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荷笔记在G20杭州峰会新闻中心的记忆

志在服务,愿在助人

这并不是我第一次做志愿服务,却是我第一次身体力行、全心投入的志愿服务——G20杭州峰会志愿者。

成为一名网络安全志愿者已经快要一年了,在这条隐蔽战线上的我们做着与常规志愿者完全不同的事情。我们是藏身在id之后的网络守护者,分散在各地。(欢迎加入互联网安全志愿者联盟)对于志愿服务,也许有着我们自己的另一种定义与理解。而切身实地的参加一次志愿服务,是截然不同的感受。

志在服务,愿在助人,这是我自己所理解的志愿者。提供服务与帮助,是我们作为志愿者时的使命,也是我们的全部。每一个岗位上的志愿者都是必要的,但并不意味着每个岗位上的志愿者都能够大展身手,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帮助。许多人一天下来可能什么都没做,但站好一班岗就是满分答卷,比如我。

图为单边注入点

我在单边点(内容太多,具体作用可自行百度)的工作,简单而明了:帮助摄像与外国媒体朋友沟通,协助摄像完成直播。美联社、欧广联都自带翻译,央视组自己来人全套操作,原来最后用到我们的英语能力的机会寥寥无几。加之有英汉的神队友在,我们自觉地靠边站了。这大概就是我的工作了,更多时候是东瞅瞅西看看,所以才有了这么多想写出来的东西。

连续三天的夜班,真心一点没合眼,到了后半夜就在空旷的新闻中心里游荡。就如我所说的,每一个岗位都不可或缺,虽然对这种排班略有不甘,不过也欣然接受。所以你就能明白,为什么有的人见到了潘基文,有的人见到了克里,有的人见到了默克尔,有的人跟他们合了影。不过还好,第二天交接班的时候,我们几个也看到了白岩松,带着那副小眼睛,头上头发灰白。

我不说你也认识他

我遇见的新闻人、电视人

大概是专业的缘故,总觉得记者是世上最忙碌的一批人。新闻中心的公共工作区有多个工位,6、7个篮球场那么大的面积,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喧嚣。茶歇区始终是半饱和状态,食物盘子和咖啡杯在工位上到处都是。每个人都很忙。

图为公共工作区

因为时差的缘故,有些外国朋友晚上11点钟回到酒店,凌晨3、4点钟再回来做直播,结束后再返回去。我也总是见到有那么几个工位上的人,要到1点钟才会离开,因为有他们在,我们都不敢过于放松。

在单边点工作,租用设备的国内电视台并不多,央视不算,我只见到了北京卫视和东方卫视的人。东方卫视的那位记者给我印象很深,感觉很干练,没怎么见她背过稿子,可能是来之前准备好了。最后一次直播过后要跟她合影的时候,她疲惫地说自己只是一只记者狗,真正的主播在旁边(北京卫视的主播),拒绝我们。不过最后我们赢了,只是队友拍照的时候我没看镜头(这难道是我的错?)。

图为东方卫视记者与我的合影然而我并不知道她的名字

还见过的印象还比较深的就是央视财经卫视的李斯璇了,虽然当时看了三天都不知道她是谁。人美,个高,气质也好,这些直观的不用说了。背稿子很认真,求合影的时候也没有架子,很亲和。后来百度一下才发现原来还是个很厉害的人,也有人说她是最有可能成为杨澜那样的媒体人,我不知道这种说法好不好,不过起码是一种肯定。

央视直播,围观者本来就多,再加上是她这么号美女,周围围上十几号人妥妥的(虽然99%是男的)。各种录像、拍照、强行合影就在那条分割线外,她在里面纹丝不动,该背稿背稿,该直播直播,旁若无人。作为主播的自我修养,可见一斑。

图为我与队友和李斯璇老师的合影后来我后悔了应该每个人再单独合一张的

单边点是央视负责的,所以我们的指导老师(就是用人单位负责对接的人)也是央视的老师。三位老师都很亲切,一点架子没有,MCR的很多其他央视老师也是。我想,可能我们太过习惯用有色眼镜看人了,世界和我们想的并不一样。

陈力老师是整个广电组副主任,看起来很和蔼,说话却很有力量。郭姐与我们年龄相近,刚毕业没几年,也是个很厉害的人,听见其他人都叫她郭老师。翀哥是个工科生,学什么来着忘了,不过现在是广电人了,所有单边都由他监管。广电知识,他门清。带点小幽默,话不很多,但句句都表达很清晰,大概是工作久了的缘故吧。

图为央视的陈力老师翀哥

对,亲眼看见了白岩松,见到的最有名气的一个人。直播的时候,周围呜啦啦上来一群人,拍、录都有。我们几个在一边,负责维持秩序,不至于影响直播。拍照,没有,合影也不可能。听说早一天白天的时候,一志愿者妹子看见他在排队买纪念品,跑过去合照。大概是他不喜欢合照,也没有明确表示同意。那妹子过去说了一声就拍了,然后白老师就把她举报了。然后妹子被摘牌走人了。我很同情那位同学,同时也很敬佩白老师的做法。是呢,这就是他,耿直不做作。

欢乐青荷池

浙传青荷池有位小青荷,以及由4位带队老师、3位团委的老师、1位“志愿者大家长”构成的新闻中心天团。

图为浙传峰会志愿者带队老师天团

从8月15号开会到9月6号结束,培训、上岗,坐大巴车东奔西跑,我们始终在一起。就好像一开始说的“你们不但会得到锻炼,还能收获友情、爱情。”貌似爱神没有特别关照我们,不过每个人都收获了满满的友情吧。25几天的时间,每天在一起,迅速相识到熟悉,再到习惯。尽管现在已经搬了回来,我还是会不自觉在拐弯时拐向21号楼,看不到小青荷衣服总觉得少点什么。

换岗的时候,下一班岗带着笑来接班,上一班岗的同学总是会带着坏笑给下一班岗加油,尤其是我们夜班的。但是很开心。每天早上6点钟在食堂门口逗那几只小猫玩;每天不约而同的翘食堂,把还开着的新丰当做我们的食堂,边吃边吐槽食堂三楼多难吃;每天坐上那几辆屁股已经记住了的大巴往返在国博与学校。

夜青荷(小睡莲)们的夜生活并没有多姿多彩,抱着手机玩到3点钟很多人已经撑不住了,在椅子上展现千奇百怪的睡姿。异常精神的我们开启幽灵模式,飘荡在公共工作区里,搜刮媒体朋友们遗留的东西;偶尔去咨询台撩一撩浙大的同学,好像没遇到很漂亮的女生,心想大概是浙传把我的眼睛惯坏了;偷偷摸摸跑到茶歇区拿杯咖啡,拿点饼干藏到工位上饮食;最后一夜疯狂地搜索各种纪念品、塞进自己的包里,赚个盆满钵圆。

驳有关杭州G20的闲言碎语

“你们就是被洗脑了,才会回来参加什么志愿服务,什么峰会,就是坑老百姓的。”

这是那天我们出去吃饭打车回来时司机说的话。也是很多杭州市民想说的话。室友跟他辩驳了好一会儿,并没有改变什么。我在一旁只是一味苦笑。我知道,说什么也改变不了这些人的想法,除非有什么切实的好处摆在了他们眼前。

峰会期间,杭州没有谣传的那么可怕,大多数只是梗罢了。安检确实繁琐了些,个别地区、民族的居民确实被暂时性劝返了。有些区域限行禁行。杭州也各种翻修了一年多。这些都是事实。说到底,G20是中国举办过的最大的多边外交活动,尽管是经济峰会,政治意味又颇浓;而且,近年来国内外局势都不大好;杭州此前也并没有举办过什么大型的国际盛会,这些都是杭州的压力。对于这座一直比较安静的文化古城,这是一次挑战。

峰会在杭州开,至今我都不知道自己什么态度。我一面欢喜杭州可以由此更加自信从容走向世界,一面又担心在我更多一点领略这座文化古城的魅力前,它就变了模样。迅速的国际化、现代化是一块解不开的疙瘩。

如今峰会结束了,我的担心也没了。它是什么样,我都喜欢它。这次峰会,杭州成功地全方位把自己推广向了全世界,这对杭州发展的推动力是巨大的,不过还需些时日我们才能看得到这些影响。没有太多能够迅速到手的利益,市民们为了峰会付出了很多,有不满是难免的。与别人聊天的时候调侃到,如果结束后给全杭州市民发一份奖励,是不是不少人就乐了呢。

也许吧。

相信多年之后,会有人感激这一代人的付出。

发现新自我

苏小鸟说我志愿服务结束后又活泼了不少,那会儿我跟她才聊了不两句而已。

想想真的是志愿服务带来的。岗位上是要带着微笑的,虽然没有学会那种露八颗牙的方法,但是自己习惯了微笑。脸上挂着微笑,心里也会自然的很愉悦,很神奇。对了,室友里有一位神奇的存在,会卖萌会耍贱,久而久之,大概也被他“带坏了”不少呢。然后因为今天心情很好,跟人聊天都用了很多有趣的emoji表情。所以高中班主任还以为我交了女朋友(手动黑脸)。话说回来,讲真,奶爸的衣服熨得真心不错,我们三个都会怀念的。然后今天我也偷偷在天猫拍一个小型挂烫机(嘘,不要让阿姨知道)。

图中间高举二手势的是奶爸国传大四学长

空闲之余是不看书的,没有心思。培训的那十几天,刷了一门剧的前5季,不知道你能不能猜得到呢,嘿嘿。后来我们三个联机打起了魔兽。本来我不怎么会玩的,现在水平稍好了一点。严格意义上,这是我多年之后学会的第四款电脑游戏。哦,原来自己并不像自己想的笨的不行,玩不了游戏。

图为我们宿舍四只青荷

好久以来原来觉得自己的野心和欲望都被打磨殆尽了,自嘲是一个没欲望没弱点的人。在这次不断与人接触的活动中发现,原来自己是与世界隔绝得有些过分了。其实那么多事还没有做,那么多东西还没有学习,峰会接触到的一些人和事,也促使我更加认识到势必要好好打磨打磨自己。

此外,许多老毛病还是在的。比如尽管整个过程中我都是被管理者,我还是不断考虑如果自己是组织者会如何对每一次活动进行组织,以及能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考虑怎样尽量在个人都满意的前提下去做那些让人稍有不悦的事等等。

还有一点是,英语真的是太TMD的重要了,我觉得已经没有别的形容词能够替代这三个字母的强烈程度了,嗯,是这样。

后记:

碎碎念了这么多,有些其实并不必记录下来。我只是怕自己日后忘了。记性一直不大好,别人不提,很多以前的事都会记不起来。也许还有很多遗漏,不过写了下来这么多,自己日后也就多了一份回忆的可能。









































北京看白癜风去哪家医院好
白癜风治疗小偏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xiannet.com/gcjp/46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