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区市监局
标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也是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6月17日上午,由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和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共同主办的首届“之江标准”研讨会在杭州召开。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主席张晓刚,浙江省副省长朱从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卢中原,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兼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主任于洪君,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于欣丽,浙江省质量监督局局长高鹰忠,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陆建强,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副总编辑陶建群、副总编辑陈阳波,浙江标准化研究院院长陈自力,杭州市萧山区区长王敏,金砖国家标准化区域研究中心、必维国际检验集团(BV)、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等国际机构高级代表等国际机构高级代表、相关领导,及“一带一路”重点领域相关金融机构与服务机构,“浙江制造”认证及培育企业代表,杭州市质监局、萧山区相关政府组成部门,行业组织和企业代表等余人与会。
研讨会主题
标准推进“一带一路”互联互通
(以下为部分领导致辞或发言摘录)
副省长朱从玖致辞
“一带一路”建设给标准化工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今天的研讨会反映了浙江省利用标准化这个重要工具,推动高水平小康社会建设和推动浙江的现代化发展,推动浙江与“一带一路”更加深度融合的主题。构建浙江标准体系,不仅推动浙江的发展上新台阶,也要为国家的标准体系建设作出贡献。
区委副书记、区长王敏致欢迎辞
“一带一路”正在重构萧山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撬动萧山经济更快、更好走向世界。今后将进一步推进萧山区标准发展战略,引导企业在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中通过标准,不断夯实互联互通的基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卢中原发言
在中国推动的新一轮全球化中,中国标准化工作要提升到一个新境界。“一带一路”建设的抓手具有阶段性的提升和变化,在此过程中,我们的标准化工作思路也要跟进和引领,更多注意标准化的多元文化的对接与人文关怀的对接。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兼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主任于洪君发言
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一带一路”建设,首先技术要先行,政策要做好引导工作,企业走出去要强化标准意识,要和“一带一路”国际伙伴搞好标准对接,通过共商、共建、共享建立普遍接受的标准,要靠技术标准引领经济全球化,引领全球经济治理。
签约仪式
这次“之江标准”研讨会上还举行了浙江省浙江制造品牌建设促进会与必维国际检验集团深度合作签约,金砖国家标准化研究院联盟签约。与会嘉宾还共同见证了金砖国家标准化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开通。
我区标准化工作情况
一、农业标准化
截至年底,全区拥有适时有效的省级农业标准规范5项、市级14项、区级74项。我区已建成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个,省级15个,市级10个、区级85个。
区市监局联合河上镇政府,以凤坞村为试点,起草行之有效的凸显凤坞特色的《凤坞村建设管理规范》。
二、工业标准化
目前,全区已总计投入余万元用于支持企业参与国内外标准化活动,全区企业主导制修订国家标准99项、行业标准项、“浙江制造”标准6项,承担国家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委会)秘书处4个、浙江省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1个,中国标准创新贡献企业1家,浙江省标准创新型企业23家,浙江省技术标准研究创新基地2个,杭州市标准创新贡献市长特别奖1个,杭州市标准创新贡献企业8家。
企业主导制修订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累计达项。目前传化已主导或参与完成国家、行业标准制定58项。
三、服务业标准化
我区鼓励开展各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工作,逐步形成由省级、市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构成的梯次分布、相互支撑、多点覆盖的全区服务业标准化建设。
国网萧山供电公司,通过导入标准化管理模式,完善故障报修方面的标准体系,将行之有效的特色做法提炼成工作标准规范,使应急抢修工作更加规范高效。
综合人民论坛网
首届“之江标准”研讨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隆重召开!点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