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博物馆的文化传播与服务

自2008年3月27日我馆对观众免费开放后,观众数量、观众结构、观众需求以及经费条件等和以前相比,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都要求我们在博物馆建设和发展尤其文化传播与服务方面改变理念,有效提升。

一 构建合理的展陈体系,体现本馆的文化特点

根据我馆的定位、藏品特点,结合免费开放后的新形势、新要求,经科学分析、调研和论证,我们确定了新的“以基本陈列为主,东有唐墓壁画馆,西有何家村金银器展”的基本展陈体系。同时,辅助以举办常换常新、特点鲜明的临时展览,包括引进国内外有影响的和满足观众更高需求的专题陈列和临时展览。目前已形成了崭新的展陈格局与面貌。

1. 提升基本陈列

于1991年开放的原基本陈列《陕西古代史陈列》,至2006年,已有多方面不适合观众的参观需求,亟待更新改造。经筹备,新的主题和定名为“陕西古代文明”的基本陈列于2008年正式对外展出。该陈列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展出面积5051.64平方米,展线长度1247米。分三个展厅,以《人猿揖别》、《凤鸣岐山》、《东方帝国》、《大汉雄风》、《冲突融合》、《盛唐气象》、《告别帝都》七个单元,集中展示了陕西古代文明孕育、产生、发展和鼎盛的过程及其对中华文明的奉献。展览萃聚3002件特色精品文物,其中等级文物2998件,图片214幅,场景、浮雕、模型等艺术品18个,高清影视短片7部、动漫10部,复制品3件。

2. 建设唐墓壁画馆

我馆共收藏唐墓壁画540多幅,面积约1000平方米,特别是乾陵三大陪葬墓章怀太子、懿德太子、永泰公主墓所出壁画可谓件件精品,这一方面的优势在国内各馆中非常突出。2011年建成开放的唐墓壁画馆,展出面积2500平方米,精心设计,采用全进口展柜和照明等设施,突出壁画保护的特殊要求。

3. 开放何家村金银器展

何家村窖藏是上世纪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出土的1000余件珍宝均收藏于我馆,是我馆极富特色的藏品优势。2010年4月6日,全面展示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的何家村出土金银器的常设专题展—《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对外开放。

三大常设展开放后,深受社会公众的喜爱,参观者络绎不绝。三者相辅相成,交相辉映,构成一个全新、完整的陈列体系,体现出陕西历史博物馆自身和有别于其他博物馆的鲜明特色与文化特点。

4. 举办常换常新的临时展览

配合常设展览,在举办临时展览方面,我们确立了多办临展,办高水平、观众喜爱、符合社会发展主旋律的展览的方针,坚持以自办原创性展览为主,同时积极开展馆际展览交流,积极探索馆际合作办展的新模式。截至目前,我们共举办各种临时展览30多个。这其中,原创性展览如《中原文明 华夏之光—中华文明探源成果展》;结合课题研究,策划并采取跨省区合作举办的特大型展览《丝绸之路—大西北遗珍》;首次引进的日本考古展《奈良出土文物精品展》;以本馆特色藏品组织的巡回展《陕西出土历代铜镜精品展》等,均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

二 采取多种形式的传播手段

1. 宣传推广

围绕展览,制定开展前、开幕式、开展后三个阶段的宣传计划。制作多种宣传材料,组织撰写各种稿件,出版专刊、书籍,制作宣传片、专题片和访谈节目,利用主流报刊、电视、电台、网络媒体和新闻发布会,展开广泛的、立体式的、持续性的宣传推广活动,开幕式甚至采取网络现场直播。使展览的筹备、开幕和开放情况,展览的内容、精品文物、展览特色为社会公众所熟知,以达到宣传、引导、教育的目的。如《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报道展览的各种媒体多达143家。

2. 多媒体

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推广宣传。如《陕西古代文明》配合7单元内容拍摄了7部高清短片,使观众在获得美妙视觉感受的同时,也获得丰富的历史背景知识;制作了10部动漫,供少年儿童参观时通过生动的故事、活泼的形式理解厚重的历史。短片与动漫同时制作成光盘发行,深受欢迎。同时,在展区设置多媒体查询系统阅览室,输入大量背景资料,供观众浏览。

《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在展厅中部专设影视观赏区,播放《何家村遗宝之谜》等背景资料片。目前正在制作专门反映何家村遗宝发现与研究的专题片。同时在展厅专设区域设置多媒体查询系统,供观众和青少年查询、浏览展品资料和展览资料。

近年举办的临时展览如《黄河文明  华夏之光—中华文明探源成果展》、《日本考古展—古都奈良考古文物精华》、《家族的荣耀—201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陕西获奖项目特展》、《随身携带的庙宇—青海省黄南州热贡艺术特展》、《殷墟宝藏—来自商王都的珍品》等均在展厅配合播放视频资料片、设置多媒体查询系统。

此外,在我馆网站上,专设“网上展览”,将展出的每一个展览作宣传、展示。同时,与国内多个知名网站联合宣传我馆举办的展览等。

3. 开发文化产品

设计、开发、制作多种精彩的文化艺术产品,其制作精良,包装设计独特,深受广大文化消费者的喜爱,取得了上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开发生产系列文化衍生品共计20种,2万余件。产品类型有图书、复仿制品、文化创意产品三大类,每大类均有多个系列。并形成高、中、低三个档次,高档产品具有极高的艺术观赏性和收藏价值,已被陕西省政府指定为对外重要接待礼品,曾赠送多个国家元首;中低档产品物美价廉,实用性强,方便携带和佩带使用,让观众“把博物馆带回家”。

4. 开展延伸教育活动

制定计划,开展讲座、拍摄播出专题片、组织学生专场参观、配合展览主题举办 “博物馆之夜”等延伸教育活动。如《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邀请孙机、齐东方、葛承雍、周伟洲等近30位国内著名学者,开展对公众开放的题为“何家村珍宝与唐代文化”学术研讨会和系列讲座,并将讲座视频上传我馆网站;与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合作拍摄专题片播出。又如配合《随身携带的庙宇—青海省黄南州热贡艺术特展》,专门组织小学生来馆参加藏传佛教艺术—唐卡教育活动,内容包括近距离观摩唐卡复制品、配合ppt讲解唐卡知识与艺术、观看唐卡制作过程视频短片、讲故事、观看展览、水彩笔描摹唐卡线描图等,其丰富、活泼的形式深受少年儿童的欢迎。

5. 组建流动博物馆进校园、社区

改变理念,拓展文化传播与服务的渠道,变被动为主动,创建“流动博物馆”,组建宣讲团,携带文物复制品、展板和宣传材料,深入各个大、中院校与社区,进行展览展示、专家讲解、视频播放、文艺演出,开展现场问答、问卷调查等互动体验活动。如近期在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北大学、延安大学等开展的流动博物馆活动,深受广大学生、公众的喜爱,取得了上佳的效果。

三 提升配套服务,开辟观众服务、体验区域,深化与扩大博物馆的服务功能

1. 观众接待

提升接待服务。编制周密的《观众接待计划》,包括专设讲解联络处、咨询台、宣传资料柜架、留言台,讲解服务要求,团体、贵宾接待办法,周日、节假日接待办法等。长期发放观众调查表,及时了解观众信息和反馈以进行改进。 

设置完善的、国际标准化的标识引导系统,周密、合理。专设休息区、商品区,配备轮椅、婴儿车等。

2. 导引讲解

提升讲解服务。讲解队伍分为专家讲解员、在编讲解员、合同制讲解员、大学生讲解员、志愿者讲解员,人数达510人。配备300台自动语音导览器,内有汉语、英语、日语、法语、韩语五种语言。人工讲解规定每次不少于一个半小时。每天免费发放中、英文参观指南各2000册,中、英文展览宣传单各2000份。

3. 增加服务空间、设施和服务内容

我馆1991年建成时,受当时形势和观念影响,观众服务方面的设计和设施建设较少,而现今形势和观念已发生很大变化。因此,2011年底我们启动了在西侧半地下公共空间新建观众服务区,同时在馆区西侧区域启动新建观众综合服务楼,计划内设与观众消费文化、娱乐文化相结合的多种内容。如舒适的休息设施、馆藏特色纪念品专售区、方便简餐区、文化沙龙等,多方面提供优上的服务,充分满足观众的需求。

4. 以人为本,坚持文化传播与服务的公益性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近年来,在文化传播与服务工作上,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博物馆的公益性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并通过以上的理念创新和探索实践,使我馆的文化传播与服务工作如今有了新的面貌,逐渐从以前的单一到多元,从被动到主动,从笼统的服务普通观众到细化服务不同的特定观众群,并尝试成为颇具本地文化特点的博物馆生态实验区,站立于地域文化的制高点,并引领文化时尚。我们认为,这或许是今后博物馆进步的阶梯与方向。

截至目前,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获得了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2008年至今,我馆共举办大型展览30多个,大多数为原创性和免费的展览,且个个特色鲜明;配合展览采用了多种传播手段,大力推行完善的尤其是体验式服务,受到社会公众的喜爱与欢迎,新闻媒体争相报道,业内人士好评如潮;并取得了许多的荣誉和奖项,如基本陈列《陕西古代文明》于2009年10月荣获“第八届(2007-2008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专题陈列《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于2011年5月荣获“第九届(2009-201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在今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我们还获得了国家文物局颁发的“免费开放后博物馆最佳展示推广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xiannet.com/gcjp/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