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国室内设计高峰论坛在国家博物馆

年11月26日由中国室内装饰协会主办,中国室内设计高峰论坛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举行。以自由开放的学术形式,探讨设计、产业、经济的依存性,提供研读当代中国设计新视角。

  主办:中国室内装饰协会

  时间:年11月26日13:30-16:30

  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学术主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郑曙旸教授

  主讲嘉宾:

  清华大学建筑研究所所长李晓东教授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教授

  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北京设计总监大桥谕(SatoshiOhashi)

  学术策划:《INTERNI》杂志中文版主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杨冬江教授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会长刘珝先生致辞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丽女士致辞

  (以下为演讲嘉宾部分节选内容)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郑曙旸教授

  郑曙旸:各位来宾,设计师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主持今天的中国室内设计高峰论坛,我们今年是一个全新的面貌,因为我们认识到中国的室内设计要面向我们生态文明建设就必须整合我们四个方面建设的资源,也就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五位一体的概念,实际上是在党的十八大以后把它提到一个更高的议事层面,由于在座的各位设计师朋友长期以来直接进入操作的层面,可能在很多思考上对于我们国家整体的目标并没有像一些其他学科,尤其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专家、学者认识的层面,但是我们所做的行业的它最终是要影响到广大老百姓乃至我们决策层的一种生活方式。而这种生活方式反过来又会影响到决策层和我们社会大众艺术文化的品位。

  也就是说我们本身从事的职业是直接进入文化建设层面,但是他的影响力和它的辐射范围则是全社会的。因此,我们今年这样一个学术论坛,是以自然开放的学术形式来探讨设计、产业、经济的依存性,以便使大家提供一个研读我们当代中国设计,多视角的一个思考。

  在昨天的设计专业委员会上,我曾经做了这样个主题报告,就是新常态的挑战与设计者的价值。我们的价值取向只有与我们国家建设的整体目标相吻合,我们才能创造出真正能够实现中国设计文化复兴的一个历史重任。

清华大学建筑研究所所长李晓东教授

  李晓东:很高兴参加这个论坛,今天我讲的题目是全球化背景下的地域实践,高大上的题目,我也希望我讲的题目不让大家失望。在讲我自己的创作之前,我想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创作背景,从清华84年毕业以后,在清华工作了五年,然后去荷兰留学了八年,四年留学,四年工作,然后到新加坡七年。我把重新开始创作的15年简单的回顾一下,大家清楚一下我为什么做创作现在这样做法。

  这个讨论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呢,就是中心跟边缘,所谓的中心,大唐的时候我们很发达,文化、科技,生活方式都是最领先的,所以各国到我们这里学习,学习的目的是要获得跟我们同样的状态,就是先进国家的状态,汉武帝讲周边是蛮夷之地,以文化之,就是教给他们文化。边缘想成为中心的时候经常会犯一个错误,就是复制,一旦复制你就会放弃自己的声音,放弃自己的声音以后,你永远不会成为中心。这个方法是设计央视大楼的设计师设计的,他比较早的认识到我们要想突破现有的规范,一定要把问题定义清楚,再从里面找到答案,才可能找到真正的答案,库哈斯这是他九几年做的艺术馆,大家看上面的粱,无厘头的搭在上面,下面有八根柱子,每个柱子都不一样,库哈斯认为现实就是这样的,肮脏的,混乱的,建筑师不是回避,而是呼应它,从这里找到答案,库哈斯是媒体人,他不是学设计的,他从没有先入为主的状态里面找到了新的答案。

  郑曙旸:我听了以后很激动,李晓东教授讲的心路历程实际上和我个人的心路历程很像,尽管我们从事的都是建筑,但是我是在室内,我也是先到新加坡,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做室内设计受到的震撼,同时做国际贸易中的时候第一次去香港,再次感受到在空间紧迫的情况下的生活方式,接下来的案例也是机缘巧合,丽江那个我之前去过,梨园书屋去年也去看过。今天李晓东教授的演讲当中,非常清晰的给我们广大的设计师讲清楚了一个问题,我们经常把地域性挂在嘴上,这一点在室内设计的领域是一个经常谈的话题,我印象上个世纪,室内设计分会,曾经在西安的一次年会上提出了,但是我们室内设计长期以来的地域性就如同李教授一开始谈到的问题,我们仅是作为一个符号,从中国传统视觉表象的移植,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地域性,我们说室内设计最终要做影响人生活方式的设计,所以今天李教授讲的非常到位。他所隐含的一些内涵需要我们室内设计师深刻领会,另外他所做的基本上我个人认为具备示范的典型效益,而且他是以我们最广大的农村作为对象的,在当今的设计师眼中,似乎只有城市。前天我在另外一个高峰论坛上听到很多规划师,景观设计师讲未来城市,讲垂直城市等等等等,但是他们的目光基本上是只盯着大城市,作为中国,只有把农村的问题彻底解决好,也就是农村如何城镇化,这是一个大课题,我们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才能落到实处。再次感谢李晓东教授。下面我们请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教授演讲,有请。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教授

  薛澜:我的研究领域是科技创新,大家可能想到的都是机器,电脑,但是可能刚才李教授也谈到了,实际上文化创意可以和科技实现友好的结合,所以今天我想就讲这个主题,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是我们中国未来发展转型之路。

  大概从几个方面介绍,首先就是背景,中国为什么要实现转型。第二部分着重讲中国的科技创新目前是什么情况,经历什么样的转变,为什么仅仅靠科技创新还不够,下面文化创意产业现在发展到什么情况,未来需要什么样的政策推动他的发展,尤其怎么样和科技创新有机的结合。

  从公共管理角度可以归纳成四个重大的变化,首先是经济体的变化,经济体的变化我们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这个结果大家可以看到,就是我们的经济从改革开放之初人均GDP比非洲最贫穷的地方差不多,几百美元,那么现在大家知道,我们现在已经进入到中等收入,很快我们就可以进入到高收入,所以这个经济发展发生了重大变化,更长的历史阶段看更能说明问题,我们从公元年到现在多年的历史里面看,大家可以看到,如果从历史的角度,那条黄线是印度,当时印度是最高的,第二个红线就是中国,当时这个国家的GDP占全球的比重,黑新是西欧,然后是其他的一些国家,美国那时候还没有出现。然后大家可以看到,我们中国在全球GDP的比重在25%上下,最高超过30%,然后从十九世纪,年今后,一直下降,降到年的时候,可以说是5%,真正的转折点是78年改革开放以后,又上升到超过10%了。

  第二个是产业结构,其实大家可以看到,改革开放之初农业占GDP的比重是30%,制造业是49%,服务业只有21%,到现在大家看到了,年我们实现了历史的转变,农业只有10%,服务业年是第一次超过了制造业,服务业现在已经占到了46%的GDP,我想在座的各位可能文化创意产业主要还是在服务业,所以这个转变也是历史性的。

  第三个重点的转变就是社会形态,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乡村社会。大家可以看到城镇的人口只有20%,经过过去三十多年的变化,现在我们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乡村人口,现在可能到53%、54%的比重,今后每年以1%的人口进城的速度转变。另外我们从相对封闭的社会到开放的社会,海外旅行,年一年只有一千万,到年到了八千多万,今年可能要过亿了。

  国际贸易,这条红线,就是不同国家的出口占全世界的比重,这个变化说明中国的经济和全世界的经济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第四个重大的转变,中国的治理结构,治理体系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面从政府的行政体制改革和反腐倡廉等等,基层民主和社会的管理,这方面也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四个重大的变化,把它放在一起,实际上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个国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经历这么大的转变,重大的历史转变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

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北京设计总监大桥谕

  大桥谕:各位观众朋友大家下午好,很荣幸来到这里与大家进行这个演讲,我谨代表中国负责人扎哈哈迪女士和全体同仁非常高兴在这里参与总统室内设计高峰论坛,扎哈哈迪已经在建筑行业领域领先了三十多年,我们的作品在世界上许多国家进行展出,我们同时在设计的领域方面进行很多层面的探讨。这是我们以前在纽约市勃艮汉(音)博物馆的展出,我们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司,我们的作品分布在全球许多个国家,现在我们也来到了国内。公司里面员工就超过55个国籍汇集在一起进行创意的激发。

  在较早的年代,由于计算机还不发达的时候,我们很多前卫的作品都是用手工的方法实现。由于我们对创意本身的热情,我们常常需要研究很多新的手法实现我们心目中的创意的内容,因此,创意对我们来说就等于是沟通的手法。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只是很小的工作室,如今我们的事务所成长成超过名员工的公司。这是我们公司35年前扎哈的第一个室内设计的项目,地点是在日本的,我们以草图的方式把我们心目中的概念绘画出来。这是我们不同的概念研发的模型。基本上这个模型我们将它装置在一个手提箱里面,以便于我们到处进行展览。这是二十五年前项目后来实现的效果,我们尝试了很多新的材质,尝试了很多以前没有试过的新想法,我的许多作品里面都有相当的一致性,他们都是可以反映出我们对于立体空间里面持续性的探索,接下来演示一下我们目前的一些项目。我们有许多不同大小,不同尺度的项目,最小的是产品设计,大到都市规划,这是我们设计的鞋、刀叉系列,珠宝,家具系列,这是一个模仿水纹面的桌子,这是根据水向下流动的原理而受到启发的设计。车辆的设计也有参与,有两门的以及四门的车辆。游艇系列。这是德国的一座科学博物馆,里面是开放式的空间。法国南部的一座政府机关大楼,他的设计理念是将政府不同阶级的部门融合在一起,就像一棵树一样的理念。这是内部的公共空间与室外的形象有相当的融合。

  我们设计的许多项目里面都会尝试与当地的地点、特色,环境发生关系,这个项目是意大利罗马市的二十一世纪当代美术馆,建筑本身受到罗马历史,街道以及河流整合的方式,受到启发,因此产生了互相交合的间。在内部的大堂里面,你可以看到许多互相交互的立体空间,呈现特别的动线,同时也很宽敞。

  我们设计的建筑里面有很多不同的类型,这个项目是我们当年在西班牙的博览会里面设计的一座连桥,作为一个连桥的功能,同时也是一个展览空间。我们应用了陶瓷类的材料去跟当地的地理环境发生融合。这个博物馆项目跟别的一般的博物馆不同的是,一般来说是参观者主动的去抵达博物馆,但是这个博物馆是来到参观者的地方。这是一个香奈儿的行动博物馆,他特殊的地方就跟香奈儿的手袋完全一样,搬迁到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方,目前展览过的地方包括纽约、上海、香港。

  在拆卸下来的时候,每个部分都会被包装到集装箱里面,用海运的方式运到世界各地。这是阿塞拜疆的首都巴库市我们设计的文化博物馆。他将文化类的演出中心以及博物馆中心内部的功能融合起来,成为一个众合的建筑中心。它的概念起源于他的景观,这个景观的流动线如何向上形成建筑物体,这是内部的大堂,我们可以从大堂走到楼梯,里外的曲线是完全融合起来,当你走到楼上向下看的时候,你会发现灯光和其他机电类的设施与这个项目的曲线有效的融合起来。木质材料除了给到观众一个比较温和的感觉之外,同时也可以有效的配合山水的效果。这是墙角的部分,你可以看到地板的曲线是如何成为墙壁的。很多在座的朋友可能对这个项目比较熟悉,这个是当年伦敦奥运的时候我们设计的一个博物馆。当初在方案设计的时候就已经在开始考虑持续性的特色,因此在功能的方面,我们要给他考虑到如何在奥运期间以及奥运之后的运作模式。在屋面的流线旁边,黄色区域的作座位方面特别搭建方便在奥运期间大量的参观的人数进行设置的。这是奥运期间以及之后的两个不同的比较,这是跳水馆。

  我们在韩国首尔市设计的一座艺术中心,艺术中心本身的概念就是将艺术以及都市的生活以及周遭的景观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在这个设计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一些新的手法,设计出来的这些铝板元件可以从三维模型到处直接给加工工厂,这些挂板除了装饰性的效果以外,有一些部分是可以提供排气进风的功能。









































北京什么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
北京哪有看白癜风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xiannet.com/lygl/37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