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塑造的ldquo中国白rdquo

怎么样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450314.html

△“听见匠心”林明辉△

林明辉

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擅长德华白瓷佛教造像、历史人物和仕女创作。

1

怀揣初心研瓷艺

位于戴云山脚的泉州德化县,拥有优质的高岭土。瓷土质地软糯,磨细漂净即可直接制坯,烧制出的白瓷胎骨晶莹细密,釉色白如凝脂。13世纪末,马可.波罗游经德化,惊叹此地“制造碗及瓷器,既多且美”。明清时期,德化白瓷被法国人尊称为“中国白”,世界各地博物馆争相收藏,对于那时的欧洲权贵来说,拥有一件中国白瓷是值得炫耀的事。因白瓷而盛名远播的德化,与景德镇、醴陵并称为中国三大瓷都,全县十八个乡镇分布着古窑址。

(林明辉作品赏析)

出生在这里的林明辉,从小耳濡目染的便是润泽祖辈的白瓷文化。高中毕业后,他拜师学习陶瓷泥塑。年正值红瓷市场兴盛,林明辉瞄准时机,回乡创业,靠着红瓷赚到了第一桶金。可作为德化人,他始终觉得“唯有白瓷最动人”。

林明辉回到德化,锤炼自己的瓷雕技艺。“白瓷最能代表德化,最能诠释德化瓷塑的特点。在40岁之前,我们可以比较随性,自己爱怎么玩就怎么玩,到40岁之后要慢慢找准自己的一个方向定位,才能突破现在瓶颈。”林明辉如是说。

德化白瓷匠人众多,如何在大家云集中脱颖而出?林明辉在研究了无数作品之后,找到了答案,那就是突破自我极限,创作烧制大件的陶瓷作品。

2

历经坎坷得正果

年,林明辉开始着手于作品《事事如意》的创作。这是一尊1.1米高的弥勒佛塑像。经过一千多度高温烧制后,瓷土呈现麦芽糖状态,要让它保持雕塑原样,从创作到烧制环节都是挑战。

《事事如意》

创作初始,由于佛像造型设计不合理,受力点找不准,烧制后直接坍塌;而巨型佛像需要多斤瓷土,有的土塑性不好,在高温当中开裂气泡……林明辉坦言,烧出第一件作品的时候,看到四处裂痕,心都和作品一起碎了。

德化白瓷多二三十公分的小件作品,林明辉的突破,少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从设计到成功,两年多的时间里,他砸碎了40多个成品研究问题所在,瓷土的配方、制胚的流程,都要一遍遍地尝试。

甚至,原先的窑炉太矮,顶部通风性不够,林明辉专门花了一个月时间进行了窑炉改造。

最后一次作品出窑前,林明辉就像等待考卷发榜分数的孩子一样,守候在窑门前,整整24小时。当窑门打开后,他惊喜地发现作品没有坍塌、开裂,土和釉完美地结合起来。林明辉说:“那时候很开心,代表我们制作大件的水平从研发到生产整个技术都成熟了!”

3

孜孜不倦思行合一

这几年,林明辉设计创作了二十多款弥勒塑像。在白瓷佛像收藏大放异彩的今天,他始终坚持自己的风格,善于在创作中做“减法”,大到人物形象刻画,小到衣纹线条走向,远到人物眼神变化,近到配饰细纹处理,都透着简约极致之美。欣赏他的作品,总能感受到一种纯净、超脱的力量,先后获得许多奖项,在业界倍受好评。

作品《踏雪寻梅》获得首届中国(大连)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优秀作品评比金奖;《紫气东来》、《送子观音》分别获得第八届、第九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美术博览会优秀作品评比金奖;《四大美女》获得第十七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华工艺美术优秀作品评比金奖;《精彩大成》、《静思观音》分别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金奖。

《春思》

作品《春思》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福建省第三届“闽艺杯”陶瓷艺术创意设计大赛金奖。

年,林明辉创作了仕女题材作品《平安如意》,利用白瓷温润细腻的特性,将江南女子那温柔、娴静、清淡、雅致的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件作品入选“丝路使者—‘中国白’再出发”德化白瓷艺术展,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

在白瓷的世界里一路走来,年出生的林明辉十年如一日,先后到华侨大学、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学习进修;喜欢收藏德化古陶瓷的他,以古为师,揣摩学习古人的思想内核,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在林明辉的案头,常常放着一本《南怀瑾选集》,其中“人生的最高境界,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是他最喜欢的一句话。林明辉相信,每个时代都应该有新的东西,而读书与行路,便能在其中找到创新喜欢看书和旅游,以寻找创作灵感,在白瓷世界中精益求精:“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们不仅要当好工匠,还要当好文化传播的使者。我们要让自己的作品有一定的灵魂,要先充实你的思想。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xiannet.com/lygl/97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