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最新展出大足石刻造像赏析甘肃省博物

日前,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殊胜大足——大足石刻特展”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本次展览通过82件(套)展品,近百张文物图片,以及多个多媒体视频,展示了大足石刻的发现过程、基本概貌、石刻特色以及研究保护成果。

大足石刻是大足区境内所有石窟造像的统称,始建于初唐,历经晚唐、五代,两宋时达到鼎盛,被誉为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这座珍贵的艺术宝藏曾长期湮没于荒山野岭中,直至清嘉庆年间,著名考据学家、大足知县张澍寻幽探古、拭迹辨文,首开大足石刻研究之先河。它的发现将中国石窟艺术兴盛的历史延长了多年。年大足石刻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至今,大足石刻中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窟有75处之多。其中,北山、宝顶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石窟最具特色。

展览中,无论是31米长的石雕卧佛,还是美轮美奂的千手观音,或是长达27米的巨幅组雕《牧牛图》,都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得以展示,更难能可贵的是,大足石刻研究院收藏的66件(套)石刻造像被集中展示。这些造像是从大足石刻各窟龛收集的和近年来大足地区考古发掘、征集、拨交的文物,既有端庄典雅的观音、慈悲肃穆的佛陀,也有神态谦恭的供养人、形象逼真的醉酒人、花纹繁复的香炉。在此介绍部分重点文物,与读者共赏。

图1

释迦牟尼像(图1),南宋(-),高厘米,宽厘米,厚厘米。原位于大足宝顶山小佛湾石窟。佛像脸型方圆,头布螺发、发间刻髻珠、额间刻白毫,内着僧祇支,外着钩纽式袈裟,结跏趺坐于仰莲座上。佛像身躯微微前倾,低低地垂下眼帘,既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充满内省精神,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xiannet.com/ztjs/126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