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值得细看的革命史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开

值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之际,中国国家博物馆特精选余件套馆藏文献、实物、历史照片、美术作品等,举办“馆藏开国元勋文物展”,集中展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开国元勋为创建人民军队、建立新中国做出的历史性贡献。他们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年代,缔造了一支在党的绝对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力量,建成了一支具有一往无前精神、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新型人民军队。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时说:“回想过去那段峥嵘岁月,我们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我们永远怀念他们、牢记他们,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

从收藏角度,此次展览充分见证了”红色收藏”的魅力和价值所在。伫立于众多展品面前,历史的峥嵘岁月如在眼前。在此呈现几件展览中的藏品,以管窥展览的生动气质。

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布告

中央红军开始战略转移后,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情况下,一路辗转进入贵州境内。这里居住着苗、瑶、侗、布依等少数民族,由于民族隔阂和国民党地方军阀的造谣,再加上环境较为闭塞,地区文化、经济相对较为落后,不少群众对红军不了解、有误解,纷纷躲避、隐藏。

为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纲领,阐明红军的行动方向及要实现的目标,让广大群众认识、了解,进而帮助、加入共产党和红军,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要求部队做好宣传工作。年1月初,红军占领黔北重镇遵义。入城后,红军总政治部立即印制、张贴布告、标语,开展宣传工作。

这张布告就是当时印制的。它用贵州白皮纸石印而成,首列标题“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布告”、末列年款“公历一九三五年一月日”、署名“代主任李富春”,均为楷书、大字。年款处加盖了刻有麦穗标记的“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朱文圆印。正文4段、20列,共个字,楷书、小字。布告的主要内容是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对待少数民族、工人、农民、商人以及白军士兵的各项政策;宣传红军的性质、纪律与任务;号召工农群众组织起来,“自动打土豪分田地”“收缴一切反动武装”“建立苏维埃政权”、踊跃“报名当红军”等等。

年4月,红军来到一个只有20余户布依族人家的小山村。由于听信谣言,村民都躲到深山之中,只剩下一位50多岁的老人。在与红军战士们聊天中,老人逐渐消除了恐惧,主动帮助红军张贴这些布告,还向躲在深山中的村民宣传红军。

红军离开村子后,老人悄悄把这张布告揭下藏在家中。同村的地主和国民党地方军阀得知此事后,多次上门搜找,逼他交出布告,并以杀头相威胁,但老人始终守口如瓶。几经周折,老人终于将这张布告保存下来。

新中国成立后,老人把它捐赠给当地政府。年4月,贵州遵义会议纪念馆将其拨交至北京,即今天的中国国国家博物馆珍藏。

中国工农红军布告

年5月初,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后,进入四川凉山的彝族聚居区。中革军委决定,由刘伯承、聂荣臻率领中央红军先遣队率先北上为红军开路。

为了让当地彝族群众了解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了解党的民族政策,中革军委决定印制《中国工农红军布告》,用于沿途开展宣传工作。负责起草这份布告的是当时的《红星报》主编、有“军中秀才”之称的陆定一。他起草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一共26句,全部内文共个字,语言浅显、朗朗上口、易记易传,准确而简要地表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宗旨、任务,表明红军是军纪严明的军队,还向彝族群众宣传了党的民族平等政策。值得一提的是,这份布告使用了“红军万里长征”这一具有光辉历史意义的特定用语,并从此传播开来。

布告起草完成后,刻印工作交给了当时负责出版的总政治部秘书科文书科科长赵发生承担。赵发生字写得好,是一个肯动脑筋、非常能干的人。接到任务后,为了能把布告印得大一些,他将布告分刻在两张蜡纸上,又小心翼翼地将文字拼印在一张纸上,几乎看不出拼接的痕迹。印出的布告,字迹优美、醒目,大小也适于张贴。红军总政治部的领导和布告起草者陆定一看后都十分满意。

这份布告一经粘贴和发放,就在当地的彝族群众中产生广泛影响,加之红军身体力行,党的民族政策的宣传很快取得成效,深入凉山各族人民心中,得到各族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为红军顺利通过彝族区、抢渡大渡河提供了可靠保证。

毛泽东签发的委任何长为抗大第四大队队长的命令

何长工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曾担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校长。年10月,他到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第一期学习,结业后转入第二期继续学习。年7月,抗大第二期毕业,所有学员被分成14个队,其中第一至第八队均是红军干部,第九至第十四队和一个女生区队被统编为第四大队,基本都是来自各地的青年学生。何长工任第十一队队长,后来接替聂鹤亭担任第四大队队长。

这件命令是年5月3日签发的,当时抗大校长虽然是林彪,但由于第二期学员数量增加,办学规模扩大,学校为此设立了教育委员会,毛泽东兼任主席,直接领导学校工作。所以,这件命令是由毛泽东签发的。

中国工农红军红星司令部在抢渡湘江前绘制的地图

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的灌阳、兴安、全州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妄图将中央红军“歼灭于湘江、漓水以东地区”的企图。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战斗最激烈、损失最惨重的战役,此役之后,中央红军从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到3万余人。

这张地图是中国工农红军红星司令部在抢渡湘江前绘制的,重点标出了红军在灌阳、兴安、全州这三个地区之间的行军路线。在中央红军战略转移之初,年10月13日,为保守军事机密,中革军委重新规定了军委和各军团的代号:军委代号“红星”,军委各部一概冠以“红星”,如军委总司令部为“红星司令部”,总政治部为“红星政治部”等,并规定这些代名自10月15日开始使用。这张路线图是原冶金工业部鄂西矿务局局长周永柏在年出差路过遵义时偶然得到的,后历经辗转,于年3月由遵义会议纪念馆拨交至北京,即今天的中国国国家博物馆珍藏。

《游击战争纪实》手稿

“……天将晓,队员醒来早。露侵衣被夏犹寒,树间唧唧啼知了。满身粘野草。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肿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这是陈毅所写的《游击战争纪实》词,又被称作《赣南游击词》的一部分。反映的是他及其所领导的游击队在赣南坚持游击战争的生活。《游击战争纪实》描绘了当年游击队员的艰苦岁月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年10月,主力红军长征后,陈毅、项英等领导留在南方根据地的红军和游击队在江西、福建、广东、浙江、湖南、湖北、安徽、河南8省开展游击战争。艰苦卓绝的3年游击战争中,队员们想尽各种办法与敌人周旋,打退敌人多次进攻,粉碎敌人的封锁,有力地支援了主力红军的长征,保存了党组织的革命力量。

《游击战争纪实》的原文作于年夏,这篇手稿是陈毅20世纪60年代重写这首词的修改稿。年11月,陈毅之子陈昊苏将这件珍贵的手稿捐赠给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即今中国国家博物馆。

毛泽东为新华社起草的年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年元旦,蒋介石发表要求和谈的《新年文告》,表示愿以保存伪宪法、伪法统及反动军队作为谈判条件,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企图以此达到“划江而治”的目的,以便争取喘息时间,保存残余的反革命势力,伺机卷土重来。

对此,毛泽东为新华社写了题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明确指出,反动派的阶级本性是不会改变的,必须“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使中华民族来一个大翻身”,“使中国人民来一个大解放”。毛泽东号召全国人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真诚合作,采取一致的步骤,粉碎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政治阴谋,将革命进行到底。毛泽东还满怀激情地宣告:“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将要获得比年更加伟大的胜利。”

本期《收藏》







































中医对白癜风
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个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xiannet.com/lygl/58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