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北京非国有博物馆藏于市井的文化守护者

中国自古就有民间收藏的传统。民间收藏是文物保护和传承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民间收藏热潮兴起,许多藏家的理念和境界也不断提升,从“私家珍藏”逐渐走向“社会共享”。年,北京市文物局批准建立首批4家民办博物馆。20多年来,非国有博物馆已日益成为中国博物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年底,全国经正式登记注册的非国有博物馆已达家,占全国博物馆总数(家)的26.6%。在文化资源较为集中的北京市,登记在册的非国有博物馆有23家。它们的发展状况如何?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近日,本报探访了北京市几家具有代表性的非国有博物馆。

观复博物馆

在北京市朝阳区大山子张万坟,坐落着一家占地8亩的博物馆。博物馆外墙上写着老子《道德经》中的句子“万物并作,吾以观复”,馆名“观复”由此而来,有“反复观看”之意。

观复博物馆外观邓梦芳摄

上世纪90年代初,收藏家马未都举办了一些私人展览,他发现观众很喜爱自己的藏品,希望能办一家博物馆将展览固定下来。年1月18日,位于琉璃厂西街的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后更名为观复博物馆)正式开放,成为当代中国第一家民办博物馆。年,博物馆迁至大山子张万坟新馆。

透过这座两层红顶小楼的落地玻璃窗,隐隐约约可看到室内的古典家具,吸引人进馆观赏。馆内环境清雅,展品约有多件,大部分是馆长马未都的早期收藏。陶瓷馆、家具馆、工艺馆、油画馆、门窗馆和多功能馆分布在上下两层,每一个展厅、展台都是馆长马未都亲自设计的。

在古色古香的家具馆里,陈列着明清家具共多件,按照家具的材质划分,设红木家具展厅、紫檀家具展厅、黄花梨家具展厅、鸡翅木家具展厅,分别布置成古代厅堂、卧室、书房的样子。明代黄花梨百宝嵌龙纹罗汉床是馆内珍品,其背板上镶嵌着双龙戏珠的纹饰,大气而又精美。“这种工艺叫做‘百宝嵌’,是晚明时期最流行的奢侈品装饰。”工作人员介绍说。

观复博物馆家具馆内景邓梦芳摄

陶瓷馆里,从唐宋至明清的瓷器按历史时期分区展览。许多瓷器的底座下斜放着一面镜子,参观者由此可以清晰地看到瓷器底部。馆内所藏的粉彩霁蓝釉描金花卉大瓶是乾隆鼎盛时期粉彩官窑重器,为镇馆之宝之一。此瓶尺寸巨大,撇口,长颈,六瓣瓜棱型腹,施釉彩绘牡丹、芙蓉、梅花等6种不同花卉,外口部、颈部和近足处霁蓝釉描金缠枝纹锦地饰如意云头纹、福庆纹、回纹,与淡雅的花卉纹饰形成对比。据悉,这种乾隆官窑粉彩瓶全世界仅有3件。年,马未都在拍卖会上以万元的价格购得此瓶。

清乾隆粉彩霁蓝釉描金花卉大瓶邓梦芳摄

博物馆二楼门窗馆布置得很大气,有“移步换景”之感,这里展示的主要是清代的门窗、隔扇、围栏等建筑构件。“三国演义博古纹隔扇门”一组共18扇,每一扇门的腰板上都雕刻着一个三国历史故事,如“孟德献刀”“桃园结义”“蒋干盗书”等。馆内还为参观者准备了放大镜,以便看清门窗上的精细雕工。

马都督、麻条条、云朵朵……自年观复博物馆收养流浪猫以来,“观复猫”成为馆内一道独特的风景。在专门打造的“猫馆长”办公室里,猫宿舍的洞门采用中国传统家具的重要装饰元素——壸(kǔn)门,猫的食盆也是中国汝、官、钧、建等品类的瓷器,包含不少文物知识。博物馆还推出了观复猫胶带、马克杯等文创产品,“观复猫小学馆”系列丛书以生动幽默的口吻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备受读者欢迎。

观复博物馆“观复猫”卡通造型邓梦芳摄

在运营管理上,观复博物馆为非国有博物馆提供了良好的范例。年,观复博物馆引入理事会制。年,马未都创建观复文化基金会,为观复博物馆筹措资金,保证博物馆的永续生存。年,观复博物馆入选首批“全国博物馆文化产品示范单位”。如今,观复博物馆已实现收支平衡,常年举办各类展览,开办“观复学堂”,提倡人与历史的沟通,孩子们可以与文物亲密接触。

一名参观者说:“在这里不仅能感受到古人生活的优雅讲究,而且发现这是一家朝气蓬勃、充满年轻气息的博物馆。主人处处用心,让人觉得亲切。”这正应了观复博物馆的口号——“与古人对话,与文化同行”。

观复博物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xiannet.com/lswh/107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