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被誉为“国之重器”,但由于法律和市场等等原因,青铜器的收藏投资并不像玉器、瓷器、字画等藏品一样流行。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藏协青铜器专业委员会主任梁国标认为,青铜器的市场没有像其他收藏市场一样因升温而出现急功近利的投资客,收藏青铜器能更沉静下心来,享受收藏所带来纯粹的乐趣。“最初对青铜器感兴趣,就是年听说了此方罍拍出的新闻,.6万美元在13年前是天价。”有藏友做了个比较,“年上海博物馆花那么大力气买《淳化阁帖》最善本,新闻闹得沸沸扬扬,也只花了万美元。而本世纪初,保利买回‘牛猴虎猪’四个圆明园的兽首,加一起也没有超过万美元。”按当年平均汇率约8.27,“皿方罍”的总价超过万元人民币,迄今仍保持中国高古青铜器价格国际拍卖市场最高成交纪录。青铜器处于“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困境正如梁国标所说,国外的博物馆、藏家十分青睐中国的青铜器。相比之下,国内的藏家对青铜器的收藏热情与其他种类还不能相比。有一种观点认为,青铜器处于“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困境,国外的藏家喜欢中国青铜器,国内的藏家不喜欢;最为关键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优秀的青铜器流失国外。梁国标觉得国外藏家确实意识到了青铜器的优点,比国内藏家先行一步收藏青铜器。但他不认可优秀的青铜器都在国外,他认为国内也有好的、高端的青铜器。加上国内藏家的收藏眼光在逐渐提升,到国外竞拍回流的青铜器也会壮大国内的收藏规模。“我们现在国内不是很热的一个原因,是我们的法律有明文规定必须流传有序才能交易,所以市场流通的也不多。也许以后法律逐步放松,会有利于提高大家的收藏热情。”方罍将何去何从?“就等着中国人出大价钱买呢!”有业内人士坦言,由于受限于相关法律法规,青铜器在国内不能随意上市交易,制约了该板块的价格,于是许多人都跑到国外拍卖会上“海淘”,通过各种私下交易的方式流通。此外,由于这件方罍属于“大开门”,争论的焦点都集中在该由谁“请”回国内的问题上。有人建议,由湖南省博物馆以预估底价的万美元拍回来,其他华人藏家一律不出手,不让人来炒作价格,让宝贝回国“身首合一”;有人出主意,“最好是潜在的买家能一起合作把它拍回家。”不过,这些意见也遭到了另一些行家的反对:“联合购买?那买回来放谁家?轮着放?我看还是不拿为好,拿下也就是炒作价格。”广东省博物馆青铜器专家林亚兴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今的预估底价万美元,约合多万元人民币,比年成交时折合人民币多万元少了一大笔钱,这能拍回来吗?”北京某拍卖公司董事长甘学军则表示,这就是一个艺术品市场的名品交易个案,到底买不买,一切应取决于潜在买家对这件东西的价值判断。“在谁手上都是一种保护,有时候应该超越民族和国界看待类似的事情,至于怎么买那是商业策略问题。”针对有藏友提出的大家不买让公藏机构抄底的说法,他认为这恐怕是一厢情愿:“第一,这件东西不是只有中国人喜欢,也不是只有中国人买得起,要不然不早就回来了吗?第二,也没有哪个公藏机构声称要买。第三,如果真有哪个机构现在声称要买,那也违背商业常识。当然,如果能激起国人对珍贵文物的认识和盼望,也是不错的客观社会效应。”什么叫中国青铜器?
中国青铜器最早应产生于什么时候?这对于青铜器的藏家以及有志于掌握鉴定技术的人来说,都是一个首先应当弄清楚的问题。从考古学上讲,中国青铜器特指商代和西周、春秋时期的青铜器物,这些器物以铜质为主,加入少量锡和铅浇铸而成,器物颜色呈青灰而得名。其种类主要有工具、兵器、烹饪器、食器、酒器、水器、尔器、车马器等。形制多样,纹饰精美,铭文为书法艺术瑰宝。由于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所以也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青铜是铜和锡的合金,含锡量约占5%~10%.锡青铜是我国很早就应用起来的合金,这种合金有很好的铸造性,以及很高的耐腐蚀性.商代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司母戊鼎,司母戊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一家的农地中出土,因其腹部著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又称司母戊大方鼎,高厘米、口长厘米、口宽79厘米、重.84千克,鼎腹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发现时仅剩一耳,另一耳是后来据另一耳复制补上),下有四根圆柱形鼎足,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该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所铸.四羊方尊,商朝晚期偏早青铜器.属于礼器,祭祀用品.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村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四羊方尊器身方形,方口,大沿,颈饰口沿外侈,每边边长为52.4厘米,其边长几乎接近器身58.3厘米的高度.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四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尊腹即为羊的前胸,羊腿则附于圈足上,承担着尊体的重量.羊的前胸及颈背部饰鳞纹,两侧饰有美丽的长冠凤纹,圈足上是夔纹.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全体饰有细雷纹.器四角和四面中心线合范处均设计成长棱脊,其作用是以此来掩盖合范时可能产生的对合不正的纹饰. 据考古学者分析四羊方尊是用两次分铸技术铸造的,即先将羊角与龙头单个铸好,然后将其分别配置在外范内,再进行整体浇铸.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四羊方尊集线雕、浮雕、圆雕于一器,把平面纹饰与立体雕塑融会贯通、把器皿和动物形状结合起来,恰到好处,以异常高超的铸造工艺制成.在商代的青铜方尊中,此器形体的端庄典雅是无与伦比的.此尊造型简洁、优美雄奇,寓动于静.被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西周晚期青铜器物,道光末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