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开年大展,5幅画带你走进张大千的书画

年1月16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四川博物院和荣宝斋联合主办的“张大千艺术展”开幕,共展出张大千各个时期的作品共余件套,包括“集古得新”、“临摹敦煌”、“大风堂收藏”、“大千师友”、“大千用印”五个单元。其中最精彩的部分即是临摹敦煌壁画的部分,展出作品数十件,占据展厅半数空间。

今天,通过5幅画来看一下张大千的书画世界。

《临摹晚唐劳度叉斗圣变图轴》

张大千《临摹晚唐劳度叉斗圣变图轴》-年

布本设色*cm四川博物院藏

此次展览中在展厅中央最重要的位置展出了一幅宽9.25米、高3.45米的张大千布上临摹作品《晚唐劳度叉斗圣变图轴》,源自莫高窟第窟壁画的临摹。这是张大千一生中临摹敦煌壁画里尺幅最大的一件,也是故事特别精彩、连贯的晚唐壁画代表作。

  《劳度叉斗圣变》故事原出自《贤愚经须达起精舍品》,这幅晚唐壁画,是依据这一故事的变文《降魔变》而绘制的,讲述长者须达为请佛说法建造寺院,而四处寻访地址,但是遭遇到了外道反对,引发了外道劳度叉与佛教弟子舍利弗斗法的故事。

《临摹初唐菩萨头像图卷》

张大千《临摹初唐菩萨头像图卷》—年

绢本设色67.7cm×cm四川博物院藏

这幅临摹的是四尊菩萨头像。中间两菩萨正面,旁边两尊四分之三侧面并露齿微笑。每尊菩萨头戴不同样式宝冠,分别有火焰纹珠宝冠、日月冠、莲花冠。后有七彩圆光,每尊之间有红色火焰纹间隔。整幅画作敷色浓淡结合,艳丽而平和,运笔熟练,风格沉稳。

临摹敦煌壁画的三年经历,在张大千的艺术生涯中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在人物形象、线条变化等方面,成为张大千艺术创作的重要转变,与早期绘画单纯的文人画风拉开了距离。

《临摹盛唐西方净土变图轴》

张大千《临摹盛唐西方净土变图轴》—年 

布本设色cm×cm 四川博物院藏

  这幅临摹经变的作品展出于重要位置,是张大千临摹“经变画”非常精彩的一幅。画面紧凑细密,刻画精微,层次分明,人物造型生动形象,线条流畅纯熟。画中寺院建筑群场面宏大,主殿与配殿之间有回廊相连,布局别具一格,是唐代壁画中表现建筑群的代表作。

《自画像》

张大千《自画像》年 纸本水墨32.3cm×19.9cm四川博物院藏

  年张大千拜曾熙、李瑞清为师,学习诗文、书画。他的两位老师二人也都是当时著名的鉴赏家,并与当时社会上中多位收藏家交往颇深,加之张大千本人亦热衷收藏书画名迹,因此他得以开阔眼界,长期近距离领会古代绘画中的奥妙。

  大千先生早期作品以模仿石涛为门径,遍学王蒙、唐寅、仇英、徐渭、陈洪绶、董其昌、弘仁等人。在追摹前人作品时,真正做到了学古、融古、化古,所作“临仿作品”许多都与原作难分真赝,虽然这也带来了画界后辈对他的不少争议,但从此一点,足见张大千对古人作品的观察之细、领会之深。

《龙泉寺检书图》

张大千艺术展开展第一幅作品《龙泉寺检书图》展览现场

张大千《龙泉寺检书图》 年 

纸本设色32.3cm×92.8cm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这幅《龙泉寺检书图》所透露出的背景是清代文人的友情。故事起因是清代著名学者程恩泽去世,因为他留下的著作比较杂而且没有编辑成书,他的生前好友阮元、陈庆镛、洪饴孙、何绍基等人就相约龙泉寺为他检查编书稿,最终编成了《程侍郎遗集》。后来,大家又邀请了戴熙作了一幅《龙泉寺检书图》描绘此事,并由阮元题识以记此事。

此卷《龙泉寺检书图》则是百川和尚将原图中黄维翰、李庆藻、邓毓怡、夏仁虎、郭泽沄、闵尔昌、姚华、高步瀛、袁金铠、金梁等人的题跋另装成卷,之后再请张大千补画了一幅,所以这幅画也叫作《龙泉寺检书第二图》。张大千此图描绘的同样是当时众人检书的场景,与“第一图”在图式上也颇为契合,在风格上体现出了张大千早年作品疏朗秀润的特征。

临摹敦煌壁画的三年经历,在张大千的艺术生涯中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在人物形象、线条变化等方面,成为张大千艺术创作的重要转变,与早期绘画单纯的文人画风拉开了距离。

第三届民间国宝征集

乐藏天下旨在辨伪存真,传扬国粹精华,建立藏友交流平台。民间国宝征集两届十三期,共有多位藏友千余幅藏品参与评选,免费鉴定百件藏品,现在,民间国宝征集第三届再次起航。参与方式:将您认为符合条件的藏品以图片方式直接发送至







































中科获品牌影响力
哪家医院专业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xiannet.com/ztjs/67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