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大英博物馆藏中国文物研究
从康侯簋器铭谈西周成王时期的金文书法要素
于成龙
4∶
大英博物馆藏东汉六博釉陶俑考辨
李重蓉
4∶
大英博物馆藏一组唐代三彩俑来源追溯
霍宏伟
4∶
瓷画明代朝觐官
——大英博物馆藏天下朝觐官陛辞图纪年瓷板
丁鹏勃
4∶
伦勃朗和他的时代
伦勃朗笔下的神话世界
张伟明
8∶
约翰内斯·维米尔《坐在维金纳琴旁的年轻女子》浅论
赵若涓
8∶
荷兰绘画的黄金时代
王加
8∶
馆藏开国元勋文物研究
史沫特莱收集的朱德史料探究
项朝晖
9∶
中国共产党伪装书研究
杨志伟
9∶
年前人民军队奖章与纪念章的图案演变
康宁
9∶
《论持久战》版本研究
孙睿
9∶
考古学研究
论周原姚西居址鹿角镞的制作工艺
张俭种建荣陈钢
1∶
从出土石范看东周至秦汉时期石范铸钱工艺
黄娟
1∶
西藏西部的丝绸与丝绸之路
仝涛
2∶
小河毛织机的探索
贺婧婧王博
2∶
山西兴县白崖沟遗址调查简报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3∶
关于白崖沟石城的几个问题
王晓毅
3∶
试论出土秦式短剑
裴建陇
3∶
论秦国铁器普及化与关中地区战国时期铁器流通模式
林永昌陈建立种建荣雷兴山
3∶
河南荥阳晚唐卢珰墓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荥阳市博物馆
4∶
咸阳唐代苏君墓献疑
卢亚辉
4∶
山东济阳前刘村唐代家族墓发掘简报
郭俊峰李铭刘剑王勇
5∶
析唐法门寺地宫“金钱布地”现象
徐胭胭
5∶
正定古城平面格局的复原研究
赵献超
6∶
西安北宋范天祐墓发掘简报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
6∶
良渚文化玉器产地的综合分析
郭明建
7∶
陕北地区仰韶后期文化简析
李小龙
7∶
涑水流域春秋墓葬初步研究
田伟
7∶
江苏仪征联营三座西汉墓的发掘
仪征市博物馆
8∶
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耳饰形象初探
赵丽娅
8∶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盘口壶的形制与功能
王睿
8∶
唐末成都罗城城垣的考古学观察
李明斌
9∶
宋代泸州神臂城城防体系分析
蒋晓春林邱
9∶
湖北郧县龙门堂墓地两座汉墓发掘简报
南开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
湖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
10∶
湖北郧县龙门堂墓地M50等四座汉墓发掘简报
南开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
湖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
10∶
河南淅川单岗遗址年度两周遗存发掘简报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
11∶
河南荥阳官庄遗址周边考古调查简报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11∶
汉代墓葬中的铺钱现象
刘尊志
12∶
洛阳汉墓中的陶案及其礼仪功能
魏镇
12∶
北魏六镇防线的空间分析
周杨
12∶
十六国北朝墓葬出土鼓吹俑的类型与分期
董雪迎
12∶
古代史与文物研究
清华简《系年》与齐长城考
张溯梁洪燕
1∶
成都出土东汉“别部司马”铜印考
卢升弟
1∶
释“身备三仗”
常彧
1∶
邢台地区塔式罐研究
李轩鹏李军
2∶
黑釉凸线纹瓷器初探
马萌萌
2∶
说龙,兼及饕餮纹
李零
3∶
说秦公器“高引有□”及“高阳有□”
谢明文
3∶
曾侯與编钟铭文读释
黄锦前
3∶
河北南宫后底阁村唐代佛教造像题记考释
朱建路
4∶
新疆阿斯塔那号唐墓“黑人”俑及相关问题的再考察
卓文静
4∶
疑尊、疑卣铭文及相关历史问题
张海
5∶
□可忌豆“元子”解
孙刚李瑶
5∶
狐骀丘君盘新考
傅修才
5∶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祝辞》研究
李春利
5∶
西北汉简所见汉代边塞居室什物考
庄小霞
5∶
北宋范天祐墓志考释
郭永淇
6∶
明代白昂家族三位女性墓志考释
郑铎
6∶
明郑藩仪卫正冯世昌墓志考
张红军
6∶
西周金文人名用字补释二则
王强
7∶
战国时期巴蜀文化水草纹符号试析
严志斌洪梅
7∶
陕西凤翔唐墓出土陀罗尼经咒的图像解读
郭晓涛
8∶
唐宰相岑文本侄女岑平等墓志考释
李建华
8∶
“蜀郡西工”铜器渊源及相关问题
代丽鹃
9∶
成都博物馆藏东汉胡人持莲石座初探
张倩影王煜
9∶
河南安阳出土北齐刘通墓志考释
邱亮孔德铭
9∶
隋炀帝墓志释文补正
余国江
9∶
辽代张郁墓志考释
么乃亮
10∶
元代至大元年《重修灵贶庙碑》及相关问题
武俊华尚珩
10∶
安阳出土明代张士隆墓志考释
申文喜
10∶
秦阴阳御弄封泥与苑囿略论
李超
12∶
河南武陟出土西汉铜镶玉璧
周长明赵慧钦韩长松
12∶
错金银抱鱼铜带钩的年代与内涵
苏奎
12∶
艺术史研究
朱紫之辨:传钱选《蹴鞠图》的政治隐喻和图式旨趣
施锜
1∶
城市与山林:沈周《东庄图》及其图像传统
吴雪杉
1∶
怀抱观古今
——乾隆朝仿古绘画风格及其与内府收藏的关系
赵琰哲
1∶
黄易《访古纪游图册》误改纪年考
秦明
1∶
库木吐喇第16窟《观无量寿经变》壁画的复原与识读
刘韬
2∶
陆行直《碧梧苍石图》研究
王晴
2∶
洛阳出土墓志对中国书法传承的积极影响
杨庆兴
3∶
《万柳堂图》及其题诗新论
谷卿
3∶
宗教传播中的图像误读
——以《程氏墨苑》中的圣像画为例
李方红
4∶
姚莹旧藏《谈艺图》考述
刘东
4∶
鲁迅与林风眠美术交集考论
张娟
4∶
伊人谓谁:仇英《美人春思图》考
秦晓磊
5∶
龚贤绘画中“树”与“石”探研
高译
5∶
李公麟《龙眠山庄图》研究
杨娜
5∶
元代宫廷缂丝唐卡巨制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缂丝大威德金刚曼陀罗
邵彦
5∶
历史画的源流演变及创作原则
杨泓
6∶
形象与史学
——兼论“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
赵连赏
6∶
宋代画家江参里籍身世考略
毛慧
6∶
晚清金石学者与“群臣上寿刻石”年代考订
——兼论沈树镛旧藏拓本的意义
马顺平
6∶
水墨山水画成型于五代考
魏广君
7∶
渥巴锡及相关历史人物油画像考释
安雅琴
7∶
传统故实画画题刍议
张鹏
8∶
安丘张氏家族印学成就考
——以山东博物馆藏品为据
鲍艳囡
9∶
是谁绘事出寻常
——以北京画院藏《三阳开泰图》为中心
奇洁
9∶
王铎山水画三题
汪亓
9∶
弼马温、马上封侯与射爵
——汉画像中的细节内涵
徐畅
10∶
也谈赵孟頫书法的分期问题
[美]蔡星仪
10∶
从《行书判词册》看廉吏郑燮
杨军
11∶
元代黄公望《溪山雨意图》鉴藏考
樊祎雯
11∶
黄公望《溪山雨意图》及摹本古文献著录考略
毕游
11∶
铃木敬《〈林泉高致集·画记〉与郭熙》评述
牛国栋
12∶
罗浮山旅行与纪游诗画
——以嘉道年间广东名士谢兰生为中心
李若晴
12∶
永璥的交游与书画鉴藏
胡瑶
12∶
论“新年画运动”衰退的原因
陈都
12∶
近现代史与文物研究
詹天佑与晚清海防建设
纪丽君
1∶
抗战时期节约运动述论
孙钦梅
1∶
孙中山国民革命思想的流变
范德伟
2∶
新文化运动期间《小说月报》的改革
戴畋
2∶
夏鼐《〈敦煌石室画像题识〉后记》撰写缘起及内容旨趣
王兴
2∶
轮船招商局的内河航运历史
——以招商内河轮船公司股票为中心
武世刚马江丽
3∶
护国战争中四川民众的历史考察
朱华范鹏鹏
3∶
释析李鸿章致刘瑞芬的一通书信
彭建
4∶
抗日战争中的救国美术展览
朱亮亮
4∶
晚清英国驻华外交代表机关印信、公文的“中国化”
管世琳
5∶
“政协宪草”及其版本研究
尹涛
5∶
民初粤皖系政争述论
杨涛
6∶
艺术史语境下的人物研究
——以王光祈研究为例
赵崇华
6∶
新见李鸿章集外诗文辑考
徐世中
7∶
近代中国第一个民族学展览研究
——年河南省民族博物院《中外各民族模型展》
牛爱红
7∶
严修与近代天津博物馆
郭辉
8∶
张大义与中国近代民主革命
王丽云范德伟
8∶
开国元勋艺术形象的塑造
——以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革命历史题材油画作品为例
胡妍
8∶
晚清东北旗籍官兵枪械装备与操演状况考论
付永正
10∶
国民政府对抗战复员官兵的安置
詹林邹今斐
10∶
辛亥荫昌南下督师及袁世凯出山内情考
王庆帅
11∶
云南迪庆解放初期的民族工作
和冬梅
11∶
方耀与中法战争时期的广州府海防
——以《照轩公牍拾遗》为中心
赖泽冰
12∶
新时代的红色经典——新中国第一次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活动
李冠燕
12∶
馆藏文物研究
腰玉横金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元范文虎墓玉带具的考古学观察
左骏
2∶
旧王孙与复辟派岳父
——《溥儒致升允信札》研究
林硕
2∶
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文物藏品账目及编号方式的发展演变
姜玉涛
2∶
图画、意蕴与文人心态:赵金《江村渔乐图》释读
郭怀宇
3∶
新中国“开国政府”印章制度
刘艳波
3∶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民国时期孙中山像纪念章研究
周靖程
6∶
国家博物馆藏汉至唐砖文书法研究
盛为人
7∶
国家博物馆藏“杂项”文物中的生活与艺术
——以漆木器为例
扬之水
7∶
东更道七器的再认识
李零
10∶
风日常新——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杂项”文物中的生活与艺术
扬之水
10∶
“其金孔吉”展补札四则
黄一
11∶
“其金孔吉”展出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青铜器札记
陈小三
11∶
关于商晚期筒形卣的几个问题
——从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马永盉谈起
胡嘉麟
11∶
文物科技
江苏地区建筑彩画中“二色”的褪变色研究
何伟俊
1∶
红外热波成像技术在文物保护修复中的应用
史宁昌王迅张存林
5∶
博物馆学
博物馆专业人员国际交流项目的策划
——以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德国博物馆人员交流为例
郑烨
7∶
以“博物馆+”推动博物馆转型发展
周高亮
8∶
中国博物馆协会出版专业委员会2年年会
暨“文博出版与新时期使命”学术研讨会综述
童萌
8∶
本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管,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面向国内外发行。主要栏目有考古学研究、古代史与文物研究、艺术史研究、近现代史与文物研究、馆藏文物研究、博物馆学、文物科技等。欢迎国内外作者惠赐稿件。来稿请按照如下要求:
1.稿件一般不超过字,尾注。文前附字以内的中文、英文内容提要,关键词2-5个。寄文字纸质稿件及光盘、电子邮件。
2.稿件文字、标点、年代、数字等书写方式均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有关规定为准。手写稿请誊写清楚,标点符号占一格,打印稿请使用A4纸、宋体字。
3.图片要求清晰,注明名称、出处及其在文中的位置。
4.本刊处理稿件以3个月为限,如届时未接到采用通知,请自行处理。稿件及图片一般不退还,烦请自留底稿。
5.来稿写清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及电子邮箱等信息。
6.来稿请附独创性声明,即来稿为作者独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未公开发表;文中所有引用部分,均已做出明确标注或得到许可。如有发生侵犯他人著作权的问题,其后果由作者负责。
7.本刊、本馆网站及本馆其他学术著作、电子媒体享有该文使用权。
本刊联系方式如下:
钧
回复“目录”,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治的好治疗白癜风用什么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