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博物馆里的张大千和石涛

张大千,被誉为“画坛巨匠”。“巨匠”这样的称号在中国画坛一共也没几个。

所以国家博物馆的这次“张大千艺术展”吸引了不少爱好者和慕名者,即便在北京零下十度的天气里,依然蜂拥而至。

早晨8:50,到达国家博物馆门前。不禁撇了一眼毛主席纪念堂,那曾经是大明门的地方啊。叹了一口气。

太阳慢慢升高,金色的阳光透过国博廊柱洒在我脚下的地面,并没有觉得暖和,但能依稀感到希望。

经过广场安检、进入国博外围、换票、进入国博大厅、大厅里安检等5次排队,9:15进入国博大厅。外面排队那25分钟,我揣着实名制的票,毛裤、棉鞋、羽绒服、帽子帮我抵住了寒冷。文末会说一些助你快速进入国博的小办法。

这次专门来看张大千,可是第一站,我直接跑到了四层,因为我想要一张只有我和后母戊大方鼎的合影!只有我和后母戊大方鼎!它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镇国之宝”!它是国家一级文物,列入第一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名单。在我心里它就是NO.1!一早除了工作人员,四层没什么人,它就在那里等我。你们看看它在哪儿^_^

“张大千艺术展”在北11展厅,近几年举办的近现代书画家的展览都在这里。这次展览以“集古得新”“临摹敦煌”“大风堂收藏”“大千师友”“大千用印”5个单元,展示张大千一生的创作历程。

这位全能型画家,一生都在孜孜不倦的学习,向古人学,向身边的人学,向万物学,向造化学,广泛汲取四面八方的营养化为己用。这种学习态度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不过时,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组织、一个国家。不断学习才是持续产生创造力的源泉。

1集古得新

张大千是中国历史上画过并传世自画像最多的画家,不下百幅,从黑胡子画到了白胡子,真是个自信的孩子。他尤其喜欢他的侧颜,尤其是胡子微微飘起来的瞬间。他还常常把自画像送给友人,蜜汁自信又潇洒。这幅是他47岁自画像,胡须茂盛,皮肤光滑。一年后,他娶了他大女儿的同学做四老婆。

踏遍名川大山,吸取各家之长创作的山水画。展出的山水画主要是去敦煌临摹之前的作品。

张大千一生存世3万余件作品,其中以泼墨、泼彩作品最能代表他在中西艺术碰撞融合后摹古出新的艺术风格,可惜这次展览没有展出,实在有些遗憾。

2临摹敦煌

年-年两年多的时间里,张大千带队去敦煌临摹壁画,对壁画的大肆破坏遭到很多人的诟病,一是物理破坏,二是临摹并没有还原壁画本意反而加入了个人创作尤其是艳丽的色彩。

但毕竟,张大千是第一位对敦煌壁画系统编号的人,他的还原临摹在一定程度上让一千多年前的壁画图案得以重现。而且壁画这东西,年头越久,层层自然剥落不可避免,也不好实施保存。利弊功过吵了好多年,现在也没有停止。

临摹敦煌壁画的那些日子,张大千笔下的人物形象更加饱满生动,线条更显飘逸流畅有劲道,色彩浓艳又不失端庄。

(以下三幅图片来自国博扫码)

3大风堂收藏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是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张大千既取其意,将画堂命名为“大风堂”。大风堂收藏了五代宋元绘画名迹,张大千临摹之精华,临摹作品往往以假乱真。

张大千以唐寅、陈洪绶、石涛和八大山人等明清画家的作品为主要收藏对象。

尤其崇尚石涛,收藏并临摹了很多石涛真迹。喜欢一个人,有些时候就是因为自己就是那样的人或者向往成为那样的人,在他身上能找到一种价值认同感。

石涛作为当时反对仿古画风的改革派,主张绘画艺术创作应该向大自然索取灵感,而不仅仅在古人那里寻章摘句,受到后来很多学习书画人的推崇,这可能是源于大多数人渴望追求随性自在又独树一帜的精神意愿。

与其说石涛随意自在,不如说他一直在做自己,很接地气,是个真实的人,而不是圣贤不是神。作为明宗室后裔,他一直想着反清复明,可也一直想着入清朝谋权位,不得志后出家为僧,却又不好好念经。这样自我矛盾,谁又不是呢?

有的人活着首先为理想,有的人活着首先为谋生。首先为谋生的,石涛应该算一个。主流价值观来看,不管生活怎样艰难,人都不能放弃道德底线,至少应该怀揣良心。这大概就是很多人诟病石涛品德的一个原因。

然而又有很多人喜爱他的真性情,这种敢于暴露缺点不遮掩的诚恳,即便有缺点,大概也会让人感到真诚和平易近人。至于立场和原则,孰是孰非只能留给历史评说。

艺术不会让人变得超脱,艺术只是提供了一个认识自我的途径,艺术让这种自我认识得以表达。

石涛的绘画造诣有目共睹。笔致细腻,一层层勾、皴,再由淡而浓,反复渲染,直至“密不透风”。善于用“点”是石涛作品的一大特征。大幅真迹留存不多,这次能看到实在难得。

石涛《长安雪霁图轴》.1cmx.4cm(图片来自国博扫码)

石涛《送春图轴》.1cmx.4cm(图片来自国博扫码)

石涛《荷花紫薇图轴》cmx54.8cm(图片来自国博扫码)

陈洪绶《右军笼鹅图轴》

4大千师友

张大千与当时许多著名书画家交往密切,有的成为一生挚友。他们互相交流艺术观点,品评、交换书画藏品,一同合作作品。

中国许多画家跑到西方学习艺术,力图中西融合改造中国画,张大千也不例外,他去印度、去欧美,在法国的时候还专程拜访毕加索。在张大千眼里,毕加索是个无与伦比的神话。

毕加索告诉张大千:这个世界上有资格谈论艺术的,第一是你们中国人,第二是日本人,当然日本人的艺术也来源中国。第三就是非洲黑人。除此之外,白种人有什么艺术?所以我最莫名其妙的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中国人和东方人非要跑到巴黎学艺术不可呢?

如果这部分展览能展出毕加索用油画笔画出中国画的花鸟鱼虫,那一定是非常精彩的。可惜没有。毕加索好像没有赠与他。

张大千好朋友吴昌硕的《菊石图轴》

张大千二哥张善子画的老虎

张大千一步步进入画坛,得益于他二哥张善子的引荐,张善子对他的绘画亲尽全力给予支持。据说张善子钟爱画虎,有一回张大千随便画了个虎,大家都说比张善子画的好,那以后,张大千再没有画过虎,他说老虎就留给二哥画吧。

5大千用印

“诗、书、画、印”四位一体在明代发展起来,尤其在“吴门四家”手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并传承下来。篆刻艺术于方寸间写天地之无穷,与书法、绘画一同被视为中国书画艺术“三绝”。

张大千一生用印数量多,选材精,钤印规整,治印最多的就是以“大千”“大风堂”“张爰”之名。“大千”是张大千出家时候的法号,他的作品常以“大千居士”落款,可见他对这个法号的喜爱,也表明了他对佛教的种种不解之缘;“张爰”是张大千老师曾熙听说他出生时“仙人托梦,梦见黑猿”故事时起的名字,原叫“张猿”,后来改为张爰,所以有人说他是黑猿转世,黑黝黝还真有点像~

后记

名家大师的书画,看图片远远没有现场看真迹那么痛快。线条的粗细、运笔的方向、用墨的色彩、人物的衣襟毛发眼神,甚至看年久变色的纸张、脱落的颜色,都很有意思。

观展的过程中,非常荣幸遇到画院的院长、老师和同学们。虽初次偶遇,但与他们一起品赏书画,受益匪浅。

“张大千艺术展”展到3月4日,喜欢的话就快去吧。祝您观赏愉快!

——快速进入国博的小办法——

国博免费不免票,可以持身份证等有效证件换票后直接入馆,但是换票钱需要排很长的队,还限流。

所以建议提前一天发手机短信“Y+4位数参观日期(2位月份,2位日期)+姓名”到,比如我预约2月1日参观,编辑“Y王噢拉”发送至,会回复给你一个编码(1条短信1块钱)。

预约参观在西门南侧出示手机短信编码给保安,就可以很快进入去自助换票;没有预约的要从西门北侧排大队。

另外,如果你是当天临时起意没有预约,可以从西门北侧进入后,迅速跑到南侧的自助机换票,再从南侧进入馆内。

往期回顾

新潮胡同里藏着个老北京——前门

富兰克林诞辰的今天,我想说点别的,比如波斯地毯。别问我为什么。

与你一起记录生活

大千世界有你有噢拉~么哒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是否可以根治
百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xiannet.com/lygl/63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