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奶些事ID:HollandMilker
山寨无国界!
上期奶叔带大家去看了荷兰国立博物馆的油画,相信大家都感受到奶叔的人格魅力经过艺术熏陶又提高了一个层次,新年请不要吝惜点赞的手指。
今天的奶叔带你逛荷兰还是在博物馆——没办法,谁叫博物馆的内容太丰富,门票又便宜呢。不过这回给大家看的东西有点怪,它第一次出现在奶叔眼前的时候,让本叔很是怀疑了一下人生。
荷兰国家博物馆里居然收藏者17世纪山寨的中国货。你能想象中国的国家博物馆里收藏深圳出的山寨苹果手机吗?
这个故事我们要从颜料说起
钴蓝,这种矿物颜料最早被中亚的波斯人使用,用于陶瓷的装饰。这种颜料看起来是黑乎乎的,但是高温烧制之后,会呈现出迷人的蓝色。公元9世纪,钴蓝颜料传到中国,与中国本土的陶瓷技术融合,在元代产生了中国特色的青花瓷。
之后过了年,也就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荷兰人成立了东印度公司,在东亚和欧洲之间进行贸易。中国出口给欧洲最重要的商品,就是景德镇出产的青花瓷器。
这种颜色典雅的东方瓷器在欧洲非常受欢迎,贵族和有钱人甚至会专门下订制形状、花纹的订单,由商人千里迢迢带到中国,在景德镇制作完成再带回去。为了一个订制品,需要等待几年的时间。这种受欢迎的程度,大概跟今天荷兰原装进口的美素佳儿奶粉在中国受欢迎一样。
由于中国瓷器太受欢迎,海上贸易商人赚得盆满钵满。但是到了17世纪中期,中国发生了大动荡。明朝末年农民起义爆发了大规模战争,之后清军入关,好不容易清朝统一了全国,又发生了吴三桂的叛乱。中国的瓷器出口因此大受影响,荷兰东印度公司无法从中国买到足够的瓷器,而欧洲贵族老爷们等不及了。
怎么办?荷兰人一拍脑袋,我们山寨吧。
代尔夫特正好有一批酒厂倒闭了
这时候,另一个煽动翅膀的蝴蝶出现了。
在荷兰小城代尔夫特,发生了一次军火库爆炸,很多酒厂受到波及毁于一旦。当地的陶瓷作坊趁机买下了很多厂房,雇佣了更多廉价的工人。开心的陶瓷厂老板一看既然中国瓷器满足不了欧洲市场,不如仿制一批中国瓷器,先让大家凑合用吧。
于是,代尔夫特的工匠们就转身投入了山寨中国瓷器的研发工作。钴蓝颜料并不难,荷兰人很快就搞出了荷兰特色的代尔夫特蓝。难的是中国古老的瓷器技术,还有景德镇出产的优质高岭土。
原料上不行,那就只能尽量做得像了。荷兰陶瓷工匠另辟蹊径,既然瓷器做不了那么细腻,那么我们凑合着做成陶器好了,只要白底蓝花看上去差不多就行。
没想到,这类产品上市之后,居然大受欢迎。中国原装进口瓷器的匮乏,反而让欧洲人积累了太多对中国风陶瓷的饥渴,看到荷兰仿制的青花瓷,立刻就买单了。
这么一来,代尔夫特的山寨中国陶瓷异军突起,不仅在当时狠狠赚了一大笔钱,还成为荷兰标志性的传统工艺,进入国立博物馆收藏。
为了模仿中国人,荷兰人自己创造了一种汉字
当然了,任何时代,原装都是比仿制更值钱的。
为了让仿制的瓷器更像中国产品,更佳畅销,荷兰工匠不仅在颜色、造型上模仿中国,还努力copy中国美术的风格,在瓷器上画了很多中国风的装饰花纹和人物故事。
人物的样子看起来还挺中国风,但是背景经常错落一下,比如会出现椰子树和荷兰风格的大风车。
最让奶叔惊诧的是,他们还自己发明了一种汉字,写在陶瓷制品上。这些假汉字保证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不认识,但在当时欧洲人眼里,枝桠交错的文字差不多就是汉字无疑了,特别有东方风情,特别典雅高贵。至于会不会被识破——看上去像那么回事就行,反正大家都不知道写的是啥。
今天的奶叔带你逛荷兰就到这里,下次我们去看看荷兰牧场的小帅哥,看看荷兰农民活得有多开心。
如果你对于荷兰以及牛奶有任何想知道的,欢迎留言,奶叔争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