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拍保洁员的ldquo舱内六小时r

有这样一群人,虽不是医务人员,却同样在抗疫一线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是城市的“美容师”,也是病毒的清扫者。从消毒、打扫到生活、医疗废弃物处理,他们坚守岗位,医院各个角落的卫生。2月22日,生命时报赴武汉特派记者医院,记录了方舱保洁员们的“舱内六小时”。本文作者丨本报赴武汉特派记者董长喜张健本文编辑丨王冰洁杨萌视频制作丨赵子莹

听保洁员陈阿姨讲述她的工作日常↓

跟保洁员赵樟一起体验舱内6小时↓

今年37岁的赵樟,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在汉阳环卫集团已经干了17年,现在是一公司副经理。

他说:“方舱里情况特殊,进舱人员需要做严格的培训,上了岁数的、体力不好的、文化程度不高的都不行,我进方舱最合适,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

18:00

赵樟乘坐的班车准时从酒店出发,将他和另外8名同事医院。他们晚间的方舱保洁工作开始了。

自2月11医院开始收治病人以来,34名保洁人员便开始忙碌起来,他们四班倒,24小时保证舱内洁净。赵樟是任务最为繁重的晚班组组长。

18:20

班车抵达国博,赵樟走进更衣室,和所有进舱的医务人员一起,开始进舱前的准备工作——隔离衣、防护衣、口罩、鞋套、手套、护目镜……一样都不能少,每一步都不能马虎,所有穿戴留下的缝隙还要用胶布粘上。赵樟形容他就像套了一层不透气的铠甲。即使有护士的帮助,他们每次完成这套防护流程也至少要耗时半小时。

19:00

站在方舱的门口,赵樟展开双臂转了一圈,接受完护士的最后一遍安全检查后,穿过两道门,进入了方舱的隔离区,和下午班的同事们进行交接班。交班后,开始对全舱进行第一遍消毒。消毒工作是方舱内部最重要,也最繁琐的工作,大到大厅、走廊、过道、护士站的地面,小到扶手、桌面、书架、工作台等,全部都要消毒一遍。医院的清洁面积约一万平方米,一共有张床位,分了49个单元,4个护士站。赵樟和8位同事共同行动,全面消毒一遍,要用1个小时。

20:00

病人们陆续吃完晚饭,到了开始收拾垃圾的时间了。“舱内收治的都是轻症病人,和我们的关系处得比较和谐,所以他们大都会主动把垃圾收好。”赵樟的晚班组是6男3女,他是组长。他通常会专门分出几个人,在舱内志愿者的帮助下,将每个患者小桶里的垃圾倒进大桶(升)。他和几个比较强壮的男保洁员要负责把大桶拖出去。这是每天最累的工作。舱内有多个病人,随着供应物资的不断到位,现在病人伙食比较丰富,除了盒饭、饮用水,还有牛奶、水果,因此每天晚上的垃圾量非常大。大桶装满之后,还要一遍又一遍地喷洒消毒液,最后封装起来。“每个大桶至少有斤重。这个重量在平时倒没什么,可穿着防护服,动作幅度受限,不敢用太大力气,怕把防护服弄破;戴着口罩呼吸也不畅,干体力活就比平时慢好多。”赵樟对《生命时报》记者说,这样的大桶有个,轮流交换使用,他和同事每天晚上要运出舱外50桶。赵樟在舱外的其他同事,会将这些垃圾统一放在存放间,用专门的清洁车收运到垃圾处理厂进行特殊处理。

21:30

厕所的清洁工作开始了。舱内厕所的卫生保洁要求非常高。为了方便患者,医院内设有专门的洗浴场所,因为人流量比较大,再加上厕所比较密封,空间的消毒和保洁工作总体要求比较高,因此每个厕所保洁至少需要30分钟。目前方舱内共有4个厕所,国博原有3个,后来又加了1个移动厕所,每个厕所由一男一女两人负责清理。

22:30

开始第二遍全舱消毒,这次会将微波炉、用餐车等设备进行消毒。这个时段病人一般都洗完澡了,厕所过道难免有积水,“积水是绝对不能有的,所以每次拖的时候都很仔细。”赵樟说,为了做好保洁,他们将拖把升级了3次——刚开始是普通拖把,后来用棉拖把,现在用的是自动挤水拖把。

23:30

病人们差不多都睡了,可赵樟的工作还没结束。他们还要在全舱进行一遍检查,将犄角旮旯的细碎垃圾收拾起来,装进大桶运出舱外。“在舱内基本没有闲的时候,再加上几个小时不吃不喝,到了晚上这个点儿,大家都很疲惫了,但越是这时候越要咬牙坚持一下。”赵樟进入环卫集团前,在辽宁当过两年兵。两年的部队生涯,给了赵樟一个强壮的身体,也给了他不怕吃苦、绝不妥协的内心。

00:30

凌晨,交接凌晨班的时候到了,赵樟和同事们开始出舱。出舱的程序比进舱更为繁琐,要经过3道门——进第一道门,脱鞋套;进第二道门,摘护目镜,脱手套、防护服;进第三道门,脱帽子、口罩、隔离衣,再用棉签蘸着酒精清洁鼻孔、耳朵,清洁面部,用生理盐水漱口。整个过程,每道程序前后都要洗手,总共要洗8次。最后一步,戴上口罩,才允许出舱。

1:00

赵樟出来时,衣服基本都湿透了。为了不着凉,他在更衣室里备了一套干的内衣。换上干爽的衣服,坐上回酒店的班车,赵樟一天的工作才算结束。为了防止传染,进舱以来,赵樟和同事们都住在专门的酒店里。“越是到了晚上,就越是想念家人,可这时候她们早就睡了。”十几天了,赵樟最想的就是他10岁的女儿,第二天中午醒来,他会和女儿视频一会儿。“家人肯定会担心,但出来的时候他们都挺支持我。”赵樟说,“今年武汉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作为共产党员,作为环卫工人,主动站出来是应该的。”都说武汉是个英雄的城市,十几天来,记者眼中的武汉英雄都如赵樟一样,没什么豪言壮语,只是在工作的每一刻默默付出,坚定地行动着。他们有医生,有护士;也有志愿者、快递员、环卫工人……特殊时刻,守望相助,每一个平凡岗位上的平凡人,在这个时候都是不平凡的英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科普

(上下滑动查看)

免疫系统如何战胜病毒?7件事护好抗疫“防火墙”

“二月二龙抬头”,这套「零失误理发攻略」送给在家剪发的你

记者实拍医生“穿防护服”流程:9个步骤花30分钟,泡汗水里6小时

疫情期间每个被迫下厨的人,都需要一份「零厨艺」指南中医专家:新冠肺炎5个病期各有最佳“治疗方”

天天戴口罩的人:一组训练操让每次「呼吸」都顺畅为什么呼吁康复者捐血浆?一文为你揭开「血浆疗法」的面纱“婚礼延了他却走了……”我们用独家镜头记录同事眼中的彭银华医生封城30天|位武汉读者,你们还好吗?独家曝光朋友圈,护士深情撰文悼念:小彭医生,很荣幸护理你!时评

科学素养是最有效的“抗体”把7件事“顺序”搞错了,感染病毒的风险也就高了古人怎么战胜瘟疫的?从古至今5个朝代各有经验时评

阻断谣言也是全民战生命熄灭那一刻寂静又凄美:四分钟「人体内旅行」,向死而生时评

抗疫情,容不得一丝侥幸疫情期间的“囤菜指南”,这样做帮食材延长保鲜期时评丨感恩医者,不能只在当下日本一项口罩测试:这样戴,外部细菌“泄露”率%专访北京第一例“非典”收治专家刘又宁:病毒传染力何时能减弱?病毒是如何“悄悄”传播的?病毒学家详解8种途径生产一个口罩仅需0.5秒,为何口罩还不够用?

闷在家胃口不好的你,跟营养专家学7招打开“食欲”

句句有用!老人防疫的7条“专属提醒”,转给爸妈比病毒更有“传染性”的,是这些在朋友圈热传的9个谣言首度曝光!新冠病毒「高清彩照」,一组图看清显微镜下的真面目推荐!一位84岁院士的纪录片:“敢医敢言“钟南山漫画战疫

这场“战疫”,你从来都不孤独这8个真实的故事,致敬战“疫”中的爱情

“拐点”究竟何时来?一文梳理国内外专家的权威预测

两千多年历史告诉你:面对传染病,人类为什么选择「隔离」?H5

听,野生动物的悲歌我是不是“无症状感染者”?

测体温没注意6个细节,别怪测出的结果不准……

“假阴性”频现,核酸检测还可靠吗?

卫健委发布「心理调适指南」,帮10类人群走出“疫情困境”

轻症患者为何病情会突然加重?

西汉至今抵御了多次瘟疫的中医,为抗疫提供了什么思路?

著名呼吸科专家刘又宁:一文解答你关心的10大“肺炎”疑问

“战时”蔬菜也讲“战术”,营养专家推荐一份「囤菜指南」

疫情期“感冒”了怎么办?

家里“口罩荒”了,这3种省法帮你再坚持一下找到“新冠病毒克星”为何这么难?专家告诉你背后真相

关于“气溶胶”传播,解读你最困惑的7个疑问

这份“居家消毒指南”,把你的消毒困惑一次说清了《成语解“疫”》:9组词帮你给肺炎防护划重点免疫系统如何帮你抵抗病毒的?一定要做好这4件事为什么病毒易对“心脑血管差的人”下手?漫画战疫|谢谢你,为我们拼了命为什么要建「医院」?一文读懂它在抗疫救治中的重要性张文宏教授讲传染病:一节18分钟的“硬核”公开课“求求你,我不会传染病毒,请别抛弃我“中央空调会不会导致疫情扩散?BBC纪录片揭秘:对人类来说,最致命的病毒存在于哪里?

最小确诊病例仅1个月!一套“全方位防疫指南”给儿童最科学保护

19名院士学者联名呼吁:立法禁食野生动物!敬畏自然才是珍爱生命

我家小区/附近有确诊或疑似病例,该怎样保护自己?

病毒在飞机上的传播概率多大?一张示意图带你看清

钟南山院士:办公区这个地方最“高危”,3招教你躲开病毒

国家卫健委发布“口罩使用指南”,口罩问题有了权威答案

WHO推荐的见面姿势:戴口罩+一米线

收藏!最新版“新冠肺炎公众防护指南”,50个重点帮你划好了

洗热水澡能不能抗病毒?感染科专家告诉你真相营养专家10个「居家饮食处方」,教你科学“吃”出抵抗力在家憋烦了的人,这6件事可以帮你再坚持一下

这件和「戴口罩」同样重要的小事,一直都被你忽视了

手机也可能是新冠病毒载体!疾控专家1分钟演示「手机消毒法」

疫情下的老年人如何避免感染?这18个建议转给爸妈看

即将返岗工作的我,该如何预防感染?

疫情下的“宅”家锻炼指南,让你不出家门也能动起来

医院实名推荐:7个方子有助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手机、超市物品、扶手……可能间接传播新型冠状病毒吗?

冠状病毒与人类“纠缠史”

哪种特征的发热需要警惕?

一座一座城“封”了,别一颗一颗心“崩”了

新型冠状病毒,到底怕冷or怕热?致敬!疫情一线拍下的这12组图,每张都让人泪目卫健委:病毒传播力似乎有所增强,疫情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宅在家的我们,怎样做好“居家消毒”?

疫情笼罩下的春节怎么过?六大呼吸科专家权威提醒

一份新型肺炎轻症患者的“居家隔离指南”

漫说疫事|这个春节,我们打一场特殊的战“疫”

“重大突发公卫事件一级响应”意味着什么?

爸妈,听话!预防新型肺炎,请听儿女6句劝

请扩散!面对疫情,我们有9个呼吁

增强免疫力,有助于对抗新型冠状病毒吗?

除了不去武汉、戴口罩,我们还能做什么?

疫情中的春运回家路

汽车、火车、飞机……这份“防肺炎交通指南”助你安全回家

社评:必须向顾全大局的所有武汉市民致敬

怎样分清“普通感冒”和“新型肺炎”的区别?

关于新型肺炎的13个疑问,卫健委专家给出了答案

权威解读:新型冠状病毒,是怎么从动物传染给人的?

划重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8问钟南山院士

扩散周知!多科权威专家:春运如何严防新型冠状病毒

戴口罩能否防住新型冠状病毒?一篇文章全都说清楚了

生命时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xiannet.com/jbjj/101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