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主场活动在南京举行。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在开幕致辞中透露,年我国博物馆数量已达家,比上年增长家。据文化部统计,全年接待观众数量超过6亿人次,同比增长13.1%。
“国际博物馆日”当天,记者在活动主场南京采访了政府有关负责人和博物馆界专家。他们在充分肯定近些年来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同时,也对存在的问题表示担忧。馆多了,藏品保护问题却日益凸显;参观人数多了,向观众展示的展品却少有变化;展览数量猛增,同质化现象严重……
建得多建得大是否养得好
1天半增加一座博物馆的增速可谓“世界第一”。
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表示:这一高速增长的态势,表明各地政府重视,以及社会和民间参与博物馆建设发展的热情。
新建博物馆是否存在人们诟病的盲目求大求奇?南京博物院新馆设计者、中国工程院院士程泰宁不否认。
“最近几年在建新建的博物馆规模呈越来越大趋势,动辄数万平方米,一些省市新馆面积甚至达到十万平方米。”他说。
与之相对应,博物馆藏品保护问题却日益凸显。
记者了解到,不少博物馆现有库房面积、文物保存设施、藏品保护环境等均难以达到文物保护要求。河南、、陕西等省的一些县级博物馆,还在用白灰吸潮、脸盆加湿这样最原始的手段保护文物。四川博物院馆藏最著名的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甚至出现了掉粉、画卷粘连等无法打开的状况。
日均百万人次进馆能看到什么
去年,我国博物馆全年接待观众万人次,日均余万人次。这一快速增长,得益于博物馆免费开放加快。国家文物局统计,截至年底,我国免费开放的博物馆达个,占上报博物馆数量的80%。
然而,将这一看似惊人的数字与13亿人口的比较,平均每位公民约2年才走进一次博物馆。一些发达国家平均每位国民每年3-5次走进博物馆。这,多少可以判别在博物馆功能的发挥、博物馆职能履行上,我国与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
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宋新潮说,这主要是我国不少博物馆在适应快速发展上,表现是沉寂的、迟钝的,有时甚至是冷漠的。这种弊病主要体现在:博物馆与公众现代日常生活的关联性不强,难以唤起更广泛的北京白癜风医院北京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