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粮油博物馆荣登美国建筑杂志arc

西河粮油博物馆及村民活动中心项目被美国最重要的建筑杂志之一:architecturalrecord刊登在年6月刊上。

西河油茶文化博物馆由榨房博物馆和油茶树种植基地两部分组成,分为两期建设,一期建设茶油消费者体验馆,二期建设亩油茶树种植基地。

榨房博物馆总建筑面积平方米,由茶油文化展厅(序厅、历史资源厅、栽培利用厅、茶油加工厅、油茶文化厅)、连廊、纪念品商店(产品陈列厅)、村民活动中心、生态餐厅、后勤办公等六个部分组成,油茶树种植基地分为油茶科技园、油茶文化风情园两个园区。茶油消费者体验基地则按照每天接待人的规模设计,通过油茶种植基地参观、油茶花期观赏、传统加工工艺参观等免费项目,让消费者了解“从油茶林到茶油”的全产业链过程,并能亲身体验到油茶种植和茶油生产、流通、储存等各个环节。

西河村大湾目前己初具规模的榨房博物馆建筑是由上个世纪50-60年代的粮库改造而成,粮库原名“西河粮油交易所”,由2座库房和3座附属房组成。库房体型硕大,保留有完好的木梁架,极具空间震撼力;原有粮库场地及附属房保存状态良好。建筑由中央美院专家完成建筑、室内、景观和照明设计,并负责现场工程指导,建设队伍主要由当地的留守村民组成。

      

        

          

建筑师在保持原有建筑总体布局和空间特征的前提下,植入新的功能,调整原有建筑空间,局部的改造建筑外立面,使之对外能更好的与河道景观、北岸古民居群进行互动(包括视线和行为),对内为新的功能服务。在工程技术和材料选择上,我们尽量选择当地材料和本地工艺,力保项目的低造价和在地性(总工程造价约人民币万元)。对于改造中拆除下来的废料,我们对其进行了再利用,尽可能做到“内部消化”。

完成后的西河粮油博物馆及村民活动中心包括:一座微型博物馆(用于展示当地原生态的农作物及传统粮油加工工艺),一个村民活动中心(可以满足西河村及周边村民多种使用需要)和一个餐厅。在他们看来,新建筑既是未来西河村公共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村庄产业发展的拉动器。

在乡村建筑不同于在城市中,总结它包括三个部分:50%靠图纸,30%靠现场调整,20%靠匠人发挥,而其中最不确定,也最让建筑师着迷的是那最后的20%。

在乡村建筑是一种教育和被教育,建筑师告诉村民什么是当代

的设计,村民告诉建筑师什么是民间的智慧。

在乡村建筑是结果,更是过程;如果说结果可以是好的榜样,

那么过程就是一种启蒙;两者共同构成一种机制,它可以让中国的

乡村更好的延续下去。

改造后的西河粮油博物馆及村民活动中心获得WAACA中国建筑奖社会公平奖,参加“中日韩在华青年建筑师作品巡展”,登入新建筑杂志《乡愁--现代中国》年1月刊封面,被美国最重要的建筑杂志之一:architecturalrecord刊登在年6月刊,建筑师与村民的智慧结晶得到了充分肯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xiannet.com/gcjp/108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