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博兴佛造像展亮相国博国家宝藏第

点击这个小程序把艺术买回家▼

01

山东博兴佛造像展亮相国博再现佛教中国化历程

02

《国家宝藏》第三季归来,让我们从“挖藕”开始

03

内蒙古发掘多年前北魏皇帝祭天遗址

……

更多精彩、详细内容,一起下滑看看吧~

山东博兴佛造像展亮相国博

再现佛教中国化历程

相由心生——山东博兴佛造像展

“相由心生——山东博兴佛造像展”28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这是继“宅兹中国”“格物匠新”“玉出红山”等展览之后,中国国家博物馆又一个携手地方文博单位共同举办的地方历史文化展览,是山东博兴地区佛造像历史艺术的系统性展示。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系统展示了博兴地区历年来出土的石雕、金铜、白陶佛造像,件(套)展品分为博善兴佛、金像流辉、金像铭愿三个部分,从造像艺术特色、地域时代风格及造像铭文内涵来展示博兴地区佛造像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本次展览展品

博兴龙华寺遗址总面积约万平方米,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北朝至隋代最大的寺院遗址。初建于北魏年间,后因北周武帝灭佛而废毁。隋文帝自仁寿三年(年)开始敕令各地建塔修寺,龙华寺即在这一时期重建而成。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龙华寺遗址附近不断出土佛造像,尤以年出土的金铜佛造像最具影响力。

本次展览展品

北魏时期的程晕造佛像、释迦多宝佛并坐像等佛像形式在龙华寺遗址出土较多,东魏时期的张茄喜造思惟菩萨像在造型上与石雕思惟菩萨像的造型相似,表现了这一地区金铜造像与石雕造像在表现形式上的相互影响。博兴地区出土的金铜佛造像属小型佛像,多为平民或比丘出资制作,主要用于在家供养或随身供养。这里的金铜佛造像受到河北定州及南朝地区金铜佛造像艺术的影响,形成了造型古朴、多不鎏金、衣纹运用细隆线法雕刻等地域性特征。

展览现场

年博兴龙华寺遗址出土94件金铜佛造像,其中45件带有铭文,铭文中又有35件具有确切纪年,纪年时代自北魏太和二年(年)至隋仁寿三年(年),历北魏、东魏、北齐、隋四代,长达年之久。这批金铜佛造像所跨年代之久、纪年序列之清,在区域佛造像中实属罕见,被专家学者称为“中国小型鎏金铜佛像断代的标尺”,也为探讨山东地区佛造像的艺术风格提供了重要依据。

本次展览展品

本次展览重点展示佛像蕴含的艺术、历史与思想内涵,探讨博兴地区佛造像在北朝时期的演变历程,发掘这一时期佛造像艺术所展现的中国文化精神内涵。博兴佛造像不仅表现出艺术风格的交融,也印证了佛教中国本土化的演变历程。源自域外的佛教在本土化后被民众更广泛地接受,同时民众的观念也在佛教影响之下发生了嬗变。

《国家宝藏》第三季归来

年《国家宝藏》第三季即将回归,作为《国家宝藏》归来的开篇序曲,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中心打造的又一爆款节目,百集系列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挖藕季》于10月26日正式上线!

每周一至周五|首播16点重播20点

央广文艺之声FM.6和云听APP同步播出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就像是一个内涵无比丰富的荷塘,这其中蕴含着众多的宝藏。从荷塘中“挖藕”的过程,与我们探索文博以及《国家宝藏》制作的过程非常相似,吃到“鲜藕”很艰难,但也很值得。

想“挖藕”就要有“挖藕人”。“挖藕人”是节目的主持人和主讲嘉宾,而挖藕的荷塘就是每期节目围绕的一个文博领域,从考古、历史到天文、建筑,再到戏剧、戏曲等等。主讲嘉宾是来自不同“荷塘”领域的顶级专家和学者。

“藕”是从节目一开始就抛出的问题、话题或结论。节目从不懂就问、不怕露怯、刨根问底的受众视角出发,带领大家一起品尝“鲜藕”、一起体会“哇哦”。“考古是不是官方盗墓?”“风水是不是封建迷信?”“为什么要追索流散海外的国宝?”“中国人不能不知道的十幅国画!”“这部古装剧,被史学家点赞了。”“为什么古代皇帝总爱夜观天象?”

“挖藕”谐音“哇哦”是来自二次元的谐音梗,不过这些绝对不是什么标题党,正是节目要带大家挖出的荷塘“鲜藕”,您也定会从挖藕人的追问、解读和总结中,感受文博“鲜藕”带给生活的无穷魅力、无限遐想。上下五千年,莲叶何田田,我们期待《国家宝藏》第三季精彩继续;我们期待和《国家宝藏·挖藕季》一起“挖藕”,一起“哇哦”!

内蒙古发掘多年前

北魏皇帝祭天遗址

10月28日消息,考古人员近日对位于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境内的北魏皇帝祭天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据了解,这是我国首次发掘北魏皇家祭天遗址。

这一遗址在呼和浩特市区北面的大青山蜈蚣坝顶上,分布范围约1万平方米。这处遗址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被发现,但一直未被发掘。自年开始,考古人员对遗址进行正式考古发掘,目前已初步明确遗址形制和结构,并对其性质有了较为明确的定位。

考古人员在遗址中部发现一座皇帝祭天的圆形房屋遗址,房址内径约15.5米,外径约32.5米,东南部留有宽约1米的门道,房内出土少量祭祀用的陶罐。在圆形房屋外围有内外两道放羊、马等祭品的环壕,从中出土少量马和羊的肢骨等。圆形房屋外边还发现内外两个垓,即皇帝祭天时文武官员陪祭站立的平台。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张文平说,虽然史书上与北魏皇家祭天相关的记载很多,但在此次发掘之前没有发现过北魏皇家祭天遗址。

据了解,此处皇家祭祀遗址在形制上结合了中原王朝祭祀礼制和北方游牧民族祭祀传统,年代上早于西安隋唐圜丘和北京明清天坛,为研究我国古代皇家祭天发展史、北魏祀天礼仪制度提供了珍贵实物证据。

东西方艺术荟萃第七届

嘉德典亚艺术周

聚焦古董与经典艺术、设计与生活美学的第七届嘉德典亚艺术周简称(GFAA)携手四十余家海内外优秀展商,29日在嘉德艺术中心对公众开放。本年度的参展艺廊阵容汇集了中国本土的古董艺术翘楚,涵盖古董家具、珠宝首饰、经典油画,到珍品瓷器雕塑、佛教艺术珍藏等门类。

GFAA现场

期间,主办方还将举办十场精彩论坛,从艺术品收藏、艺术跨界、设计美学、古典艺术、非遗文化等多个主题切入与到场嘉宾深度探讨,并通过现场参与和线上直播相结合的方式,以更加整合的形式呈现一场全方位且纵深化的观展体验,通过博览会的形式建立起一个多样化的艺术交易和交流平台。

《故宫以东——宫廷新造办》

GFAA将目光聚焦于生活美学空间概念,以一系列的特别项目展为藏家及观展者带来更多的生活艺术体验。特别项目《匠作》从《匠心之致——小林国雄盆栽艺术及日本传统工艺展》、《故宫以东——宫廷新造办》两个不同板块重点呈现亚洲不同区域匠人风貌;特别项目《霓裳之间》则引领观展者在“自然律动”中感受织物的独特之美;特别项目之《时间的轨迹——钟表艺术特展》将贯穿古董钟表的文化、艺术、高级制表技术三个维度,展现古董钟表和现代艺术腕表的鉴赏与收藏内涵。

《匠心之致-小林国雄盆栽艺术及日本传统工艺展》

值得一提的是,首次亮相的GFAA线上平台将实现云观展、云交易,不仅可以为无法现场参展的海外艺廊及艺术机构打通与国内市场链接的有效渠道,亦同样为国内的参展商们拓展了销售半径,以线上引流、线下聚客双轨并行的叠加效应全面加强业务连续性,不断破圈拓展新的艺术购藏及消费人群。这不仅是GFAA后疫情时代的应变,也是对未来模式转型升级的主动探索。据悉,嘉德典亚艺术周线下呈现将持续至11月1日,线上平台将持续至11月15日。

浙博展馆藏漆器

看宋元以来漆器的“斑斓纷呈”

浙江省博物馆近日推出“斑斓纷呈——馆藏古代漆器特展”,共计展出87件组古代漆器,以曹其镛先生夫妇捐赠古代漆器和近几年收藏的漆器为主,囊括宋元以来漆器工艺的精品,如宋元四季花卉凤凰纹椭圆盒、明黑漆嵌螺钿花卉纹漆盒、宋元剔犀如意纹葵形盘、南宋黄漆攒地戗金云狮纹盒等多件重器。

宋末元初剔红凤穿牡丹纹椭圆盒

此次特展沿袭漆器展厅原有的展陈结构,以时代为经,技艺为玮,分为“素彩兼备——宋元漆器”“千文万华——明代漆器”“异彩缤纷——清代漆器”三个部分,期间穿插介绍中国古代漆器的相关知识,呈现了宋元以来的辉煌而精湛的漆器工艺。

北宋庆历二年()檀木识文描金经函年瑞安仙岩寺慧光塔出土长40厘米宽18厘米高16.5厘米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天然漆的国家。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等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出土物中,均有比例很少的精美漆器,表明早在远古时期,漆器即伴随浙江先民初始的脚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进入文明时代,漆器制作与时俱进,日臻精美。

明黑漆嵌螺钿人物花草纹四重盒

楚汉漆器瑰丽神奇,谱写了这一时期漆器工艺的灿烂篇章。两宋时期,诸艺毕备,种类齐全。浙江漆器再领时代风骚。温州、杭州,南北呼应,形成两大生产中心。浙漆誉称“天下第一”。异彩纷呈的漆器行销全国,更在首都汴京和临安的繁华地段开铺设号,成为达官显贵者追慕的高档消费品。元代漆艺承前启后。杭州与嘉兴皆是著名的漆器产地,嘉兴西塘更是名家辈出,张成、杨茂以雕漆著称,彭君宝以戗金、戗银闻名。他们的作为,不仅成就了元代在漆器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而且为明清两代宫廷漆艺的精进和辉煌树立了标杆,奠定了基础。

胜乐典藏

胜乐拍场精彩不打烊

品类丰富的众多精品等着您

快去胜乐典藏APP看看吧

往期·推荐

正仓院展如约而至龙门石窟申遗20周年

三希堂葫芦形宝玺万元成交辽上京遗址发现规模最大皇家寺院

《五王醉归图》3亿花落龙美术馆史上最贵霸王龙化石诞生!

我们都要做美的传播者,

这种美要自在、喜悦、真挚,并且庄严,

就像释迦牟尼佛带给我们的一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xiannet.com/jbjj/93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