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在伦敦这个博物馆最为密集、水平最高的城市,约翰·索恩爵士博物馆(SirJohnSoane’sMuseum)仍然是一朵奇葩。
它由三栋居民楼组成,也许是英国乃至全世界最小的国家级博物馆。著名建筑师约翰·索恩爵士(-)曾在这里居住、工作、教学。按照索恩爵士生前推动的一项特别法案,他于年去世后,这里几乎原封不动地维持着他生前的样子。
这三栋楼,绝对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名人故居。
想象一下,我们作为年(啊真不想承认)的人类,走进年前一位建筑师的家,像不像穿越?
去年9月,我就穿越(参观)了一回,全过程中时时感受到“奇葩”之处。比如,博物馆免费参观,但大包和厚外套必须寄存,手袋要用馆方提供的塑料袋套起来,整座博物馆绝对不允许拍照。因此,这篇推文里用到的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
为保证参观效果,博物馆只能同时容纳70名人,所以这里常年排着长队。我到访那天,门口的金发美女坚决但礼貌地盯着我关闭了手机。“这是一个特殊的地方,藏品太多了。”她向我解释。
真正走进这个空间,我才明白,“特殊”和“多”都算客气的描述——这简直是一个重度购物狂囤积狂为自己营造的小宇宙!难怪《牛津建筑学词典》将这里称为“最错综复杂、最精巧的室内空间”。
室内的廊柱上、楼梯扶手上安放着各种雕像、建筑模型,墙面排布着从考古遗址中挖出来的浮雕或残片,书柜和走廊的橱柜里摆满书籍、设计手稿。
从地下室到一楼,索恩爵士博物馆里大部分房间都是这样摆得满满当当,随便一个物件都是文物和珍藏。这样的家居环境,相信会逼疯很多收纳达人。
约翰·索恩其实不是富二代也不是官二代,而是砌墙工的儿子。他一路从底层奋斗,做到当时最顶尖的建筑设计师,是新古典主义建筑运动的领军人物。约翰·索恩做过皇家学会建筑学教授,年获封爵,代表作是英格兰银行(BankofEngland,即英国央行)大楼。索恩爵士娶了女继承人伊丽莎白·史密斯,夫妻恩爱,春风得意。
约翰·索恩爵士肖像画,当时他已经70多岁了,是不是显得很年轻?
索恩爵士名利双收,开始买买买。他买下林肯法学院草坪(Lincoln’sInnFields)12号、13号、14号,在这里生活、办公、教学生。买房子、买古董、买名画都没什么稀奇,但索恩爵士的奇葩之处在于:他买了一副埃及法老的石棺放在家里。
就是这口石棺。上图是夜间实拍照片,下图是多年前索恩爵士的学生画的水彩图。
这幅石棺属于埃及法老塞提一世,他是埃及最伟大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父亲。石棺已有年历史,有一艘小艇那么大,由一整块巨型的大理石材雕刻而成。意大利人贝尔佐尼从埃及帝王谷里挖出这副石棺,想兜售给英国的藏家。大英博物馆嫌要价太高,而不差钱的约翰·索恩爵士用0英镑买下棺材,摆在家里。
他买下石棺是在年,那时候的0英镑是什么概念呢?简·奥斯汀的小说《傲慢与偏见》写的大约是同时代的事,女主角的妈妈为黄金单身汉宾利先生的出现而欣喜若狂。宾利先生一年的收入是英镑,已经是英国顶级有钱人了。在当时,一位单身的淑女只需50英镑年俸,就能生活得很好。
为放下这副石棺,索恩爵士打掉了一大块后墙,拆掉了管家的起居室。为庆祝法老的棺材入驻自己家,他连办三天派对,邀请多名宾客来参观。索恩爵士门下所有的学徒写派对邀请函就用了一星期,三天的派对用掉6磅茶叶、31磅糖。光是房子外部的照明费用就花了25英镑!
这座博物馆里同样古怪的,还有地下一层的“修道士会客厅”(Monk’sParlour)。约翰·索恩虚构了一位教会修士,名字叫做“PadreGiovanni”,这是意大利语,翻译成英文就是“FatherJohn”(约翰神父)。
他用中世纪风格的家具和物件装饰这间幽暗的屋子,还在窗外修建了一座“修士庭院”,搜罗了伦敦各种古建筑的残砖剩瓦,营造出一种废墟感。庭院还修了一个“修士之墓”。当然,并没有真正的修士葬在这里,索恩爵士的爱犬Fanny倒是埋在院子里。博物馆的导览书里这样解释他的动机:讽刺当时正在兴起的附庸哥特风的社会潮流。
修士会客厅的一角,这里有种非常幽暗的气氛。
修士客厅的上方,是约翰·索恩爵士的图画室,也是这个博物馆里最不可错过的地方。为了增加陈列面积,图画室里专门设计了叠层背板,可以像翻书一样,翻开前面的陈列板再看后面的画。方寸之地竟陈列了多幅名画!
工作人员展示巧妙的“机关”:画的后面还有画。
图画室每天只在几个固定时间段开放,我正好赶上11点的开放。满头白发的讲解员爷爷非常自豪:“全世界最好的加那莱托(Canaletto)的画作就收藏在这里!”果然,门一打开就看见那副壮观的画:《威尼斯的斯拉夫人堤岸》,(Rivadeglischiavoni,Venice)。
“这里收藏的最著名的作品,是威廉·荷加斯(WilliamHogarth)的讽刺画代表作《浪子生涯》(ARake’sProgress)。这是一组了不起的作品,但它讲述的是个悲伤的故事。”讲解员爷爷说。
这一组8幅画,描写一个名叫汤姆的19岁青年继承了父亲的大笔家产后堕落并发疯的全过程。他挥霍荒淫,好酒好赌,很快败光家产并欠债入狱。为了赚钱,他与一名残疾但富有的老女人结婚,但旋即又在赌桌上输光家产、再次入狱,最后被关进疯人院。
威廉·荷加斯是讽刺画大师。在他的笔下,社会与人性的丑恶无所遁形,画中的各种细节描绘让人背后发凉:
《浪子生涯》第一张“继承家产”,父亲刚死,仆人尚在掉泪哀悼,继承遗产的汤姆便迫不及待开始量体做新衣。
组图第三张“酒馆狂欢”,汤姆在酗酒狎妓。有个妓女正在偷他的手表。妓女们脸上的黑点是为了掩饰梅毒疮。
到了最后,汤姆沦落到疯人院。病人们生活在各种幻觉中,有人以为自己是主教,有人以为自己是国王。而此时,两名衣着光鲜的上流社会女子正在一边“观光”取乐。在这堕落的历程中,只有被浪子汤姆抛弃的未婚妻始终善良、仁慈、忠贞,是唯一的一点亮色。
组图第八张“疯人院”里,两名上流社会的女子来此猎奇观光。
解说员爷爷声情并茂,游客们听完都是一脸恻然。接着,他话锋一转:“每朵乌云都有银边(Everycloudhasasilverlining)。虽然这个故事很悲伤,但我不想让你们只感觉到悲伤。”
他顽皮地眨眨眼睛:“画家威廉·荷加斯有一只钟爱的小狗。他总是把小狗画在自己的作品里,包括这一组《浪子生涯》。你们猜,狗叫什么名字?”
大家都毫无头绪。
“Trump!”
关于这个“奇葩”博物馆,一篇推文写不完。今天是上篇,下周有更精彩(狗血)的下篇推送,敬请拉萨白癜风专科医院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