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罗独具特色的埃及国家博物舘

(明天省博《金字塔.不朽之宫--古埃及文明》展开幕并举办讲座,待将本人年赴埃纪行发给朋友请指教)

年9月,我赴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回国不久,又获悉11月有赴埃及一地精品游的信息。本来,一年出行一次,已经足够了,何况时间如此临近,本不应再出去,但因系埃及这样一个文明古国,又是十天一地“五星游轮全景之旅”,所以欣然决定再出去一次。事后证明,这一决策非常“英明”。因为我们这一次去埃及时,正值竞选,火药味已经很浓,我们回国不久,那里就大乱了。直至今天,去埃及都并不安全。也就是说,如果那次不去,至今都无机会再去啊!

这次埃及之旅,所到之处大都是文物古迹,明确称为博物馆的有两个:地下墓穴博物馆与开罗埃及博物馆。其他神庙与墓地,如帝王谷、双神庙等,虽不称博物馆,而博物馆里的藏品,大都是从它们那里选来的。又因这些地上地下的神庙与墓穴,博物馆无法容纳它们,所以,它们是博物馆的一种补充,或附属物,也可以称为“不叫博物馆的博物馆”。有时,博物馆内不让拍照的东西,我们可以在这里拍。这又是一种互补。

埃及博物馆位于开罗市中心的解放广场西北角,于年建成。我们来到埃及的第二天,即年11月21日,在参观了古萨金字塔与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后,即驱车来到了解放广场,一座浅红色的古朴典雅的二层楼建筑,便出现在我们面前——这便是埃及博物馆。

博物馆的门楼,有点像西方国家的凯旋门,大门是圆形拱门,拱门顶部嵌刻的是哈托尔女神的雕像,两侧门楼的双柱上也各有一位女神的雕像,一个手持纸莎草,一个手持莲花,象征的是古埃及南北方的统一,亦即国家的统一。

不用说,我们不可能一来就进入馆内,而需要在院里等候。这也为我所必需,因为院内即有众多的文物,需要抓紧拍摄。当时,只顾拍,来不及仔细观赏。当我回国后再看这些图片时,感到非常满足。这些图片除少量埃及学者的雕像外,大都为石刻、方尖碑、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女神、女王像等。碑刻有黑白的、有彩色的,有图像、有文字,它们是埃及历史的见证,既珍贵,又美观。我很幸运,在院里等候的时间,足以使我把它们“一网打尽”,使它伒们进入我的“博物馆”,这就是我的相机所拍而形成的的“图库”。

馆内分为文物展厅与图书馆两部分,我当然是只看文物了。两层展厅即有50多个展室,展品有15万件。还有15万件存在库中,没有陈列出来。别说我们仅有不到两小时,就是三、五天也难以看出个究竟。

一层展品基本按埃及历史发展顺序摆放,依次是前王朝、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至公元五、六世纪罗马统治时期的珍贵文物。

二层是专题陈列室。有棺木室、木乃伊室、珠宝室、绘画室、随葬品室、史前遗物室、图坦卡蒙室、纸草文书室等。多数文物的历史超过年。它们是埃及历代形成、发展到衰亡历史的见证。每一件展品都是极为珍贵的“有意味的形式”,都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与美学价值。人们认为埃及博物馆中有10大“世界之最”:世界年代最久远的木乃伊、世界考古史上最著名的拉希德石碑、世界最早的避孕套、世界最古老的纸莎草纸画、世界最早的折叠床、世界最奢华的法老陪葬品、世界最华贵的法老金面罩、世界最标致的法老雕像、世界最平等的法老与王后雕像和世界最漂亮的彩绘人形棺、石棺等。(参見年5月18日光明日报于毅:《埃及博物舘--世界博物馆皇冠上的明珠》)其实这根本包括不了埃及的所有“世界之最”。

你若问我在埃及最先遇到并一直摆脱不了的是什么?我会不借思地告诉你:是文字,埃及文字。听导游讲的,眼睛看到的都是埃及文字。你坐在大巴上,导游会指着前面的车辆上的车牌,告诉你那些字母表示什么,而且会让你拿出笔来,教你1、2、3、4、5如何写。你若是购买一张草紙画,你会得到一张印有埃及古象形文字的图表。图文并茂,是埃及许多文物尤其是石板画与雕塑的突出恃征。图画对接的是象形文字。图画中其实就已有象形文字。当然,那是较复杂的图像,当它向简化的方向发展时,象形文字便出现了。但许多初始象形文字,同时又是图画。如中国的古“象”字,就好像一匹象;古“马”字好象一匹马。埃及古代的象形文字,则更为形象。在古建、寺庙、陵墓中,图画与象形文字,会琳琅满目,一涌而来,使你目不暇接。图画与象形文字、大多雕刻在庙宇、陵墓内外的墙壁上,而且大都是成系列的,即全部古埃及象形文字,或表现埃及历史的图画,某个王朝或法老的故事,大多是彩色的。博物馆里的许多藏品,更是如此。知道这些后,我可以介绍被称为埃及最珍贵的一件文物拉希德石碑了。䜣䜣

拉希德石碑也称罗塞塔石碑。它是一块花岗岩石板,重公斤,长厘米,宽72厘米。它起先被置于罗塞塔的拱顶上,在伊斯兰时代被筑进城堡的墙壁中。此碑刻之所以很珍贵,是因为它所刻是公元前年孟菲斯祭司向托勒密·维·埃皮潘恩斯法老(公元前——公元前年)授予特殊荣誉的法令,或称诏书。它用象形文字——圣书体、俗体、希腊文三种文字刻成。因而是破解埃及象形文字的一把钥匙。但真正的破解是在年,法国学者商博良从三种文字的对照中发现了象形文字的基本规律,从而破译了失传已久的象形文字,为研究古埃及象形文字打开了一扇大门,也开启了古埃及文明的大门。

其次是因为它是在一种很奇特的情况下发现的。年,拿破仑远征埃及期间,他的工程公司的士兵加固这座城堡时,发现了嵌在墙体立面的这块石碑。工程师佛朗索瓦·夏威尔·波查德觉得这块石碑颇有文物价值,报告了他的上司。拿破仑知道此事后,立即下令制造石碑的雕版和副本。这时人们均不知道石碑上刻的文字内容是什么。后来还是在拿破仑的鼓励下,由他的崇拜者让·佛朗索瓦·商博良破解了这块石碑上文字的内容。这块石碑在法军被英军打败后,到了英军手里,现在被收藏在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里。埃及博物馆的这块碑是复制品。我年去埃及时未见到这块石碑,年去英国时在伦敦大英博物馆才看到这块碑。

埃及博物馆编印的《开罗埃及博物舘馆藏精粹》,介绍了51件文物精品。这些文物不仅具有极为珍贵的历史考古价值,而且非常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美学价值。如古埃及王国那摩尔石板画——“抗击敌人”与“庆祝胜利”。系灰色片岩,高64厘米,宽42厘米,年代为公元前年。禽鸟石碑,彩绘石灰石,高厘米,宽75厘米。浮雕的图像是蝴蝶、朱鹭、苍鹭、翱翔在空中和站在纸莎草上的翠鸟等,可谓精美绝伦。是前—年第五王朝法老丧葬神庙中的遗物。礼拜太阳神阿吞场景石板画,画面与色彩更为艳丽。有些用品上的画作,也十分精美。图坦卡蒙法老宝座,一把木制镶金的椅子靠背上的阿玛尔纳风格的彩色画,更是太阳光芒四射,人物栩栩如生,色彩五彩斑斓,夺人眼球。刻在陶片上政治讽刺画—“牧鹅的猫”,寓意颇为尖辣。如此看来,看守本身不就是贼吗?被“喂饱的鹅”不是味道更好嘛?

《精粹》中介绍了一系列人物雕像,有单人,也有群体,有的在劳作,有的在家中与家人团聚,有的在航行,有的在战斗,有的在清点牛群,还有由很多兵士组成的长矛阵、弓箭手方阵,如同中国兵马俑的群雕,均为彩色雕塑,神采奕奕,眼光锐利,雄壮无比。大型清牛群的场面,人与牛的形象也表现得很美。牛也成了各式各样、皮色绚丽的艺术品。

埃及文物中的有一个头像与雕像最为诱人。如一楼11展室的谢普苏特女王的彩绘石灰石头像,美丽生动,如见其人。再如阿莫南哈特三世法老的狮身人面像,系中王国第12王朝(前—年)的文物。高厘米,长厘米,宽75厘米。系灰色花岗岩,但看上去像金属一般。这一卧式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显示了一个威严凶猛的法老。哈谢普苏特女王的花岗石狮身人面像。她头戴雕有眼镜蛇皇家头饰,其两只前爪之间刻有她登基时的名字。其身躯也是经典式卧狮,前腿前伸,尾巴在右臀部位卷曲。下巴有长长的胡须。无须不成王。它是王者的象征。女王也有胡须。

然而,在这所有藏品中,有一件最珍贵而又最容易的被人忽略的藏品,这便是胡夫法老雕像。

胡夫何许人也?就是金字塔的建造者。除了金字塔,他留下的遗迹可能也只此一件了。这个胡夫法老雕像是用象牙雕成旳。高只有7.5厘米,宽2.5厘米,稍不留意,便会一幌而过,成为终生遗憾。

博物馆中极令人震撼旳文物在二楼旳展厅里,这就是图坦卡蒙陵墓中出土的文物。图坦卡蒙(Tutankhamun)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公元前年至公元前)的末代法老,9岁即位,在位10年(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19岁时神秘死亡。从墓中出土文物达多件,在博物馆中展出的也有多件。而最珍贵的有48件。它们被博物馆编入另一本画册:《图坦卡门的48件杰作》。我们之所以感到震撼,原因有三:

一是那金光灿灿,晶莹夺目的巨大的棺椁,竟有8层,大中小棺,层层相套。外4层是包金木棺,第五层是石棺。石棺内又有3层人形内棺,两层为包金并镶嵌宝石的木质内棺,最里面一层由纯金制成,重达公斤。

第二是第3展室图坦卡蒙法老的金面具,它由红金与天青石铸成,并镶有珍贵宝石,高54厘米,重17.23公斤(画册介绍重11公斤),表现的即这位法老真人,鲜活生动,有血有肉,犹如法老重生。这是图坦卡蒙墓葬品里最有名的一件,堪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绚丽的色彩,豪华的装饰,精湛的工艺,均令人震撼,叹为观止。

这个面具是一件精美的肖像作品,与图坦卡蒙的真容大小一样。巧妙地放在木乃伊的脸部以保护木乃伊。法老戴着国王饰头巾,称作尼美斯头巾,在后背打结,它把国王的头全部罩住,拖到后背上。在前面,尼美斯的两个圆边覆盖到胸部,那些条纹都是用蓝玻璃镶嵌的。在前额用实金铸着两个保护神:奈荷贝特(Nekhbet)秃鹰女神和沃吉特(wadiet)眼镜蛇女神,表而镶嵌着准宝行和彩玻璃,它们的头向上仰起。黑曜石做的眼睛和带红丝的白石英眼白给人非常逼真的生动印象。眼眶和眉毛都是嵌入的天青石,眉毛术梢跟眼眶的黑色描线延伸到同样的长度。鼻了略有点上翘,嘴唇网润,脸下部略微拉长了。肉感很强的嘴描画得很美。每个耳垂都有洞,用米挂宝石。胡须编成辫了状并在末端翘起,用玻璃宝石镶在黄金分割的辫子纹理里。围着颈,在胸脯上是一个宽阔的披肩,由12排由人造宝石、绿宝石、天青石和石英珠了制成。披肩两端用装饰着黑曜石的猎鹰头固定在双肩上。雕刻的十行象彤文字题铭从右肩开始,至左肩结束,陈述了一个额外的保护法则。如同《死者之书》的铭文所说:“你的脸是阿努匹斯,你右眼是夜晚的船,你左眼是白天的船,你的眉毛对应于九神的伴侣”。(《死者之书》15l章)其它如木雕从莲花中出现的图坦卡蒙像、木制镀金豹头雕、獸形镀金葬礼床等,均极为精美。

第三是木乃伊、内棺及木乃伊制作方法,这也是使你不得不为之震撼的。

博物馆二楼的木乃伊展室中珍藏着十几具埃及第十八至第二十王朝的部分法老和王后的木乃伊,据认为这是世界上现存的年代最久远的法老和王后的木乃伊,其中最有名的是第十九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木乃伊。木乃伊馆是博物馆中唯一另行收费的展馆,收费埃镑(1美元约合6.95埃镑),高过博物馆的门票收费,因为这一展馆终年需要恒温,参观人数又不能太多。在这里我们看到的如同人形一般的内棺。长厘米,高5l厘米,宽51.3厘米,重.4公斤。这个内棺用22K黄金制成,是木乃伊形状的欧赛里斯(Osiris)。他的手交叠在胸前,拿着赫卡(heka)曲杖和内黑克(nekhekh)连枷,它们是王权的象征。在手腕交义处有镶嵌着宝石的宽手镯。不仅材质昴贵,它本身也是一件艺术珍品,特别是那张脸,描画出君主图坦卡蒙年轻英俊、梦幻般的面容特征。

棺上的包金展示国王戴着皇室饰头巾或者说尼美斯,两个女神——眼镜蛇沃吉特和秃鹰奈荷贝特——立在前额。在下巴上,是一条金制的长长的圣须,上面镶嵌着蓝玻璃面。胡须编成辫状,用金丝扎结。眼眶和化妆线条都用蓝玻璃镶镶嵌。他颈上围绕着两条项链,用黄金的菱形或圆盘制成,彩色玻璃和陶器镶嵌。在他的胸脯上有乌瑟克披肩,装饰有各种宝石和11排彩色玻璃珠子,在中间插入长力形的几排彩色珠子。在棺上,描绘着两个长着翅膀的女神,她们是保护上古埃及和古占埃及的奈荷贝特秃鹰和沃吉特眼镜蛇。她们的身体全部镶嵌着彩色玻璃和准宝石,在她们的爪子里抓着镶嵌着红玉髓的“沈”环,她们用交织的翅膀覆盖着国王的胸部和肩部。

一长条象形铭文从肚脐到脚垂直穿过。沿大腿以下,两位有翼女神,她们是死者的保护神和哀悼者伊西斯(Isis)和那芙提斯(Nepbtys),她们张开翅膀来保护国工的身躯,她们都雕刻进了棺身,没有镶嵌物。她们为此吟诵的话都包含在双行中带的象形文内,另一条短铭文环绕着内棺。

张开大翅膀的伊西斯刻像覆盖了国王脚底的所有空间。她跪在象征金的符号上,举起她的手臂,被捕述成“拥抱一切的伊西斯,母亲之神”。她头上是一个光渭的分成三部分的假发,用丝带扎在前额。她戴着宝石饰品、手和前臂上戴着于镯,颈上有一条项链。她的紧身衣上有鱼鳞纹,两条肩带一直拖到脚部。

关于木乃伊制作方法:根据解说员的介绍,经过好几个王朝才掌握了的。18王朝完成了试验阶段,19王朝才取得成功。

其制作过程:先是掏出大脑;取出内脏;第一次清洗尸体;处理内脏:尸体脱水;第二次清洗尸体;填塞头盖骨和内腔;对指甲专门处理;处理眼睛和生殖器;涂油和脱水后尸体按摩;用绷带包裹前的最后准备;用树脂处理尸体:最后用绷带包裹。

制作旳重要一步是取出脑髓,最常见的是用义长义弯的或者螺旋形的铜钩从鼻孔里掏出。铜杆的进入和掏出有时会毁坏鼻孔。脑绢织被弄碎取出,有时穿过柔软的鼻甲骨取出。取出脑髓后,接着处理内脏。使用一片准备好的打火石,在尸体左侧切丌一个lO厘米氏的垂直切口。从这个切口,取出肠、胃、肝、脾和肾。最后把手伸进尸体腋窝高度取出两肺。心脏是需要特殊保护,制成木乃伊后仍把它放入原来的位置。因为它是感情、智慧和肉体生命寄托之处。埃及人认为,心很关键,人们幻想有心才能永生。尸体经过水或者椰子洒清洗,内部器官取出后分开处理,清洗好之后与身体一道放进泡碱,然后用热树脂涂一层,再用布带细致地缠裹好,装入四个包,分放在四个葬瓮中。这些瓮,穷人用烘烤的陶器制成,富人的用方解石、硬石或者雪花石膏制成。

埃及人就是这样死不忘美。死得其美。死了也要有一个美的尸体---木乃依

(本文为《博物馆“逛”想曲》中的一章)

李翔德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白癜风去哪家医院最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xiannet.com/ztjs/68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