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宋代汝窑及清代仿汝瓷器

宋代时期陶瓷业高度发展,是中国瓷坛百花争艳、名品迭出的时代。为世人称颂的宋代汝、定、官、哥、钧五大名窑,烧制工艺精湛,是瓷苑中五朵艳丽夺目的奇葩。清丽素雅的汝窑青瓷,纹饰精致的定窑白瓷,绚丽缤纷的钧瓷,“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的耀州窑瓷,粗犷豪放的磁州窑瓷;“汁水莹润如堆脂”的官窑瓷,满布“金丝铁线”的哥釉瓷,青翠欲滴的龙泉窑青瓷,……宋代瓷器生产五彩缤纷、争奇斗艳。民间素有“千金易得,宋瓷难求”之说,形容宋瓷的珍贵。

宋汝窑粉青奉华纸槌瓶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代五大名窑之说源于明初宣德年间的《宣德鼎彝谱》所记载“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因后人不知何种器物为柴窑,始有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之称。其中汝窑雄冠五大名窑之首。宋人叶真在《坦斋笔衡》中的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陆游《老学庵笔记》也说:“故都时,定器不入禁中,惟用汝器。”

汝窑以烧制青瓷著称,创烧于北宋晚期,因其窑址在河南汝州境内(今河南临汝、宝丰一带),故名。据专家考证其烧瓷的时间约在北宋哲宗元祐元年()至徽宗崇宁五年(),前后只有二十年的时间,有如昙花一现,烧制较少,故汝窑是五大名窑传世品最少的。南宋周煇《清波杂志》中有“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的感叹。

宋汝窑椭圆无纹青瓷水仙盆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汝瓷的器形以古朴典雅而闻名,多仿古代青铜器式样及金银器造型,尺寸不大,有“钧汝不过尺,钧汝无大器”之说。器形有碗、盘、盆、钵、炉、洗、瓶、壶、尊、套盒、盏托、注子、奁、水仙盆,还有莲花器座、荷叶器座、镂孔器等。汝瓷胎质细腻,胎色灰中闪黄,俗称“香灰胎”。汝瓷釉色有天青、粉青、豆青、虾青、卵白、葱绿、天蓝等,尤以天青色为贵。南宋周辉《清波杂志》记有“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釉”,釉质莹润凝厚,有玉石般的质感,有“汁水莹泽,含水欲滴,釉如膏脂之溶而不流,其釉厚而声如馨,明亮而不刺目”之称,汝瓷釉面开片较细密,深浅相互交织叠错,如鱼鳞片片,又如蝉翼之纹。明代《博物要览》记有“色卵白,汁水莹厚,如堆脂。燃汁中棕眼,隐若蟹爪”。汝瓷采用支钉支烧法,器物底部往往留下细小的支钉痕迹。高濂的《遵生八笺》记汝窑有“底有芝麻细小挣针”。汝窑瓷器多为素面,也有少量的刻花、镂雕等装饰技法,饰以花卉、龙纹等图案。

宋汝窑莲花式温碗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青瓷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陶瓷品种之一,烧制历史悠久,东汉出现的最早的成熟瓷器就是青瓷,从此青瓷烧造延绵不断,经久不衰。清蓝浦《景德镇陶录》转引《爱日堂抄》云:“‘自古陶重青品’,晋日缥瓷,唐日千峰翠色,柴窑日雨过天晴,吴越日秘色,其后宋器虽具诸色,而汝瓷在宋烧者淡青色,官窑、哥窑以粉青为上,东窑、龙泉其色皆青,至明而秘色始绝。”唐代人们开始以“青瓷”定名,最早见于陆羽的《茶经》:“越州瓷皆青,青则益茶。”晚唐五代时期,越州秘色青瓷达到了“千峰翠色”的境地。北宋汝窑的天青釉达到了青瓷烧造最高水平,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色调之优雅,无与伦比,汝窑青瓷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与艺术风格。釉色天然所成,无累赘修饰,以其本色之美,展现釉之天姿,表现出其“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的精神内涵。汝瓷不重彩饰,而以造型、釉色取胜,追求造型美、线条美、古朴美,展现出清丽秀雅的艺术风格。汝窑青瓷的发展与宋人崇尚和自然接近的青色有关,这种审美情趣反映出清逸、无为的思想境界,成为宋代社会的时尚。

宋汝窑盘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古代青瓷的发展与崇尚美玉有关。中国古代有尚玉之传统,玉器有八千年的发展历史,经能工巧匠的精雕细琢,器形之丰,玉质之美,琢工之精,使用之广,发展成为独特的玉文化。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释玉,石之美兼五德者。玉又有九德、十一德之说。以“润泽以温,仁之方也”为五德之首;有“君子比德于玉”之说,以示品德高尚。汝窑青釉有“似玉非玉而胜玉”的质感,与哥窑、定窑、钧窑等窑器物相比,与玉器的特性更相吻合,其素雅清逸的艺术内蕴,符合统治者的审美情趣,深得帝王的珍爱。

汝窑青瓷洗现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汝窑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在造型艺术、工艺特点、施釉技法、图案纹饰及美学意蕴等诸多方面都有极高的文化品味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汝窑青瓷把造型艺术之秀美、釉色素净之风尚以及高雅的装饰风格融为一体,达到了瓷器艺术前所未有的至高境界,展现出“天工与清新”的艺术境界。

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有两件宋代汝窑青瓷洗,均为年故宫博物院调拨,原为清宫旧藏,十分珍贵。汝窑青瓷洗,高5.8、口径16.4cm。为仿金银器造型的器皿。侈圆口,弧壁,平底,矮圈足外撇,口沿处镶铜扣,通体素面无纹饰,青釉温润如玉。釉面开细纹片。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形制相似的汝窑洗,器高3、口径12.9、足径8.9cm。足底有三个支钉痕,底中心篆刻“乙”字。

汝窑青瓷洗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汝窑青瓷洗,高5.2、口径16.7、底径13.1cm.圆口,直腹,平底。通体素面,内外均施釉,釉色淡雅柔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相似的汝窑青瓷洗,洗高3.2、口径13.1、足径9cm。底刻清乾隆帝御制诗:“祗以光芒嫌定州,官窑秘器作珍留。独缘世远称稀见,髻垦仍多入市求。”乾隆丙年清和月题。钤印二:“比德”,“朗润”。

汝窑青瓷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代汝瓷不重彩饰,崇尚复古之风,追求造型美、古朴美,将隽秀的造型和纯净的色釉完美的结合,相得益彰,反映出宋人以自然天地为本源的信念,盛行素雅平淡、舍弃刻意雕琢的美学时尚,清理秀雅的艺术风格为后人推崇。明清时期景德镇窑盛行仿前朝名窑佳器之风,其中以仿宋代五大名窑的瓷器取得了很大的艺术成就。景德镇窑仿汝瓷始于明代宣德时期,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宣德仿汝窑盘,均署宣德年款。只模仿汝釉,造型则为宣德时期常见的器物。

宣德仿汝窑盘现藏北京故宫

耿东升:考古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员。中国文物学会培训部讲授专家,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员,北京市文保文物鉴定中心鉴定专家。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较好
北京白癜风医学研究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xiannet.com/lswh/58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