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中国国家博物馆
故宫之外,中国还有一座国家级的历史博物馆,这就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简称“国博”。
——国博的历史——
图片来自网络--天安门广场鸟瞰图
国博坐落在天安门广场的东侧,跟故宫只隔了一条长安街,与广场西侧的人民大会堂遥相呼应。今天的国博建筑,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时建成的,和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北京火车站等地标性建筑,一道在年国庆节前夕竣工,号称建国十周年十大建筑。
而国博的历史则要更久远一些,可以追溯到中华民国成立之初。原来,年,民国政府便开始筹划成立国立历史博物馆了,最开始的选址是雍和宫边的国子监,后来迁到了故宫的端门和午门。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原来的国立历史博物馆改名叫北京历史博物馆,接下来又成立了中央革命博物馆。直到年十大建筑竣工后,北京历史博物馆和中央革命博物馆才搬到今天国博的位置,并且改名叫做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
图片来自网络--“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
在北京长大的小伙伴们,应该还记得,在新千年开始之前,并没有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称谓。在今天国博西门的左右两侧,各立了一道白底黑字的牌匾,分别写着“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
一直到年,这两座博物馆才进行合并,组建了新的中国国家博物馆。从年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成立开始,国博已经走过年了。
——古代中国和复兴之路——
图片来自网络--古代中国
今天的国博,文物藏品的数量和品质,在全国博物馆的序列中,无可置疑都居于榜首。除了各式各样层出不穷的特展,以及青铜器、佛造像、玉器、钱币等专题的常设展览外,还有两个终年不间断的大型展览——地下一层的“古代中国”展和二层的“复兴之路”展。
“古代中国”展出了从新石器时代,历经夏商周,到秦汉隋唐,再到宋元明清的中国古代文物精华,按时间顺序,分成若干个展厅。在这个展览中,我们能看到来自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和鹳鱼石斧图彩绘陶缸,记载武王伐商具体日期的西周早期青铜器利簋,还有汉代的瓦当、唐代的佛像,明代皇后的凤冠和清代传国的玉玺。
图片来自网络--西周早期青铜器利簋
每周日下午,国博的志愿者都会来到“古代中国”展区进行讲解,最精彩的要分为两场,每次4小时,连续两个周日下午,一共8小时,才能把这个展厅中的展品讲个大概。
图片来自网络--复兴之路
“复兴之路”则从清代中晚期的鸦片战争开始讲起,一直讲到现代。通过大量的文物再现,展示了中华民族从落后屈辱,一步步走出黑暗、迈向曙光的奋斗历程。再现的文物包括:年中国近代第一所综合性大学——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设立时的牌匾,年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发布的告海陆军将士文,年解放军进藏后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签署的《十七条协议》。
——后母戊鼎的变迁——
图片来自网络--后母戊鼎
而在国博二层的常设展览中,也存有大量的文物精品。其中最值得介绍的,则是商代大鼎——后母戊鼎。
对这个鼎,很多小伙伴都不陌生,但是名字却似乎有些对不上号。因为,在我们小时候的教科书上,这个鼎就反复出现过,只不过那时他的名字还叫“司母戊鼎”。
原来,这个鼎是年在安阳殷墟出土的,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因此也成了商代青铜器,也是中国青铜器的代表。青铜器的命名有一个规则,就是根据上面刻的字来命名。学者们最开始以为上面刻的字是“司母戊”,于是将其称为司母戊鼎。但是这些年,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发现那个“司”其实是应该是“后”,是“后”字反过来的写法。
图片来自网络--后母戊鼎
“后”在商代是指商王。“戊”则是商代王室成员的名字,“后母戊”三个字连在一起,就是“商王的母亲戊”。这个鼎是商王为了祭祀其母亲戊而铸造的。从年国博新馆开馆,这个鼎就被正式更名叫做“后母戊鼎”了。
至于其他藏品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不妨自己去国博一探究竟吧。记得去参观之前,先去网站上查一下国博志愿者讲解的安排哦。
偷偷说一句,国博志愿者的讲解水平,那可是棒棒哒。
推荐文章:
金字塔尖的博物馆——故宫(五)君子之德
金字塔尖的博物馆——故宫(四)国之重宝
金字塔尖的博物馆——故宫(三)文苑精华
金字塔尖的博物馆——故宫(二)今生
金字塔尖的博物馆——故宫(一)前世
如果你对本栏目感兴趣,可以北京白癜风治疗哪家医院最好怎么治愈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