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艺
陈礼忠寿山石艺术传承展
—展览时间—
年12月8日—年1月7日
—展览地点—
中国国家博物馆南14展厅
(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16号)
《冬梅》寿山旗降石
叶双瑜画、范迪安题字、陈礼忠刻
潘鲁生:『量材为用』
成就陈礼忠的寿山石雕风格
文/潘鲁生
年,在全国文代会上结识了著名民艺家陈礼忠,作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一线艺术家代表,作为寿山石雕刻技艺传承人,他师承冯久和大师,有良好的传统功底,又不断探索出新的发展路径,他汲取不同艺术样式的创作体验,取得了在寿山石雕艺术方面的创新突破。
作为福建当前最年轻的一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礼忠擅长观察和发现不为他人所重视的石种的独特之美,善于将传统石雕技法与现代艺术创作相结合,勇于在题材和技法上推陈出新,他提出的“石无贵贱”的理念,而言外之意是他量材为用的雕刻理念,也促使寿山石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拓展多元的路径。
年,冯久和大师悉心教导年轻的陈礼忠
陈礼忠出生于年,师从冯久和大师,尊师重道是大家对他的第一印象,在近似父子的师徒关系中,他学习到老一辈艺术家身上谦逊的人格、技艺和审美的境界和对待艺术的执着。陈礼忠有很强的开拓精神,他不仅继承了寿山石优秀的传统技法,同时也把现代雕塑表现形式以及民间传统的木雕、玉雕等雕刻技法运用到他的石雕艺术之中,他的创新在于用传统雕刻追求塑作的表现风格,彰显体量丰满,拓展了寿山石雕刻的艺术语言。同时,陈礼忠善于提升传统题材,拓展物象表现,显现出当代艺术观念,创作了一些具有时代气息与美学追求的作品,形成了自己独道的石雕艺术风格。
《秋荷听雨》寿山老岭石陈礼忠作
《大吉图》鸡血玉石陈礼忠作
陈礼忠擅刻寿山石的花卉、禽鸟、动物尤其精于鹰与荷叶的题材。创作中他重视深入生活体验,在对石雕工艺自然美的探索中,他坚持“要到大自然中感知生活,而不只是呆在工作室埋首创作”。
为了克服时间、空间与审美意志上的矛盾,除了坚持外出采风之外,他还自己养鹰、亲植荷花,以此来观察、熟悉、了解大自然的细微变化。从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感受生活之美,“在骤然遭遇不利的自然环境时,也能够从深层次的角度去辨识其有价值的一切东西,从中获得了一种审美性的愉悦。我认为,这是一种人生不可缺少的奋进理念”。正是这种美学观念,使得陈礼忠对于自然之美、生活之乐有了真切的认知,对于自己的工艺创作也就有了真实的感悟。
《冷翠遗香》寿山老岭石陈礼忠作
《山乡村晓》老挝石陈礼忠作
交流中,陈礼忠一直在阐述的他的石材观:“石因艺显,石无贵贱”。大英博物馆和卢浮宫那些闻名世界的雕塑艺术精品,很多也是汉白玉、大理石、花岗岩这些普通材质雕刻而成,一件浓缩了时代精神文化内涵和精湛工艺的作品,才能成为人类不朽的文化遗产。陈礼忠在创作中摒弃“唯石材论”,最大限度的尊重石材的自然美,在他眼中每一块寿山石都是独一无二的,工艺创作应该在尊重自然美的同时把它的美挖掘出来。
虽然寿山石材由于质地和其稀缺程度被人为划分成各种种类,但是该种材质上的划分并不能代表寿山石雕的艺术价值。真正的艺术经典,并不是以其本身材料的质地或者稀缺性而被世人认可,而是因为“其创意、其灵感、其技巧、其神韵,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在创作实践中,陈礼忠也是这样做的,他用老岭石等普通寿山石品种雕刻作品,进而在作品中传达自己的情绪和思想,创作出诸多以艺术而非材质取胜的作品,从这个方面讲,陈礼忠是有工艺自信的。
《金秋时节》寿山老岭石陈礼忠作
“就材加工、量材为用”是中国传统工艺造物的灵魂,也是陈礼忠石雕技艺的精妙所在。“相石”是对雕刻师的第一道考验,民间行话有“一相抵九工”之说。面对颜色、材质并不出众的普通寿山石品种,如何相石,进而因材施艺对陈礼忠提出更高的要求。观看他的作品大气而不落俗,主要源于对普通石材的巧妙挖掘,在题材创新、作品构图、造型设计、巧色处理方面独有心得。
比如《残荷听雨》由老龄石雕刻而成,原石主体的黄色部分雕刻成枯残的荷叶和枯瘦的莲蓬,内部小面积的白色设计成凋零的花瓣和掉落的莲子,特别是巧妙利用黑色雕刻成一只两眼圆睁,精神饱满的翠鸟,与略显苍凉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让作品具有了鲜活灵动的生命力。
又如《出水芙蓉》用黑红相间的高山石雕刻而成,作者用凝重的黑色勾勒出池塘轮廓,池塘边缘雕刻成波浪起伏的水波纹,给人一种水波荡漾的动态美,池塘内部大面积镂空雕,把石材中仅有的红色雕刻成青艳的莲花,达到动静结合的效果。近年来,陈礼忠大胆尝试使用寿山石之外的其他石材来创作,同样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守望》寿山奇降石陈礼忠作
《谁于水面张青盖》寿山焓红石陈礼忠作
《秋塘翠鸟》寿山老岭石陈礼忠作
陈礼忠的工艺创作富有人文情怀,从他的作品可以看到自然之美与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融合。“秋荷”系列是他的代表性作品之一,首先从技法上讲,他通过对自然界认真的观测,对莲花、荷叶做了大面积的镂空,这在过去寿山石雕刻作品中,是从来没有过的。从作品意境看,往往是枯叶、孤鸟、残藕,两三个意向勾勒出一幅深秋枯荷意象,秋天的荷塘包含着自然界的荣枯法则,在枯萎的荷叶荷梗下面,不仅有白玉般的莲藕,而且孕育着来年新荷生命的种子,残荷的萧瑟里给人带来对于自然和生命的感悟。
潘鲁生
中国文联副主席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映日荷花》寿山芙蓉晶石陈礼忠作
陈礼忠个人简介
陈礼忠,字冠森,年9月生,福建省福州市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寿山石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冯久和先生。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nbsp;陈礼忠专访视频
—陈礼忠部分作品—
《层层叠叠竹朦朦胧胧月》韩天衡题陈礼忠刻
《平沙落雁》陈朱题陈礼忠作
《误入莲花深处》寿山老岭石陈礼忠作
《留得枯荷听雨声》寿山老岭石陈礼忠作
《双浴湿红衣》寿山老岭石陈礼忠作
《孺子牛》寿山山秀园石陈礼忠作
《高岩独立》寿山老岭石陈礼忠作
—参展学生简介—
《虬龙》伊犁石陈智楠作
陈智楠
年生,福州人,毕业于江南大学艺术设计系,自幼跟随父亲陈礼忠先生启蒙学习寿山石雕,后跟姚仲达先生研习印钮雕刻,擅长印钮,手玩件,薄意,摆件。曾在中国美术学院进修学习。年作品《知天命》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年作品《方寸乾坤》获福建省工艺美术“争艳杯”金奖。
《映日荷花别样红》寿山高山石冯驰作
冯驰
年生于福建省福州市。年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礼忠学习寿山石雕刻,期间毕业于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擅长圆雕、高浮雕、花鸟等题材的创作,尤精于老鹰,荷花的雕刻。现为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助理工艺美术师。
《江南韵》寿山芙蓉石刘文伯作
刘文伯
年生于福州,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礼忠与郑培亮。擅长高浮雕仕女、山水、荷叶、薄意创作。年荣获“福建省优秀青年雕刻艺术家”称号,第四届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评选活动组织委员会审定“授予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荣誉称号”。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福建省寿山石文化艺术研究会会员,高级技师。作品《花季》对章被福建博物院收藏。
《福从手中来》老挝石全瑞炳作
全瑞炳
年出生于福州市罗源县,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礼忠与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刘传斌,现为福建省玉石雕刻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福建省雕刻艺术专家、高级技师、福州市二级名艺人及中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福州市寿山石行业协会会员。福建省工艺美术学会玉、石专委会会员。
《山寨晨曲》四川雅安绿石徐崇良作
徐崇良
年生,福建宁德人,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礼忠,现为国家高级技师、福建企业艺术协会副会长,福建省古玩商会常务理事,福建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福州寿山石行业协会会员。年作品《荷塘清趣》在中国玉石雕刻作品“天工奖”评比中获得银奖。
《犀牛》老挝石喻仁瑞作
喻仁瑞
年生,福建福鼎人。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礼忠先生。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福建省寿山石文化艺术研究会会员、福州市寿山石行业协会会员,宁德市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作品《三羊开泰》、《心有灵犀》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金奖;《硕果累累》获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莆田)金奖。
《荷香》老挝石张雪慧作
张雪慧
年出生于福建漳州,毕业于福建省武夷学院艺术学院。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礼忠,擅长绘画、花鸟高浮雕、圆雕等。年作品《韵2》入选第四届全国青年藏书票小版画艺术展。年作品《一伞枯荷感秋多》福建省丝绸之路优秀作品奖等。
《自在观音》汉白玉张云泽作
张云泽
年出生,惠安崇武人。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礼忠,民间艺术家、国家高级技师、中级工艺美术师、惠安县南派雕刻艺术研究所“无名匠工作室”发起人之一、福建和祥集团董事。
《冥想、寂静天空》郑明忠作
郑明忠
年11月生,福建惠安人。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礼忠。现为国家高级技师、福建省雕刻艺术大师、惠安县雕刻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作品《自在幽塘》获年第十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优秀作品评比金奖,作品《留得枯荷听雨声》获年第八届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大赛银奖。
主办单位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承办单位
福建博物院、中国寿山石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福建省工艺美术研究院、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福建省工艺美术学会、福建省寿山石文化艺术研究会、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协办单位
福州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
中国寿山石馆
中国寿山石交易中心
链接◆终南印社首任社长、福州人李滋煊其人其艺
◆“海上风?甬江涛”——韩天衡学艺七十年艺术大展暨韩门师生展12月5日在宁波博物馆开幕
◆镇海楼遐思
◆浦城女人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