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社联手国博推出课程教材,现已上市

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史家小学组织专家和教师编写的、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中华传统文化——博物馆综合实践课程》系列教材日前已经上市!

《中华传统文化——博物馆综合实践课程》系列教材包括8册学生用书和4册指导用书,引领三年级至六年级的学生结合博物馆资源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学习。课程内容以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精品为依托,以史家小学多年来的实践为基础,涵盖“说文解字”“美食美器”“服饰礼仪”“音乐辞戏”四大主题。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引领性。纵观这套教材,版面设计有致,语言生动,插图精美,带给学生愉悦之感,又透露出古朴文化气息,是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上乘之作。

专家评价

北京市委常委、教工委书记苟仲文:通过开发博物馆、图书馆、名人故居、科普基地等多种类型的社会教育资源,强化校外实践课程的育人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知识的整合、能力的迁移,促进学生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健康个性品质的塑造,使教育教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年,我们尝试将学生走进博物馆学习纳入中、高考考察内容,得到中小学教师广泛赞同。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探索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推动社会资源用好、用出实效。如此好的课程内容一定要让更多的孩子受益,市教委应尽快研究落实将此套教材在新学年开始之际向全市推广的方案。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博物馆就是一所学校,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同时也要参观、利用好博物馆资源,系统、立体地学习一个国家的历史。今后学校和博物馆还应该更好地结合,开发博物馆课程是素质教育最好的体现。国博与史家小学的合作,是素质教育重大的创新,全国的大中小学都要开展这样的活动,使青少年更好地成长。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国博和史家小学的合作堪称是馆校资源融合的典范,为今后博物馆和学校合作提供了经验。博物馆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博物馆教育的对象更加宽泛,博物馆教育的形式更加灵活,寓教于乐。希望教育部门和学校更加重视博物馆教育,把博物馆资源用好,带领更多的孩子、学生走进博物馆。另一方面,博物馆也应该把教育作为重要的任务,博物馆不仅仅是文物保护的机构,更重要的是教育机构。博物馆收藏的是过去,但博物馆一定要面向未来,博物馆如何对未来做出贡献值得我们研究。相信,国博与史家的合作在未来会更有实效,成为博物馆与学校合作的试验田、研发基地和推广站,这些宝贵经验将为北京市和全国博物馆建立一个可借鉴的模式。

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欧京海:从出版的角度来看,这套图书的版面安排清晰明了,充分体现了教学意图。在版面安排上,在各单元的开篇,根据其内容设计了不同颜色、不同插图的扉页作为视觉引导元素,如以鼎代表“说文解字”,以玉玦代表“服饰礼仪”,以陶鬶代表“美食美器”,以钟代表“音乐辞戏”。在每课各个教学环节的标题处也设计了不同插图,简明清晰,实则是一种教学流程的呈现,以此帮助学生总体把握各个单元乃至全书的内容线索。在内容上,各单元以导览图标示出展品在展馆中的位置,对学生的参观路线给予指引;以朝代尺标示出本单元介绍文物的年代顺序,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一目了然。“探究引航”为引入,并安排“探究学习”,还安排有“实践体验”“拓展思考”“探究收获”等环节。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国家博物馆在其百年发展历程中始终以继承和传播中华文化为己任,尤其是新馆开放四年多来,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博物馆步伐,在创新公共服务模式,深入开发公共服务内容上不断开拓进取,积极发挥了展示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作用,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基地作用。《中华传统文化——博物馆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与出版必将进一步提升我馆“以人为本”服务体系的水平,提升我馆服务学校教育的能力,让更多的青少年通过博物馆课程的学习热爱中华文化,认知中华文化,以达振兴中华的可持续发展之目的。

史家小学校长王欢:国博课程也是国博与史家小学对学生思维方式变革的探索,我们致力于其哲辨思想和系统思维的形成。孩子们走进博物馆可以窥探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在由一件件国宝构建的广阔时空里,孩子们怀揣敬畏之心,向智慧敬礼,向文明鞠躬。我们相信,在这里,孩子们将自己的思维和认知放置于中华历史文明的长河中,从中所寻找到的自我身份认同与归属感,会形成孩子的终身记忆。此外,在国博课程的主题分类学习中,学生进行各学科知识的联动,但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以文化器具为线索形成的贯穿古今的思维方式,多角度认识真实世界的哲学思想,成为课程的最大价值。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光疗费用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些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xiannet.com/gcjp/61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