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

展览海报

年2月6日,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正式开展,其中15尊古代人物超写实雕塑及服饰由北京服装学院团队复原制作,完整再现了中国古代衣冠配饰的整体形象。展览以孙机先生等国博学者数十年学术研究成果为依托,展出文物近件(套),生动描绘了中国古代服饰的审美取向和穿着场景,系统呈现出中国古代服饰的衍变历程,充分展示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灿烂成就,呈现出一部立体版的中国古代服饰简史。

展览现场

北京服装学院与国家博物馆“中国历代典型人物及服装服饰复原”合作研究起始于年,由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北京服装学院特聘教授孙机先生担任学术顾问,北京服装学院校长贾荣林教授亲自主持,美术学院组织工作团队,历时两年时间,完成15尊超写实古代人物雕塑及服饰复原。古代人物塑像细节“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策展人孙机先生和策展团队要求,该展项的15尊历代人像不仅是浓缩中国历代审美风格的雕塑形象,更是一次重要的中国古代人物造像创作。此次雕塑人形的制作过程和工艺流程复杂,项目团队运用了多种数字化手段和技术,先后进行了人物设计、矩阵数控技术扫描、数字雕塑建型深化、泥塑深化塑造、影视特效深化制作、影视特效化妆等项工作,高质量完成了创作任务,满足了不同观众多层次的欣赏要求,具有较高的收藏、展示和艺术价值。

矩阵数控技术扫描

孙机先生指导人物形象复原

古代人物形象复原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具有很高的科学严谨性,需要将科学数据、图像文献历史资料通过艺术手段进行三维重塑,并且这些造像需要利用硅橡胶等材料超写实还原人物的皮肤、毛发、眼球等,因此,雕塑人像制作在历史性、艺术性以及材质工艺方面均具有较高要求,综合难度大。

中国古代人物形象复原

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的艺术家及合作团队对相关历史背景、人物形象及服饰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创作的人像与同期制作的复原服饰在历史性、审美性、物理性方面相匹配,在材质、科学与审美等方面能够与国家博物馆展览地位相符合。

孙机先生指导人物形象复原

中国古代人物形象复原

在服饰复原方面,根据历史资料复原典型历史时期的服饰15套,并还原至雕塑人形穿着整体呈现。其中主要包括成衣、首饰、配饰、冠帽、鞋履等百余件配件的设计定制,以及各个历史时期发型、妆容等造型搭配。制作之前经过了长期的考证论证,首先由孙机先生一一选定形象并绘制初稿,再参照各时期出土实物、壁画、肖像、陶俑,以及相应的文献记载反复考证,制定详细的制作方案。

孙机先生手稿

孙机先生指导服饰复原

团队研究复原方案

中国古代人物形象服饰复原

成衣阶段以文物实物为主要参考依据,采用三重论证法,参照文献与图像,推敲每一套形象从上到下,从外到内各件衣物的版型结构和层次,参考了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福建福州南宋黄昇墓、浙江黄岩南宋赵伯澐墓等等墓葬出土服饰,以及故宫博物院、曲阜市孔子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日本正仓院等馆藏传世服饰。并为各套造型搭配了相应的首饰、冠帽、腰带与鞋履,尽可能还原当时的服饰风貌。

展览现场

因此,亟需一系列权威的中国历代人物着装形象,还原中华服饰文化的基本风貌。

敬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xiannet.com/lygl/97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