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数字频道栏目组对画展开幕式进行全程拍摄,现场采访众多专家、学者,制成专题片并已在中央数字频道上播出。
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政协书画室、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学院、浙江日报社主办的“抱华追梦——何水法花鸟画展”年10月11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圆满闭幕。
展览恰逢中秋与十一双节,人气爆满!人流如织的展厅里,自开展以来,这里每天都要接待来自海内外的两万余名观众。充分展现了何水法来源于生活、根植于民众的艺术追求。以“抱华追梦”为主题,意为“拥抱鲜花、拥抱中华、追寻梦想”——这既是何水法一生的追求,也正是我们时代所需要的精神。
多年来,何水法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积极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此次展览也得到了国际友人的祝贺与支持。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俄罗斯美术家协会、列宾美术学院、圣彼得堡艺术中心、乌克兰国家艺术科学院、乌克兰利沃夫国立艺术学院、波兰何水法艺术中心、意大利古城堡博物馆、意大利何水法艺术中心、国际非政府组织“兰华”乌克兰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意大利米兰昂布罗修图书馆、俄罗斯功勋艺术家切夫·安那多里等组织和艺术家分别发来贺信,祝贺展览圆满成功。
海内外热爱中华文化的的友人纷至沓来,美国北京同乡会沈毅会长深情地说:“您的画取东西方艺术之精华,融中华艺术之神灵,大气磅礴,生命绽放!最令人奇妙的是,看您的画就会联想正在崛起的中国!
全国政协、中国文联、中宣部、文化部的领导在参观“抱华追梦——何水法花鸟画展”时,对何水法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艺术成就给予高度赞赏,并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正确价值追求,传播优秀文艺、弘扬先进文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抒情;始终坚持把创作作为中心任务,潜心笃志、锤炼精品;始终坚持文艺创作的根本途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始终坚持高尚的职业操守,养心修身、德艺双馨,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展览更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他们对何水法的作品做出了中肯客观的分析和品评,兹摘录部分评语,以飨读者。
来源:美术报年10月17日第22-26版
刘大为(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主席)
中国花鸟画自成形以来,经历了宋代的高峰,又成为明清文人画的特色,此后,在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陈之佛等群峰迭起之后,花鸟画的现实发展陷入“山重水复”之中。何水法这样的当代花鸟画家却不离不弃,以坚定的“柳暗花明”的信念恪守在这一园地之中,他们以数十年的努力和探索,为当代中国花鸟画经营了一片属于这个时代的鸟语花香的百花园。
何水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在个人风格的探索、推陈出新方面做了很多艺术实践,形成了鲜明的个性,取得了相当的成就。
邵大箴(著名学者、理论家)
何水法根据自己的所见所感,不断在题材上有所拓展,大胆画前人没有画过的花卉,并探索新的表现技巧。在布局上,他很注意气势,常常用大幅构图取花卉的整体而不限于其局部,尤其近几年他爱用全景式构图作大画,而且在经营整体气势时,注重局部质的表现,做到远取其势、近取其质。可见,何水法创造的文化符号不是简单的、形式化、概念化的,而是有着很强的文化意味。重视和研究何水法艺术作品文化符号的文化意义,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对何水法和“何水法们”而言,尤其显得重要。
林木(著名美术理论家)
何水法的画作没有大写意画的半点套路,而是呈现出全新的状态。他的题材是新的,画法是新的,色彩运用方面强烈饱满,整体给人新意盎然的感觉。他为中国水墨写意,尤其是大写意花鸟画开辟了新的天地。
孙克(中国画学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著名美术评论家)
何水法继承了花鸟画的优秀传统,突破了花鸟画数百年的固定模式,形成了他自己独有的面目。他能够熟练运用写意手法画丛生小花,他注意笔墨和色彩,在用水方面更是尤为出色,他的这种突破精神很不简单,这也是他在当代花鸟画坛所取得的一个突出成就。
刘曦林(著名美术理论家)
何水法打破了传统的构图格式,他笔下的花一束一束像放射一样,散发着生命的光芒和活力。
汪国新(著名书画家)
何老师的花鸟画在继承传统方面非常忠实于传统,在创新方面又有着极大的新意和个人特征。他的画薄中见厚,繁中见简,在传统的表现形式和现代的审美意识的结合方面,做得非常好。
卢禹舜(中国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
何水法对现实生活和自然万物有着深刻的体验,而且能在实践中以这样一种高超的技艺充分表现出来,很有品格,也很有品味。
赵力忠(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
何水法画小笔碎叶,能画出星空满天的感觉,闪闪发亮,这是他的一大绝招,我很佩服。
满维起(著名画家)
何水法的画很大气,他在墨色交融方面的水准,一般花鸟画家很难达到。他在中国花鸟画的发展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贾广健(著名画家)
何水法老师的作品和他在花鸟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可以说是代表了当代花鸟画的创作水平。他的大写意既传承了他的老师陆抑非先生的精华,同时又有自己的面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尚辉(《美术》杂志执行主编)
何水法先生的作品和传统花鸟画中所表现出来的出世情怀不一样,他表现的是入世情怀。他画灿烂的花,画的是生命本体,是生命意识和生命意趣。如果从文化观念的角度来看,这也是20世纪花鸟画文化观念最大的一点转化。
王源(著名美术评论家)
何水法先生在学习中曾经遇到过很多名师,他能够用他的实验,迅速地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进行发展,并形成了今天这样一种面貌丰富、大气磅礴的个人风格。
付京生(著名美术理论家)
何水法先生的高逸和浩远,我觉得是近百年许许多多的大家级的画家所望尘莫及的。古代的高逸往往是冷峻的,但何水法先生的高逸是生动绚丽蓬勃的。他的浩远也和古代的浩远有很大的差异,他的浩远是注视着精神生命,是在现世中的形而上的状态。他达到了一个崭新的境界。
罗明标(著名文化学者)
大家都说何水法先生的画里有一种家国情怀,我觉得他的这样一种人文情怀是建立在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之上的,是建立在宋代知识分子的担当上面的,是建立在中国文化的道义上面的。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道义,他的绘画审美力度才有了直达生命的高度。我觉得这样的生命高度,奠定了他在当代绘画界的基础,也奠定了他面向世界艺坛展现中国花鸟画艺术的审美高度。
郑世芳(文艺评论家)
画家用饱蘸激情的笔墨为我们点染出了一道多姿多彩、独特靓丽、美不胜收的艺术风景。更重要的是,画家用自身特有的艺术精神和文化品格,为我们创造出属于他也属于整个人类社会的独特的文化符号。
陈履生(国家博物馆副馆长、著名美术评论家)
水法先生的激情和能量,像年轻人一样的风风火火,如他所画的百花那样生机勃勃,可是,不觉也到了古稀之年。人的时间长度非常有限,在相同或相近的时间长度内,在艺术上能够有所成就并能获得广泛的社会影响,实际上是很难的;而能够为业界所公认,为后世所传颂,则更难。在当代中国画花鸟画界,水法先生是一方面的代表人物——他的题材,他的画法,以极强的形式语言和符号特征标明了他的个性风格和成就特色。
------------------------------------------------
抱华楼
回复“目录”可查看部分以往文章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