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区挂牌成立一周年济南新城展雄姿

本文转自:大众网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苑文飒冯璇济南报道

破茧蝶变展新颜,乘势起步画新篇。九曲黄河,见证着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朝气蓬勃的成长故事。

年8月19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党工委、管委会正式挂牌已届周年。这片热土的巨变肉眼可见:黄河大道一期(青银高速以南段)通车,起航实验小学(山东省实验小学绿地国博城学校)首批学生将于9月入学,比亚迪项目首批招工2万余人,百余个高端优质产业项目扎根入驻,多个安置房项目将迎首批群众回迁……

总结成绩,坚定信心,8月20日,起步区党工委、管委会挂牌成立一周年的第二天,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高质量发展动员大会召开,全面吹响乘势奋进冲锋号。新城何以展雄姿?起步区正蓄势待发。

挂牌一周年活力涌动“济南新城”魅力初现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起步区挂牌成立一年来的发展历程,8月20日召开的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高质量发展动员大会给出释义:“定方向立框架、打基础利长远、下硬功打硬仗、惠民生办实事,抓改革促发展”。大会对外宣布:起步区是“城”不是“区”。向往“济南新城”的天里,起步区以实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为牵引,抢抓机遇起步起势,各方发展行稳致远,新城样貌初现端倪。

一年来,起步区在人才引进、用才兴才、评价激励、服务保障等各方面拿出真金白银,吸纳各方有志之士。编制人才支持政策,制定人才分类认定办法、“揭榜挂帅”等一系列制度规定,加快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大力开展技能培训,持续推动农村劳动力创业就业;建立健全城市人才入乡激励机制,鼓励各类人才到乡村投资兴业、创新创业,打通人才下乡、资本下乡、科技下乡、信息下乡通道,“引才”“留才”初显成效。

一年来,起步区进一步拉开“城市发展框架”。直管区辖区内个在建项目,近2万名建设者奋战在一线。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增强,优质项目不断积聚,“磁吸”效应愈加凸显。截至目前累计引进新动能项目个,其中,美国江森自控、法国电力等世界强企业项目38个,总投资约亿元。

一年来,起步区竭尽全力释放政策红利,《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关于促进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落实落地,推出真金白银政策惠企的同时,还通过实施“新区特办”机制,推行企业政策“一窗受理”、不动产登记设立“企业专窗”、推行“异地办”、商事登记“全省通办”等,有力破除原有营商环境的“硬”约束。

“努力打造引领区域发展的未来之城,支撑济南未来的希望之城,集聚最新动能的活力之城,绿色智慧宜居的幸福之城,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创新之城,实现人生价值的圆梦之城。”以此为目标,这座承载着群众畅想的“济南新城”,正迈出坚实有力的步伐。

上半年GDP成绩“亮眼”“六个突破”重点发力新城建设

在8月5日公布的济南市年上半年区县主要经济指标中,起步区地区生产总值以4.9%累计同比增长位列全市第三。此外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5%,规模以上服务业营收增长1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5%。

对比起步区在今年年初定下的全年发展目标: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以上……可以看出,起步区上半年经济成绩单既有“亮眼”的部分,也反映出仍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招引高端项目加快培育新动能、提高对优质产能转移的承接能力等问题。

从北跨先行算起,起步区历经发展历程已五年有余。五年里,跨河交通、产业组团、重大项目亮点纷呈,但距离社会各界期待看到的“济南新城”差距较大,和深圳、浦东等创造的发展奇迹相比差距较大。

展望未来,起步区将擎画怎样的蓝图?7月31日至8月5日,起步区党政考察团不远万里,奔赴广州、杭州、苏州、通州、雄安等5个国家区域战略核心城市考察,为起步再出发找准了跑道、树立了标杆。

例如,起步区要在抢抓国家战略机遇上实现新突破。起步区的历史与南沙有诸多相似之处,党政考察团提出要学习南沙千方百计争取国家战略叠加赋能,积极主动向黄河国家战略靠拢,深入挖掘《黄河规划纲要》和《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蕴藏的巨大政策红利。

再例如,起步区要在提升城市规划水平上实现新突破。学习雄安新区,树立系统意识、精品意识、落地意识,在提升城市规划水平上实现新突破,确保编制出经得起时间和历史检验的高水平规划成果。

此外,提高城市吸引力、构建高端产业体系、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加快重点片区建设上等发展任务渐次展开,不断为“济南新城”增加注解。随着下一步起步区国土空间规划、发展规划、生态保护规划、大桥组团城市设计规划的出炉,这座城的蓝图将更加清晰地呈现出来。随着大会的“六个突破”阶段性任务和“三步走”发展时序推进,这座城的发展框架也将更加快速地丰盈起来。

以做好“黄河文章”为刚性约束探索城市发展新模式

一座新城的建设,绝不是简单的照搬或复制经验。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省市一体推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成形起势,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引领示范区。起步区既是济南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也是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主阵地,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中唯一支持建设的“实体性”新区,起步区的开发模式是较低密度的、较高质量的,开发强度控制在30%,蓝绿空间占比不低于70%。回望一年发展历程,起步区已在探索“高效”“绿色”双线并进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方面初显成效。

产业导入方面,起步区通过确定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3+1”产业发展方向,加速打造经济带动“新引擎”。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零部件产业园计划年投产,将吸引新能源乘用车高端人才集聚并带动直接就业2万人,投资和产值均超百亿元;国家电投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项目预计年底达到万台产能,年底前达到不低于十万台产能,将带动氢能产业上下游企业集聚,打造国家级“氢谷”;中科新经济科创园、光大照明智慧产业园等产业园区吸引企业扎推入驻,高端新兴产业集聚催生“磁场效应”节节攀升。

城市建设方面,起步区充分综合利用地下空间,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已建成的大桥燃气热源厂采用天然气、太阳能光伏、石墨烯、地热等新能源,实现厂区可再生能源%利用;黄河大道一期项目一半位于地下,地道内为有轨电车预留了空间,有效节约15%地下空间;“主题公园”式再生水处理中心、“花园式”垃圾中转站建设加速推进,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日渐提升。

生态保护方面,起步区率先启动建设黄河生态风貌带示范段工程。对黄河违法占地、历史遗留问题进行大规模排查,着力提升黄河沿线生态环境。加强河道综合治理,开展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水景观营造,做好现有水网生态护岸修复。修建鹊山山体入口广场、四角亭及登山避险步道,综合整治G、G、G、济东高速沿线、石济客专沿线等重点路段周边环境时,打造口袋公园让群众“上街见景”“出门见绿”,生态成为新城最鲜明的城市底色。

挂牌成立走过头一载,起步区在“黄河文章”中扎实起笔,写出精彩开局,“济南新城”未来模样令人憧憬。让美好蓝图照进现实,起步区将如何书写好跨越赶超的每一个篇章?我们拭目以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xiannet.com/ztjs/137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