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京汉铁路相册

19世纪中后期,铁路正式传入中国。在早期中国为数不多的铁路线中,修建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贯穿我国中部的交通大动脉——京汉铁路拥有着重要的地位。

清光绪十四年(),朝廷中部分官员对是否将已修通的津沽铁路延展到通州进行了激烈争论。洋务派重臣张之洞抛出了“缓办津通、改建京汉”的主张,此设想得到朝廷认可。光绪十五年,铁路开始筹办,并定名为“卢汉铁路”。但因此时日、俄势力不断深入,清政府不得不暂缓卢汉铁路的修筑。甲午战争后,此事又被张之洞、王文韶等人重提。根据各种考察与评估,清政府最终决定,修建铁路款项及工程均由比利时负责。年6月26日,中比双方在沪正式签署合同。年,南北两段工程分别在汉口玉带门和直隶保定开工。而在此之前,由卢沟桥到保定一段已建成通车,这段铁路在义和团运动之后的年3月16日延展到了北京前门(何汉威:《京汉铁路初期史略》,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年),因此铁路也由之更名为“京汉铁路”。年4月1日,全长.公里的京汉铁路全线通车。

为记录下京汉铁路这一中国铁路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工程,清政府特雇外国摄影师于铁路修筑期间进行了相关场景的拍摄。年,京汉铁路修建完毕并顺利通车后,清政府为表祝贺,又将这些照片洗印并制作成册,即《京汉铁路》相册。该相册封面与封底均为金黄色皮质,四周包以细黄铜。其书脊为黑色皮质,上有金黄色丝线图案,奢华典雅。相册长54厘米、宽37.7厘米,照片为蛋白纸基,共50张,每张照片下方用法语写有照片说明。整本相册内的照片主要分为四部分:京汉铁路部分桥梁隧道;京汉铁路部分车站;京汉铁路始发站(终到站)前门站以及京汉铁路部分支线。

盛宣怀曾在其奏折中指出:“铁道不难在筑路、铺轨,而难在造桥。”京汉铁路全线需穿过如永定河、黄河、淮河等诸多河流,这也意味着铁路全线需要修建大量的桥梁。据统计,京汉铁路在初建时,共有“铁桥九七五座共长一八一三五公尺、石桥二〇二座共长七二八公尺、木桥一座长二公尺”(铁道部铁道年鉴编纂委员会:《铁道年鉴》,年)。这其中,长度最长、修建难度最大非黄河铁桥莫属。经德国、比利时两国工程师测定,黄河铁桥筑桥地点选在了“荥泽、武陟之间”。光绪二十七年(),黄河铁桥正式开工。光绪三十一年十月十六日(年11月15日),大桥正式落成。整个大桥共长米,共有桥孔个,在当时算作世界上“著名工程之一”。

图1黄河大桥施工情景

相册中选用了9张与黄河或是黄河大桥建设相关的照片。如图1,这是一张全景照,照片中同时开工的黄河两岸桥体均已初见端倪,两方正努力向中间合拢,但中间的桥体刚刚架好支撑柱,距最后的完工似尚需时日。照片既展现了黄河大桥修建时的整体壮观场面,也捕捉到了诸如工人挑担、材料堆放等细节,观后让人体会到大桥修筑的艰辛与不易。

京汉铁路在初建时共有车站70个,正式通车时增至81个。相册内容包括前门站、长辛店站、保定府站、顺德府站、彰德府站、新乡县站及汉口站,这些站点在《平汉铁路调查报告》中全部被列为“头等站”。这其中,前门站格外受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xiannet.com/lswh/81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