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资讯重现ldquo舟楫千里

去哪里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pf/a_6703361.html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运河网”   第二部分为“货通南北利四方”,分为漕粮运输、南北货物、漂来的北京三部分,主要体现大运河的功能与意义,讲述了大运河上的漕粮运输、各方货物以及对北京城的建立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第三部分为“千艘并进万夫牵”,分为统筹管理、船运管理、人员管理、仓储管理四部分,主要讲述运河的漕运文化。要保证漕运的顺利进行,要设立相关的管理机构,形成自上而下的有序管理,包括从漕粮的征收、运输到交仓等主要环节,以及运程中漕船及夫役等一系列的管理。

  第四部分为“神工当惊世界殊”,分为水利工程、河工器具、舟船营造三部分,主要讲大运河的工程技术。大运河连续水路之长,跨越地区间自然环境差异之大,是世界任何运河无法比拟的,运河的开凿、使用、管理、维护等,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人的思想、智慧,展现出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胸襟、魄力及作为,是世界运河工程史上的里程碑。

第五部分为“因河而兴文化盛”,分为宝带明珠、民俗信仰、传统工艺三部分。大运河为运河沿线城镇带来了生机,成为维系这些区域发展及繁荣的动力,在经济、商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上,文化得到了兴盛与繁荣。特别是运河地域文化的鲜明特点,以及运河沟通带来的文化融合,既异彩纷呈,又融会贯通,成就了大运河文化的璀璨与辉煌。

▲展览现场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的展品非常丰富。件(套)展品中,有不少是国博馆藏与大运河文化相关的系列文物,如体现水道画卷的《明代运河全图》,表现漕运盛景的《潞河督运图》,展现河道治理的《高明治水图》,反映水利技术成就的《河防一览图》,记录妈祖信仰的《天津天后宫过会图》等,都是难得一见的重要藏品。此外,天津博物馆藏《漕运图卷》、通州区博物馆藏“军粮经纪密符扇”和《运河源流图》、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隋炀帝墓出土鎏金铜铺首和玉璋等,也都是重量级展品。

▲展览现场

▲鎏金铜铺首

▲明代铁锚

图解运河

绘于乾隆时期的《潞河督运图》像是一张“照片”,定格了潞河漕运经济、商贸及民俗盛况。画面以督运官舫为线索,以盐坨春季开坨为核心,向左右两侧展开。图中两岸码头、衙署、店铺、酒肆、民居等琳琅满目,画有官船、商船、货船、渔船等64只,官吏、商贾、船户、妇孺、盐坨杂役等余人。人物形态各异,极富生活气息。不过,也有学者认为,这幅画描绘的是潞河尾闾天津三岔河口一带的漕运盛景和民俗民风。

▲潞河督运图

明代《运河全图》更像是一张平面“测绘图”。纵61.6厘米,横.5厘米的画卷上,以传统的形象画法,描绘了运河及黄河的河道大势、水利工程及沿途城池。难得的是,这幅古画至今色泽艳丽,黄河以黄色涂绘,其他河湖以碧绿上色,用各种符号表示山川、城池、乡镇、寺观、桥梁等,对黄、淮、运交汇地区的描绘尤为细致。

《都畿水利图卷》更像是风景画。这幅画的作者是弘旿,是清康熙帝玄烨的第二十四子允祕之子。国博介绍,此画曾为清内府所藏,钤有“石渠宝笈”“宝笈重编”“三希堂精鉴玺”等印记。画面以玉泉山开始,绘其水流源自西山,聚于昆明湖,流经长河,贯绕京城,于城东南入通惠河、潞河,反映了乾隆年间(—年)北京地区水系分布与水利设施、风景地貌、苑囿城郭等有关状况。

▲都畿水利图卷

《漕河祷冰图》则更像是“新闻图片”。漕运一旦受到雨雪、霜冻、狂风等自然因素的阻挠,往往会让督运官感到束手无策,甚至把希望寄托于虚无缥缈的神灵庇佑。这幅画中描绘的是清嘉庆年间,时任户部给事中的陶澍沿运河南行视察漕运。行达露筋祠时,北风劲吹,湖水结冰。此时北上回归的空漕船出长江的只有一半,其余漕船就冻结在此。陶澍“深恐贻误漕行”,便斋祷于露筋娘娘。第二天风和日暖,全河水泮,各船出江告竣。

《漕运图卷》则采用平立面结合的鸟瞰式形象画法,描绘了自洞庭湖和岳州府开始,经长江、运河至北京的水道路线及沿途城市、山脉、河流、湖泊、闸坝、桥梁、村庄等地理景致。《高明治水图》展现了疏浚河道的宏伟场面,劳役者约千余人,正在车水断流,从河道中挖土筑堤,紧张地劳动。

“水上漂来的北京城”

水上漂来的北京城”的故事,也在展厅里娓娓道来。“一砖一石都是精心挑选的。”展览设计师何欣指着4块灰砖举例,有句话说“临清的砖,北京的城,相隔八百里,漕运六百年,紫禁城上有临清”。这就是临清贡砖,展出时特意竖起来摆放,就是为了方便观众看清砖上的刻字。

展厅里还有一幅元代《卢沟运筏图》,画面中心是一座11孔桥,桥栏板望柱顶端均雕幼狮。除桥身上拱外,其他特征都与北京现存的卢沟桥相吻合。著名文物专家罗哲文曾对此图进行细致研究,认为漂运木筏的场景与元代初年大都城的修建相关,画中描绘的就是元初修建大都城时,从西山砍伐木材,以木筏的形式沿着卢沟河运送至卢沟桥,再转陆路运至大都城里的场面。

▲卢沟运筏图

“穿越时空的运河”

一条大运河为途经之地带来了勃勃生机,南北方经济、文化也随之共融共促。展厅里,大运河两岸的城市纷纷秀出自己的运河记忆和“绝活儿”。一幅《天津天后宫过会图》绘于清代。专家说,这是一部风俗画卷,真实记录了清末天津妈祖信俗的风采,是研究我国北方妈祖信俗的重要实物。

策展人赵永介绍,展览还引入了“穿越时空的大运河”数字影像、“大运河文化”系列动漫短片、“中国大运河申遗宣传片”等,让文物“活”起来。北京烤鸭、京剧和花茶与运河鲜为人知的故事也被制作成小视频。

▲军粮经纪密符扇

观众还可以体验当一次运河“验收官”,利用“密符扇”标货识货。专家介绍,清代各地漕粮运抵通州后,为了防止勒索舞弊等情况发生,制定出密符制度。每名军粮经纪在自己验收、转运的漕粮袋上,根据验粮情况,用上好的“福炭”把自己的符形画在明显位置,相当于标记了“可追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xiannet.com/ztjs/93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