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华文化的祠堂和祖庙,是集中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国家最高历史与文化艺术殿堂。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丰富、类型多样、精彩绝伦,拥有近件国家一级文物,具有高度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从红山文化雕琢精美的中华第一龙,殷商晚期形制雄伟的后母戊鼎,浑厚雄伟的大盂鼎,铸有武王征商铭文的利簋,到诙谐传神的东汉击鼓说唱陶俑,体现盛唐气象的三彩骆驼载乐俑、仕女俑、唐密色瓷,再到宋元明清精彩纷呈的瓷器书画、古籍善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这里绵延不断、薪火相传。“古代中国”文物展系统展现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成果,研学它是学习中国历史与文化的最佳途径。你想把宝藏“搬回家”,成为国宝名副其实的主人;你也想当一个小小文物、文字专家,拥有渊博的知识、积淀深厚的文化!这次你遇上了研究博物馆文物与文字的历史特级教师,他为你准备好了课程,全程进行讲解,心飞扬志愿者带领你们享受一场文化的飨宴。同学们,一起来吧,让我们走进文化圣殿,尽情地享受吧!
课程目标:
1.通过研究文物,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这是非同寻常的文化之旅,是独特的体验式学习。
2.通过文物研究文字,把语文的文字学习与文物学习紧密结合,探究文字背后的本意,发现其代表的历史及蕴涵的文化。这种探究过程充满魅力而又神奇。
3.小伙伴们通过这种学习,终于可以摆脱死记硬背,增强对历史学习的兴趣,逐步培养学习动力、能力和历史思维。
4.通过研学博物馆,引导小朋友了解、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深度融合,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5.研学博物博物馆的同时,孩子们向社会展示文明旅游行为。
课程内容举例:
例1.彩陶之王,它透漏给我们什么信息?
马家窑文化旋涡纹彩陶瓮
文化是历史的缩影,时代的一面镜子。马家窑文化,是新石器时期华夏文明晨曦中最绚丽的霞光,它不仅包含着史前时期众多神秘的社会信息、文化信息、同时它创造了中国画最早的形式。马家窑旋涡纹彩陶瓮(图五),于年4月出土于甘肃省永靖县三坪村,瓮高46厘米,口沿有4只提耳,平口,短颈,阔肩,收腹,平底,系泥制红陶。被誉为中国的“彩陶王”。此件陶器外壁用黑彩绘出上、中、下三层纹饰。我们会让孩子们研究这些纹饰的图案,然后推测其可能传达的信息。例2.神秘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人面鱼纹彩陶盆
盆高16.5厘米,口径39.8厘米。用途是葬具。新石器时代前期仰韶文化。
让孩子们议一议鱼纹盆传递的历史信息。
例3.“模范”的由来。
比如“模范”一词,我们经常用到,如“劳动模范”、“道德模范”,但要问“模范”一词是怎么来的?恐怕没有多少人说得清楚。今天我们通过研究几件文物来解开这一谜团。
中国国家博物馆陶范
例4.青铜鉴是洗澡盆吗?“鉴”字是什么意思?
吴王光鉴
首先,我们了解吴王光鉴的历史。然后研究青铜鉴是做什么用的?很多同学说它是洗澡盆,对不对呢?我们通过研究甲骨文来一看究竟。例5.青铜兵器戈及其引申的字词
“宋公栾”青铜戈
首先,我们了解这件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
然后,我们会学习“戈”字及与“戈”关联的文字。
戈:甲骨文,造字本义:名词,有钩刃的长柄战具。戈是先秦时期车战和步兵的主要武器。
由此“戈”字派生出一系列字,下面我们会一一学习。
戟:金文戈(夕,即“肉”,代表身体),造字本义:名词,矛与戈的合体,具有杀伤力的武器,可直刺可横击。有的金文写作。
以上仅举五例,用来说明课程的内容和实施路径。
《国博文物与文字课程》是倾心打造的一门把历史文物与语文汉字相结合的独具特色的课程。相信它会给孩子们带来快乐和收获,孩子们不仅会学到历史,还了解了汉字的演化与字义,同时也会为家长对孩子教育提供借鉴和帮助。来吧,让我们一起走进国博,探索文物及其背后故事,了解和学习部分文字创造的源头及其传递的文化信息。上午8:40。
国家博物馆北门。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