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治疗白癜风费用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513569.html9月3日19:30-21:30,由RT轨道交通推出的“约见轨道界”栏目开展了第十三期话题直播互动讨论活动。本期话题以“构建智慧地铁车站为乘客提供智慧化服务”为主题,特邀地铁业主单位、设计院及解决方案提供商的5名专家,以视频连线直播的方式,分别从各自不同的维度,针对如何进一步提升车站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如何推动三维智能巡检、数字孪生在智慧车站的应用等话题推进互鉴沟通与交流。本期活动由RT轨道交通全媒体总编郑兰英主持,邀请了深圳地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车站设备中心监控部部长汤石男、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管中心副主任张雁珍、南京地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车站设备处主管宋大治、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何晶、京投亿雅捷智慧轨道发展中心产品总监李皓等嘉宾参与。当晚的直播收获了较高的热度,截至9月4日10时,本期累计观看量(PV)达到人次,观众来自全国34省区市。现将部分观点摘要如下:
汤石男深圳地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车站设备中心监控部部长
深圳地铁智慧车站应用情况新建线路应该考虑的问题:1、新线设计中云技术已经逐步得到应用,其优点是便于多个专业的机电系统可以接入云平台,汇集多个业务系统的信息,信息融合可以非常灵活地实现很多智慧化功能;2、新线设计标准提高,全面提升了机电设备系统的综合自动化水平,适应智慧地铁建设的标准;3、云技术的应用是智慧地铁的一部分,只有做到基础设备的自动化、信息化升级,信息感知与获取成为现实,车站设备的综合自动化水平全面升级得以实现,才具备“大数据融合”的条件,“云计算”的结果才会是真实靠谱,智慧地铁的时代才会真正来临。既有线路应该考虑问题:1、在设计方面,由于早期的设计标准不能满足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要求,既有线的很多机电设备及系统,已成为智慧地铁建设的短板;2、如果既有运营线路运营管理的流程、规章制度没有再造,单独选一两个车站进行智慧车站升级改造的意义是不大的,而且会造成管理上的混乱;3、投资和改造工作量也不小;4、如果只选择对车站ISCS、PIS、ISDS的显示界面进行集成升级改造,再增加一个显示大屏,不对机电设备的数字化、自动化升级,实际意义也不大。智慧车站的理解:智慧车站建设通过提升车站机电设备的综合自动化水平,简化平时繁琐的设备操作,让站务值班人员一键触发多系统联动执行命令,一键获取设备健康报告,可以提高设备管理工作效率、减轻一线员工的工作强度;例如:车站综合监控联动各系统设备远程开启。包括:车站照明、广播、PIS、AFC设备、电扶梯、垂梯、出入口卷帘门、通风空调系统实现远程开启;广播自动触发播报;设备故障自报警,序列程控操作完成后,自动报表推送。综合监控系统联动车站设备远程关闭。包括:车站照明、广播、PIS、AFC设备、电扶梯、垂梯、卷帘门、通风空调系统;广播自动触发播报;设备故障自报警、序列程控操作完成后,自动报表推送。智慧车站建设的现状、难点和痛点1、目前地铁车站设备的综合自动化水平不高,主要是过去的设计标准与运营管理模式导致,需要全面提升机电设备的设计标准;2、设备专业分得比较细,形成了事实上的条块分割,常常导致信息不能互通、不能共享,机电设备自动化水平低,不能实现多系统综合联动,导致“员工多跑路,信息不跑路”;3、车控室内的人机界面+IBP盘的操作模式并不十分友好,综合监控系统集成与互联的子系统多,操作界面复杂、呆板,子系统专业跨度大,一线员工掌握有难度,重要信息展示不直观;4、综合监控系统是服务于地铁车站机电设备的监控系统,其远程数据采集、监视、控制、调度、维护的功能非常丰富,集成与互联系统了很多系统,现状是:只有PSCADA实现了复杂控制功能,例如“一键停、送电”,远程维护功能、重要设备的状态监测等,BAS和FAS系统实现了防排烟消防联动功能;5、新线设计中云技术已经逐步得到应用,其优点是便于多个专业的机电系统可以接入云平台,汇集多个业务系统的信息,信息融合可以非常灵活地实现很多智慧化功能,尤其是视频分析功能的综合应用;利用3D可视化技术的运行和应急保障的信息发布。智慧运维的难点与痛点:难采集:日志来源于不同互联子系统,异构复杂,设备众多,数据规模大;日志采集方式无统一标准;难存储:日志数据存储量大,全量日志存储,低成本与高性能要求;数据管理不规范,涉及多部门管理;难解析:日志数据格式各异,解析规则需单一配置;日志易读性较低,无法进行统一解析;专业跨度大;难分析:海量数据实时分析,集成多各专业系统,设备类型复杂,跨多种数据源;分析场景复杂且多变,报表不全面;信息表述复杂抽象;难以理解;不直观难查找:车站设备种类多,所在房间分布难定位;地下车站设备房间多,布置复杂;难维护:设备种类多,位置分散,距离远。智慧车站智慧运维的新技术应用下一步目标:1、车站站务管理与设备管理融合,简化繁琐的设备操作,提升管理效率;2、信息感知与3D展示技术的结合的运维系统;3、建设车站设备自动化、智能化与管理流程自动化相结合的站务管理系统。采用的新技术:1、视频火灾图像分析预警的应用;2、视频行为分析辅助车站客运安全管理;3、视频分析在安全、应急保障方面的应用;4、感温光纤系统、感温电缆与重要设备的状态监测深度结合;5、电气火灾预警系统与供配电重要设备的状态监测深度结合;6、3D可视化技术在运行监视与应急保障的应用。张雁珍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管中心副主任
智慧车站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轨道交通车站运营管理中的应用。可以实现车站的全息感知、全景管控、智能分析、主动进化,并可打造自主服务、自动化运行的无人值守智慧车站。其内容涵盖了设备运管、客运组织、乘客服务及人员管理等多个方面。智慧车站建设是智慧城轨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智慧乘客服务、实现智能运维管理的重要措施。与智慧城轨建设和智慧城市建设相辅相成。项目概况目前,重庆轨道集团选取了重庆轨道交通六号线支线(国博线)国博中心站、悦来站两个站开展“智慧车站”试点建设。。重庆地铁六号线支线国博中心站、悦来站智慧车站建成后,将为年第三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添砖加瓦。车站是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基本单元,车站建设与管理的标准化是整个轨道交通标准化的基础,也是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水平高低的主要体现,更是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体系服务于城市发展和市民出行的直接窗口。智慧车站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智慧车站整体业务主要包含智慧运维、智慧运营、智慧客服、智慧安检四个方面。智慧车站总体目标是实现车站设备自动化、客运服务自主化、人员管控信息化的目标。系统简介智慧车站ezISCS-SOM系统,是在既有车站标准ISCS系统的基础上,增设各类软硬件设备,梳理和综合再利用各类数据资源,建立的场景化、智能化、人性化智慧车站综合运管平台。ezISCS-SOM系统的硬件分为三级:1、就地监视控制级,包括为支撑ezISCS-SOM系统应用需安装的摄像机、通信管理机、传感器、表计等前端感知设备;2、系统管理级,包括为实现ezISCS-SOM系统应用需要的服务器、工作站、通信接口设备等后端集成分析设备;3、系统应用决策级,包括车控室ezISCS-SOM工作站、控制中心ezISCS-SOM工作站。网络构成:ezISCS-SOM系统网络基于标准车站ISCS系统网络进行扩充,新接入智慧安防、智能视频分析等子系统。由二层组成,即局域层和现场层。局域层:车站级局域网为冗余的Mbps交换式工业以太网,符合IEEE.3标准,采用TCP/IP协议。车站级骨干网采用千兆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分别配置千兆以太网接口和百兆以太网接口。现场层:即各子系统执行层面上的网络,采用工业控制以太网络或现场总线,由子系统接口实现。系统展示截止目前,智慧车站项目已完成智慧车站综合运管平台建设(无数据接入),国博中心、悦来5G网络全面覆盖,站台门投影、PIS导向显示屏、智慧边门、双目闸机、智慧安检、电扶梯联网、智慧厕所等已完成施工安装。问题思考1、目前关于智慧城轨的标准体系还不健全,尚需进一步完善。2、智慧城轨与新基建是未来轨道交通建设发展的两个重要方向,需进一步思考两者之间的关系,实现轨道交通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3、运营线路的智慧化建设是基于传统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基础上进行的升级改造,在升级改造过程中往往存在一定的条件限制。4、智慧城轨与传统轨道交通运营相比,在生产调度指挥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需进一步研究制定适用于新型智慧城轨的生产调度管理体系。5、需进一步加强对信息化、智能化人才的培养,为轨道交通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宋大治南京地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车站设备处主管
项目概况南京地铁已开通运营10条线路,共km,座车站;目前在建12线;未来南京地铁将形成25条以上线路,0公里以上的轨道交通线网。7号线全长35.km,设站27座,1段1场,控制中心设1主1备,是南京地铁采用全自动驾驶系统的新线,计划年开通。7号线车站全自动运行目标与定位7号线车站全自动运行纳入智慧车站的建设范围南京地铁7号线三大目标:1、全自动驾驶系统:实现GOA4最高等级的全自动驾驶2、车站智能运管系统(智慧车站):实现车站场景化运营3、7号线定员:人,每公里34.34(南京常规线路36),主要压缩了司机和客运的备班率。建设思路1、南京地铁现状分析(1)运营主要有三块业务:调度、设备维护、站务管理,其中调度、设备维护有较强专业系统支撑,站务管理的系统支撑比较薄弱;(2)站务的业务复杂、压力大,既要面对设备系统又要服务乘客,我们需要重点研究站务工作数字化,让站务人员去解决更复杂的乘客服务问题;(3)目前南京线网站务人数超过人,如何提升效率,满足运管需求,以点带面,推广意义很大;(4)综合监控系统已集成互联众多设备系统,在此基础上实现车站自动化运行,可以进一步提升运管智能化水平。2、建设目标和思路(1)建设目标:车站运作流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提升站务运作效率、保障运营安全、提高乘客服务水平。(2)建设思路:顶层设计、弹性架构、分期建设(3)服务对象:站务、乘客、未来的站务集中调度(集中管控)(4)设计依据:《南京地铁车站运作指导书》、《南京地铁施工检修管理规定》、运营需求3、技术路线智慧平台:以车站为基本单元,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构建智慧车站软件平台,以支撑各智能化业务。技术支撑:利用智能传感器、智能视频分析、大数据等新技术,实时感知车站环境、人员、设备的状态,及时发现安全风险点,智能辅助排除故障和风险,持续提升地铁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场景管理:结合车站管理的工作流程和实际需求,对各类数据进行梳理和综合再利用,实现站务工作流程数字化和工况可视化,向站务管理各工班人员提供个性化、辅助式、多系统联动的操作界面。4、场景功能设计思路全自动驾驶系统通过自动化手段和场景化管理,实现列车的无人驾驶。站务运作场景设计也可以借鉴,通过工作流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逐步改变站务传统工作方式。系统方案数据采集:满足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接入数据处理:满足流式计算、实时计算、历史分析等数据处理的功能数据存储:满足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数据发布:基于SpringCloud架构的微服务,采用前后端分离的模式与前端进行交互,可以满足前端对于数据消费的要求业务展示:采用Vue渐进式前端框架的用户界面,自底向上逐层应用,可满足各项业务展示的需求试点站主要功能1、车站运营KPI看板2、站务场景管理3、工况可视化4、视频分析5、运营人员管理6、乘客服务总结1、如何推进智慧车站建设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试点先行和推广应用相促进2、关键点及难点车站运作工作流程数字化智慧车站软件平台研制及应用何晶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行业背景信息化建设是智慧城轨建设的核心和基础,融合新兴技术,打造中国式智慧型城市轨道交通。截至目前全国有22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在考虑或者正在实施云平台方案,涉及到40条线路或者线网中心。所谓“智慧城轨”就是在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化基础上,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汇集轨道交通信息,对轨道交通管理、运输、公众出行、建设管理等全方面、全过程进行管控,使轨道交通在时空范围具备感知、互联、分析、预测、控制等能力,推动信息技术与地铁业务深度融合,保障运营安全、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输效率、提升管理水平、丰富乘客出行体验,建设“绿色、人文、现代、智慧”的交通系统。智慧车站是智慧地铁实施和承载主体,更好的为乘客、运营、调度提供智慧地铁场所,是智慧体验的集中地。智慧车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智慧服务、智慧运营、智慧运维、智慧建设。智慧新车站建设内容包含多元化票务服务、无感通行、安全管理、应急管理、客流预测、乘客图形、网络化运营管理、客流控制、客流诱导、智能微客服、智能应答、智能运维、智慧商业等。智慧车站建设目标最终实现无人值守的车站管理,实现车站管理由“单站管理”逐步转向为“区域化管理”,由“分散管理”逐步转向为“集中管理”,由“半自动化方式”逐步转向为“全自动方式”,最终实现车站“无人值守”(或尽可能少的站务人员)的管理模式。线网形成集成化车站设备管理及移动化站务运作模式,客运组织方面实现自适应的联动功能。当前,地铁弱电系统的云化、大数据化正逐步成为行业主流,使智慧车站在技术上变的可行。智慧车站因其较传统车站在安全、成本、乘客服务质量的巨大优势,正逐步被市场认可,并成为新的技术热点。佳都、腾讯、宝信、南瑞等厂商均已经提出智慧车站解决方案,广州地铁、上海地铁、深圳地铁、西安地铁、重庆地铁、郑州地铁等都已建立智慧地铁示范站。城轨快速发展,由追求量到追求质——这是行业发展的大趋势。现存问题:大部分城市智慧车站建设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偏重实现车站设备、客运服务、人员管控等自动化、信息化;车站态势全感知、客运服务智能化、人员管控精细化较为欠缺;缺乏系统化、精细化、较成熟的解决方案。总体规划建设涵盖规划建设、运营调度、资产维修维护、安全保障全链条的集态势感知、辅助决策、调度指挥为一体的智慧轨道交通大脑。应用层:着力打造智慧客服、智慧运营、智慧运维、智慧建设四类应用,全方位提升行业智慧化水平。数据层:建设基于云架构的轨道交通数据中心,实现轨道交通各种大数据的分析和挖掘,为轨道交通各类业务应用提供数据支持。传输层:依托有线承载网、无线接入网为各智慧应用提供数据传输通道。感知层:从“人、机、环“三个方面,实现感知,运行状态监测、视频图像监测、故障预警监测等信息的全覆盖。要构建基于设备全息感知、系统集成联控、终端移动操控、高度自运转的全时全景智慧车站管理系统结论展望打造基于5G+AICDE的协同创新平台,实现数据挖掘和产品创新的快速迭代,赋能全生命周期运营效能提升。打造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协同创新平台。李皓京投亿雅捷智慧轨道发展中心产品总监
智慧地铁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