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博物館古代中國基本陳列以王朝更替為脈絡,以珍貴文物為核心,展現中華文明綿延不絕的發展特點,展示各族人民共同締造多民族國家的歷史進程。陳列分為遠古時期、夏商西周時期、春秋戰國時期、秦漢時期、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隋唐五代時期、遼宋夏金元時期、明清時期八個部分。公元年,元順帝自大都(今北京)出逃,遠徙漠北建立北元。同年朱元璋登基,定都南京,國號明,年號洪武。為抵禦北元侵擾,朱元璋分封諸子鎮守西安(朱樉)、北平(朱棣)、太原(朱棡)、銀川(朱栴)、宣化(朱橞)、平涼(朱楹)等北方地區。說到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總會想起劉寶瑞先生的單口相聲《珍珠翡翠白玉湯》,相聲中描述朱元璋相貌醜陋,但朱元璋畫像有多個版本傳世,如中學歷史教材所用朱元璋畫像神態雍容、儀表堂堂。(下圖來自網絡)國家博物館最終選用與明孝陵畫像一致的版本↓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隨著時間的推移,君權不斷加強,相權逐步衰弱,直到明太祖朱元璋罷相,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到達頂峰。胡惟庸,明朝開國功臣,官至中書省丞相,因被疑謀反,朱元璋滅其九族,此案歷經多年,共有約三萬人受此案牽連被殺,此後朱元璋廢丞相官職。明太祖朱元璋駕崩后,由其孫朱允炆于公元年即位,年號建文,后稱明惠宗。公元年,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歷時四年,于公元年朱棣稱帝,年號永樂。永樂十九年(公元年),明成祖遷都北京。朱棣銅像·天津博物館朱棣像國家博物館明成祖即位后,命解縉、姚廣孝等人修纂《永樂大典》,歷時多年成書,全書卷、冊,共計約3.7億字。《永樂大典》涉及內容浩如煙海,約整理了六七千余部書目,前後只有正、副兩套。由於戰亂遺失或損毀,現存世《永樂大典》不足千卷,且流落于世界各地,其中中國國家圖書館館藏數量最多,共有卷。明·瓷器明·永樂·青花海水云龙纹扁瓶明清時期為青花瓷發展的黃金時期,相比於元青花,明青花瓷紋飾更為精美、繁複,顏色也更為鮮亮。永樂宣德年間青花呈色劑多用蘇麻離青,此呈色劑顏色鮮亮,其中鐵含量偏高會導致鈷料燒制後顏色發黑,形成特殊的層次美感。此瓶無棱,勾畫青花海水紋,以體現海水綿延不盡;瓶身勾畫白龍,做遨遊狀;瓶口飾卷草紋、纏枝蓮紋。明·永樂·青花綬帶琵琶鳥紋盤天津博物館斗彩花蝶紋罐鬥彩是瓷器釉下彩與釉上彩的結合,即先在瓷胎上用青花釉料繪邊,上釉后入高溫窯燒製,而後再用彩料在釉料上二次填色,入低溫窯燒製,釉上彩與釉下彩爭奇斗妍,故稱“鬥彩”。鬥彩瓷器紋飾精美清麗,色調豐富,其于宣德年間出現,成化年間工藝水平達到高峰。可以清晰地看到罐身花葉蝴蝶均有青色勾邊困得实在是睁不开眼了,明天继续吧~END白癜风最好的外用药北京专治男性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