可动性和可适应性。

办公室、展厅等空间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根据新的要求重新布局。展览空间没有固定的参观路线,观众可以自由穿行。每天大约接待名读者的图书馆也强调开放性,使人感觉像是一个巨大的“文化市场”。屋顶空间也进行了灵活处理,用作花房、咖啡馆和冷却塔。乘着全透明的扶梯可以上到屋顶,也可以到达每个楼层设置有露台餐厅的观景平台,从而俯瞰巴黎美景。

从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观景平台俯瞰巴黎美景

建筑新技术

艺术中心在结构及钢架梁的处理上运用工业社会的新技术、新材料,是对科学技术成就的理性表达。建筑内部部件采用预制构件进行建造,能够迅速安装或拆卸,并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按照不同的功能要求进行重新布局。这种对新设备的创造性运用及处理方式使其成为一种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可以应对不同空间类型、不同使用功能的建筑体系。

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建筑内部空间具有很强适用性结语

从笔者对巴黎当代三个不同时代、不同规模的艺术类博物馆的考察研究可以看出,标志性建筑的场所营造大多因地制宜,结合城市地段因素和基地特点来营造场所感。建筑与周边环境呼应和互动较多,共同塑造城市独特的新景观。建筑风格上强调创新,与基地周边的传统建筑协调但不一致。建筑室内外场所尽可能对公众开放,为广大游客和周边市民提供良好的观景休憩场所。笔者试图通过对以上标志性建筑的场所营造研究,拓宽我国艺术类博物馆的建筑设计思路,为标志性建筑场所的营造提供借鉴。

??作者简介蹇庆鸣?天津大学建筑学院讲师苗展堂?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何邕健???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具体内容详见《城市建筑》年第9期(上)

责任编辑:周芳菲









































白癜风最好治愈方式
白癜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xiannet.com/ztjs/14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