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荷兰国宝,穿越欧洲历史,在博物馆之都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荷兰之行

荷兰总共有大约多座博物馆,博物馆密度居世界第一。收集品从十七世纪的绘画到玩具、从古式钟表到现代艺术、从陶瓷制品到储蓄罐,包罗万象,无所不有。其中最负盛名的为阿姆斯特丹的国家博物馆与梵高美术馆。对于同学们而言,博物馆的学习必不可少。在进行完学校课程关于博物馆的学习,我们在荷兰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博物馆,亲身体验在博物馆中学习的乐趣。

荷兰国立博物馆

开放于的国家博物馆曾经是拿破仑的弟弟--荷兰王路易的王宫,经历多次改造后沿用至今,同市区里其他老建筑一样,欧洲城堡式的博物馆大楼浑身散发着厚重的历史感,门前的欧式花园里还有一座喷泉,跳跃的水柱为旁边肃穆的大楼注入了生动和灵气,与之相映成趣。

荷兰在我们的心目中就是鲜花、风车和奶牛的国度,也是世界上高度发达的国家之一。荷兰在17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也遭受过战争的荼毒,整个国家分崩离析,百废待兴,这段沉到谷底的年代造就了荷兰马鞍型的历史。除了当今的繁荣,荷兰还经历过另一段辉煌的时代,那就是荷兰人引以为傲的“黄金年代”。17世纪的荷兰依靠强大的航海科技和精明的生意头脑攫取了巨额的财富,“海上马车夫”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称谓,国家的富庶也带动了文化艺术的发展,成就了伦勃朗、维米尔、梵高等一大批声名远播的艺术家。荷兰国家博物馆里便收藏了大师们的艺术珍品,和“黄金年代”靠经商或掠夺而来的各地宝藏,整个展出就是荷兰大航海时代的成功缩影。

镇馆之宝《夜巡》

藏品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伦勃朗的大作《夜巡》,也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幅油画挂在博物馆的中心,有一间独立的展厅,可见荷兰对这件“国宝”的重视。工作人员会在旁边分发油画的介绍资料,让大家更好的理解绘画的细节,大部分的游客都坐在展厅的地板上安静地欣赏画作,我们也听着讲解,用心感受

伦勃朗在画中描绘了商会成员巡视城门的场景,由于当时照相机还没问世,绘画便成了摄影的唯一替代品,加上黄金时代荷兰经济的繁荣,伦勃朗这样的顶级画师就成了众多有钱人眼中的“香饽饽”,因此画中展现的都是真实的人物,他们不但是绘画的模特,还是画作的出资人,其中占据“C位”的人物自然是身份最高,出资最多的大佬。和我们看过那些旧时的老照片一样,彼时的“摆拍技术”还比较落后,基本都是规矩生硬的“站位”,《夜巡》的可贵之处就在于画中人物布局合理,表达生动自然,又不失平衡的美感,这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是一种勇敢的颠覆,也是大师的功力所在。

艺术宝库

接受完伦勃朗大作的“熏陶”,告别了“国宝”,继续在艺术的海洋中畅游,慢慢寻找那些奇妙的“门道”。我也参观过欧洲其他国家的博物馆,相比于那些绘画珍品,荷兰画家的笔下很少出现宗教题材相关的作品,因为荷兰地处欧洲大陆的北边,受神圣罗马帝国的影响相对较小,当时盛行的天主教在荷兰土地上并没有强大的影响力,这也导致年信奉天主教的大片地区在荷兰起义独立,成立了自己的王国,这就是后来的比利时。

丰富的藏品

博物馆的珍藏物品多于生活息息相关,从另一角度也说明荷兰热爱世俗的文化特质,商人的实用主义特性使荷兰人对于民族,宗教,权贵都不那么热衷,那些躺在橱窗中展示的,代表海上霸主荣光的舰船和枪炮,也只是贸易经商的工具而已,当他们发现做金融更容易赚钱时,便轻松的放弃了这些当年来之不易的技术和武器,换来的也是拥有强大工业的邻国无情的蹂躏。但盛世里生活的荷兰人无法预知风云变幻,他们尽情的享受过餐桌上奢华的器皿和食物,也让它们保留至今成为我们参观的藏品。

中国元素

上面画作中盛放食物的器皿有好几件来自中国的瓷器,黄金时代的荷兰人做遍全球的贸易,也将中国的特产源源不断运往欧洲,当时的荷兰“土豪”们都把享有万里之外的瓷器、丝绸和茶叶作为炫耀的资本,因此在博物馆的绘画作品和珍藏实物中都会涌现大量的中国元素。

梵高博物馆

这个美术馆收藏有梵高黄金时期最珍贵的幅画作,约为全部作品的4分之1,素描几百件。

美术馆有四层,收藏了很多梵高及其他画家的画作以及一些个人物品绘画工具。很遗憾馆内禁止拍照,但是亲眼看看梵高名画《向日葵》《吃土豆的人》、《麦田上的乌鸦》等等画作以及那些不同时期的自画像,都令人叹为观止,站在画前,感受到他的一笔一画,线条勾勒,色彩搭配,每幅画好像会和你讲话讲诉故事。

安妮弗兰克故居

这里是阿姆斯特丹著名的博物馆,原是两个犹太家庭弗兰克和戴安以及牙医范·杜塞尔于年7月修建的避难所。年8月4日,德国占领军的一伙帮凶闯入这里,该躲藏处被泄露了,只有奥托·弗兰克在“最后解决”中幸存下来。他最小的女儿安娜莉莎·玛利亚·弗兰克(安妮)的日记于年第一次在报纸上被提到。这就是后来在阿姆斯特丹出版的《安妮日记》。

这幢房屋主要由前部和后部组成,它濒临运河的正面,建于年,后面的避难处则是拆毁了一些旧建筑后重建的。年,这幢房子被辟为博物馆,每年有近70万游客到此参观,他们想实地看看安妮在日记中描写的那个世界。年安妮日记中一直被其父亲密藏的5页内容得以公开出版。

展厅的最后是法西斯主义、种族主义及民族歧视的展厅,它时刻警戒着后人。

学生感受

荷兰之行

刚进入博物馆,我就被其现代与传统奇妙结合的建筑美深深地吸引住了。走进展厅,一幅幅肖像与风景画映入眼帘,伦勃朗细腻的作画风格仿佛在将一个个不为人知的故事细细的讲给你听。

–––刘畅

荷兰之行

这里大量的画作和一些珍贵的文物深深的吸引了我,也震撼了我,它们每一幅的每一笔都反应了荷兰甚至欧洲其他国家不同时期的情况。那个博物馆的装修风格,艺术气息浓厚,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孙睿

荷兰之行

在梵高博物馆,我们看到了许多世界级名画。使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幅麦田上的乌鸦,它象征着黑暗,象征着死亡,也是梵高生前所做的最后几幅画。梵高有着自己独特的目光,去观察这个世界,就像他生前所画的最后一幅画,那些盘曲的树根,精致的甲虫,正是他所观察的这个微观世界。

–––李倞男

荷兰之行

今天可以说是我最期待的一天,因为我们即将参观梵高博物馆。我很难想象在一个多世纪之前有这样一个人,他利用人的视觉调色功能,使得一幅画作远近欣赏看到的颜色不同、感受也不同。相比较众所周知的《向日葵》,我更喜欢蓝黄相衬的《鸢尾花》,那是梵高和精神病魔斗争的产物。虽然因为精神原因,梵高与朋友高更发生了著名的“耳朵事件”伤害了自己的身体,但是我相信,他无悔于自己所追求的一切…就像当初选择离开荷兰那样,梵高用一生的时间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阳光…

–––王鼎伦

荷兰之行

今天我们去了安妮之家,一进博物馆,我便感受到了一种沉重的气息。黑白的照片,昏黄的灯光,无一不诉说着这个女孩悲惨的身世。当时纳粹德国排斥犹太人风气日盛,父亲奥图便放弃于德国的事业而将家庭移至荷兰阿姆斯特丹,一家过著较为平顺的生活。但是荷兰为德国攻占之后,荷兰的新统治者也将排犹法律于荷兰执行。至年,整整两年安妮将惊惶失措的生活点滴全写进日记中,安妮一家一度深信苦尽甘来的日子不远,但因为一封匿名举报信,安妮一行人被抓。隔年安妮因伤寒在集中营里病逝,此时距离德军投降仅一个星期。安妮的父亲是这场悲剧唯一的生还者,他将安妮的日记整理印刷并出版,让世人都了解了这个悲惨的故事。

––––牛若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xiannet.com/jbjj/93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