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魏,是北魏分裂的“产物”。北魏,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强极一时的北方政权,它一扫五胡十六国的纷乱,暂短地统一了北方,时代进入南北朝时代。享国不到年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建都邺城,享国只有17年,被北齐取代。
北魏是造像开始大规模繁荣的时期,北齐也是一个造像繁荣的时期。国祚甚短的东魏上接北魏、下连北齐。北魏和北齐造像风格有一个明显的改变。处于两者之间的东魏正好处在这个转变期。
邺城佛教初兴于十六国后赵时期,东魏、北齐时期达到鼎盛。东魏迁都邺城后,邺城更是成为北方地区的佛教中心。
东魏造像风格(被明确断代为东魏的,通常有题记)早期沿袭了北魏的“秀骨清像”与“褒衣博带”,晚期则趋于圆润柔美,显现出潇洒之韵。同时,这一时期的白石造像数量明显增多,造像的服饰线条趋于简洁,整体造型呈现出静态之美。思惟菩萨作为主尊开始出现,为邺城造像题材增添了新内容。
东魏-北齐坐佛像。面目已经模糊,依然有一种说不出的韵味。
东魏-北齐造像碑。碑额浅浮雕螭龙,正面开拱形龛,龛内雕一佛二菩萨。
东魏带题记观音像。背屏式造像。
东魏坐佛三尊像。背屏式,主尊圆雕,菩萨画的。主尊褒衣博带。
东魏立佛三尊。背屏式,主尊通肩袈裟,袈裟边缘衣褶简洁,有较强的流动感。
东魏佛立像。佛像着红袈裟,贴金犹在。袈裟下摆衣褶层叠,有较强动感。
东魏带题记弥勒像。
一佛二菩萨二弟子背屏式。主尊褒衣博带式袈裟。
东魏立佛三尊像。一佛二菩萨背屏式,主尊袈裟衣纹呈平行状排列,下摆褶皱简洁。
东魏立佛七尊像。主尊袈裟不在世褒衣博带,袈裟前面规则的褶状出现。
主尊已经不是秀骨清像,面型变得圆润了。
东魏菩萨立像。
东魏菩萨立像。彩绘依然鲜亮。
底座有狮子、力士,力士拖着的是什么?还能看出它是贴金的。
菩萨面容宁静,似笑非笑。
东魏思惟菩萨。思惟菩萨作为主尊在东魏开始大量出现。这尊思惟菩萨像底座是三只蹲踞状狮子。
思惟菩萨固定的形象是“手托香腮”,这尊手臂有残。
东魏思惟菩萨。这尊“手托香腮”了。
底座也雕有狮子和力士。
背屏是龙树背屏早期样式。
东魏思惟菩萨。
东魏-北齐佛或菩萨像。
背屏后面通常也雕刻图案。
东魏-北齐背屏造像正面和背面。
东魏菩萨立像。菩萨头戴宝冠,披帛穿璧,跣足立于莲台上。舟形背屏正面边缘雕刻花卉纹和火焰纹。
推荐相关阅读:
国博邺城佛像:解决了我对于北魏造像的一个疑惑安塞大佛寺:近些年才发现的北魏石窟,有一幅极美的摩耶夫人石刻国博邺城造像:邺都样式国博邺城造像:千佛千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