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安宁区书法家协会书家风采第三篇史

                    

《艺术简历》

史忠平,年生,甘肃省庄浪县人。、年毕业于西北师大美术学院,分别获学士、硕士学位,师从王宏恩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绘画的创作实践与石窟壁画艺术”。

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获美学博士学位,师从郑晓华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书画的理论与实践”。

著有《莫高窟唐代观音画像研究》、《大師临鉴之路——董其昌》。在《中国书法》、《文艺研究》、《甘肃社会科学》、《敦煌研究》、《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书画作品三十余篇(幅),参与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主持两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青年项目、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骨干项目等。书画作品曾多次发表、入展并获奖。

现为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美术委员会秘书长,敦煌哲学学会会员。

中国古代书论中的三重“自然”

史忠平

在我国古代书法理论中,“自然”一词出现频率极高,且在不同时段、不同理论家的认知中有着不同的内涵,总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基于直观视像与点画书写的眼中“自然”

我国书法理论始见于汉代,这说明汉字书写在这一时期已经进入了审美层面而被人重视。在当时仅存的几篇书论中,我们看到“观物取象”意识的普遍存在。如崔瑗所谓“观其法象,俯仰有仪”,蔡邕所谓“书肇于自然”“为书之体,须入其形”以及“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等都含此意。

在这一观念下,当时的理论家不仅







































北京治疗白癜风术要多少钱
白癜风医院怎么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xiannet.com/ztjs/49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