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孩上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不好,她是不是不擅长学语文?
看书太费劲了,田老师有更简单的学习方法吗,不用看书的那种?
能给我几个框架,让我干活又快又好吗?
我在一个国企,感觉身边同事水平都一般没有高手,没法从他们身上学习。总感觉这单位阻碍了我的发展,该怎么办?
公司给我这么点工资还想怎么样,给它干活就不错了,谁管结果怎么样啊?
作为女人,我不靠老公难道还靠老板?
.....
认知是个体对于自身、他人、社会和世界的看法。
人的行动受思维方式的指引,而思维方式的背后是对于世界的认识。
如果认识错了、歪了,那么你思考的角度、行动的方向和动力都会有问题。
一
女孩天生就不擅长数学、女孩学不好数学是正常的。
因为这些认知,我们看到许多女孩果真学不好数学:可能小学的时候还不明显,但到了初中、高中这种趋势越来越明确。
上面那句话仿佛是真理似的!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这当然是一个很荒谬的论断,而且历史的本意也不是说生不生男孩的问题。
但现在仍然有人相信这是个真理,即便在这个时代仍有许多人因为这个而离婚(不信你可以查一下)。
我们得承认男孩女孩性别和大脑发育的差异,但这并不能推导出“女孩天生就不擅长数学”这样的论断。
正相反,是因为这样的论断先入为主的在家长和孩子们的心中产生的影响,使许多女孩“认为自己学不好”: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产生畏难情绪甚至放弃去努力学习数学,所以结果就真的学不好了。
要明确,是错误的认识导致了结果(学不好数学),认识就错了,结果一定会错,因为人的行动、努力和思考是受自己的认识支配的。
本质上讲,对于初等数学的内容,不需要天资聪颖智商,普通的孩子只要不畏惧、有信心、下功夫,都能学会。
也许这样的孩子成不了杰出数学家,但应付一般的考试都应该是没问题的。
那些因为没有生男孩而离婚的人们,也不一定真的是什么贤子贤孙。也不一定说是因为没有生儿子就觉得未来一片昏暗过不下去了,只不过是心里接受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思想心里觉得不爽而已。
你的根深蒂固的认识就是你的命,如果认知是错误的甚或扭曲的,那么你的命运也一定错误或扭曲。
二
年,有一场许多作家与百度文库的斗争。作家们发公开信、投诉、起诉百度文库里面有许多侵犯他们版权的内容,当时闹得沸沸扬扬。
百度CEO李彦宏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在公司内部的态度很明确,如果管不好,就关掉百度文库。”
类似的话,在百度的贴吧还有其他产品上,李彦宏也说过很多次。这些话听起来都很解气,这也是程序员出身的管理者容易有的认知:要么是0要么是1,要么全部,要么没有。
按照大卫·伯恩斯在《好心情手册》里面的说法,这种“要么全部,要么没有”的认知是完美主义者的典型认知错误:用一种极端的、黑白分明的标准来评价自己。
一位成绩一直是A的学生在一次考试中得了B之后说:我完蛋了。
这种认知是许多人痛苦的根源,也是许多抑郁症的典型思维模式。
但我们貌似很少看到马云说这么痛快的话,而华为的任正非则常年念叨管理的“灰度”:允许有灰度!
许多人纠结于原生家庭对于个人的影响,而这个影响最大的表现是它在你的大脑里“植入”了许多理所当然的“认识”,而且你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些认知是否正确、合理,是否还符合这个时代。
在这里面,有许多我们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但也有许多不正确、过时甚至封建的糟粕在里面,让你根本不自知的按照这样的思路去生活和工作,去判断和思考,这才是最可怕的!
元认知讲我们要能够监控自己的认知,像照镜子一样去警惕、对照发现自己认知中的错误,然后及时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但这有一个前提,是你要知道正确的认知是什么样的,如果你根本不知道正确的为何,那何来对照、比较和改进呢?
譬如我们传统的观念是要勤俭持家,花钱的时候要量入为出,借贷是被鄙视和归入“败家子”的行当的,影视剧里面也有许多关于去当铺的悲惨故事、杨白劳的前车之鉴等等。
但经济学家的研究却发现,在现在的环境下,如果想积累大量的财务,一定要用杠杆去投资才有可能,勤俭持家最多只能达到小康,而只有大幅度的杠杆才能保证你成为富翁(当然也可能破产)。
三
卡罗尔?德韦克(CarolS.Dweck)是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她的研究兴趣在于动机、个性和个人发展。她最出名的研究成果是在思维模式上,第一次区分了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
通过试验和观察,她发现不同的孩子在解决复杂问题时采用不同的思维模式。当问题都足够简单的时候,大部分孩子都可以搞定。
但当问题越来越复杂的时候,一部分孩子就放弃解决这些问题的努力,开始逃避这些问题并找别的话题或者玩别的游戏;但另一种孩子却仍然能够沉浸其中,认为只不过是现在还没有找到答案,经过学习、努力总能解决这些问题。
她把前一种思维方式叫固定型思维模式,后一种思维模式叫成长型思维模式。
卡罗尔?德韦克认为对于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小孩而言,他们的基本认知是:对这样的问题,我还不够聪明(或者聪明度不够),所以我解决不了,只能放弃。
而对于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而言,他们的基本认知是:我正在解决的路上,虽然现在还没有办法,但我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能够锻炼自己,从而最终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事情总能搞定。
两种思维模式确定了两种孩子面对困难和成长的态度,固定型的孩子类似于认命的思维方式:每个人的聪明程度是固定的,面对困难问题搞不定的时候就拉倒吧。
所以卡罗尔?德韦克建议家长和老师们应该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不要夸奖“孩子聪明”,而是更强调过程“孩子通过努力得到了提升”,哪怕这个提升仍然没有考到高分,依然值得赞扬。
中国的许多家长也慢慢接受这个观点,开始赞扬自己孩子的努力。但问题是,这个教育体系还是看分的,经过12年的考试和大大小小的打击,许多孩子在许多科目上其实已经认命了:我就是学不会英语、我没长数学的大脑、我就是不会写作文等等。
其实你要去分析那些说自己学不会英语、不会数学和写作文的孩子的时间分配,你就会发现,他们在认为自己不擅长的东西花的时间太少太少了:一次或几次的考试失利,然后觉得自己不擅长,然后就不愿意花时间去做,然后考试更加失利,坐实自己“真的不擅长”!
四
固定型思维方式不仅仅是学习不好的人有,也不仅仅存在于学习上。
那些在学校里混的如鱼得水的人,也可能是固定型思维方式的人:他的天赋足够好,在学校大部分学习靠小聪明足够应付,所以一直如鱼得水,而我们外人会觉得他很上进。
但当真正到社会上的时候,遇到自己搞不定的事情时,因为是“固定型思维”,失利2次后也就放弃了。这样的事情很多,不信你想一想原来在学校你认识的那些学习很好的人,20年后再交流时许多人都是灰败的情绪。
而那些成长型思维的人,也许资质一般、家境一般,但从来不信邪、不认命,坚信努力就能长进。他们也许不是长进最快的,但当许多他的同行者已经停下来的时候,他们一直向前,假以时日他们就耀眼起来。
有一个笑话,中国那句俗话“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被翻译成英文时的意思是:我知道未来会更好,但为什么更好,我也不知道!
也许每个人都需要这样的精神:未来会更好,虽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但我就是相信他会好,所以我得一直努力。努力努力着,可能就真的好了。
五
我们的行动受我们的思维方式所指导,而思维方式的背后是你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如果你认为这个世界已然一片黑暗而不可救药了,那可能你就放弃了或者只考虑独善其身。
但如果你认为它虽然不够完美,可正是因为这样子,才需要每个人去让他变得更好,你也许就会成为一名战士,力争让它变得更好。
如果想要有所成就的话,你要去改变你的认知。
无论你是乐观还是悲观的人,但起码要成为建设性思维的人:因为有你,可以让你个人、你的家庭和社区、团队、社会变得更好一点而不是相反。
另外一个,要能够通过不断地学习与实践,发现你认知上的误区和盲区,去改变它。
关于中国阶层固化,这是一篇颠覆你认知的文章两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例子,使我清晰地感受到了中国的阶层固化现象。
我们国家博物馆平时应上级部门要求,负责给北京市的中学生上课外历史课,所以全北京市所有中学我们讲解员都接触过。有一次,北京东郊的某个中学来国博上课,因为他们学校离市区非常远,所以比预定时间晚到了一个小时,可是这个迟到的学校到了博物馆以后,老师上来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要提前一个小时返校。这样一来,这个学校真正的学习参观时间也就不到20分钟,正常学校的参观时间应该是2个小时20分钟的。
我很惊讶,就问带队老师:“您为什么这么着急回去?”
这学校老师说了一个牛X至极的理由。
他说:“学校订了营养餐,送餐公司如果多等一些时间是要多收费的,我们必须得按时赶回去吃营养餐。”
这句话一瞬间就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什么叫“价值取向。”
在“按时吃营养餐”和“到国家博物馆上专题课”之间,这个学校认为前者要比后者有价值的多。
那么这种价值取向的学校给我留下的是什么印象呢?这个学校里的学生在基础知识和表达能力上非常糟糕,以至于我们有的同事后来回办公室抱怨说,这学校初二学生的表现简直差到了无法正常教学的地步。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京东四附近的某著名重点小学,这个学校也曾经组织小学生来国博上课。他们的课程并非上级部门要求,纯粹是学校自愿的,说是要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这学校的小学生是什么水平呢?
我给这些学生上课的时候问他们一个问题:“小朋友们,北宋之后是哪个朝代呀?”我希望引导他们说南宋,进而引出岳飞抗金的故事。
结果有一个小朋友说:“伪楚。”
……………………….
这是当时女真人在把北宋政府一网打尽之后立的一个傀儡政权,因为存续时间太短而且没有合法性,所以在历史中几乎没有存在感。除非是扣过这段历史,否则根本就不太可能知道这政权。
当时我就脑门子冒汗,但是强掩笑容说:“啊,那你说说为什么是伪楚呢?”
小朋友说:“因为张邦昌登基是在三月,赵构登基是在五月~”
听罢此言,我脑门子哗哗冒汗,哗哗地冒汗,呲牙说:“你真棒。”
那天那个重点小学的小朋友们(五年级)给我留下了极度深刻的印象,他们的知识,眼界,表达能力全面碾压之前那个中学初二的学生。
还有一个细节形成了更剧烈的对比。当时我看时间,已经快过了饭点了,就说:“同学们,快过饭点了,咱们先去餐厅吃饭吧?(国博内部餐厅)再不去的话,餐厅关门就吃不上午饭了。”
那个带队老师回头问那些孩子:“你们是去吃饭还是继续上课?”
所有的小朋友都无一例外地高喊:“继续上课!”
带队老师回头看着我一脸歉意地说:“老师,真对不起,孩子们下午和晚上还有其他的课程,怕是来不及吃午饭了,能不能麻烦您继续给同学们上完课?您喜欢吃什么?我去帮您把饭买好。耽误您吃饭,实在是对不起,我们一个星期才能来一次国博,确实不容易,您原谅我们。”
我听完这话,不仅不觉得饥饿和辛苦,反而备受感动和鼓舞。非常开心地为同学们上完了剩下的课程,整个过程中,那些五年级的小朋友和我互动的非常好,什么课堂纪律之类的事情我根本就无需费心。那些孩子的素质简直好的没边了。
我说的这个重点小学,如果说出名字来北京人没有不知道的。
这学校里的学生家境优渥,家长大多是社会精英,学者名流,政府官员,驻外使节,企业高管。
成百上千个精英家庭将自己的孩子送到这所学校里,而这些携带着各个家庭的气质,资源和价值取向的孩子们又在这所学校里形成新的共振。
优越的家庭环境使得他们不至于局促于眼前,而是把精力放在了更长远的积累和沉淀上,做出了在更大时间尺度上的正确选择。
如果仅仅拿一个精英家庭的学生和普通家庭的学生做对比的话,可能会有失偏颇,但是如果把两个学校的学生放在一起对比的话,那种大数据量体现出的倾向在感官上是显而易见的。
我也不怕招人烦,说句特别俗气鸡汤的话,一般家庭的孩子要是能在阶层上实现翻盘,那都算得上是人中龙凤了,而精英家庭家的孩子,他们仅仅做到不搞砸了就已经能在上层了,可他们不仅没搞砸,还往往做的更好。
各方合力使得这些精英家庭的孩子在人生刚刚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展现出超凡的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相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的优势是会扩大而不是缩小。
两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例子,使我清晰地感受到了中国的阶层固化现象。
我们国家博物馆平时应上级部门要求,负责给北京市的中学生上课外历史课,所以全北京市所有中学我们讲解员都接触过。有一次,北京东郊的某个中学来国博上课,因为他们学校离市区非常远,所以比预定时间晚到了一个小时,可是这个迟到的学校到了博物馆以后,老师上来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要提前一个小时返校。这样一来,这个学校真正的学习参观时间也就不到20分钟,正常学校的参观时间应该是2个小时20分钟的。
我很惊讶,就问带队老师:“您为什么这么着急回去?”
这学校老师说了一个牛X至极的理由。
他说:“学校订了营养餐,送餐公司如果多等一些时间是要多收费的,我们必须得按时赶回去吃营养餐。”
这句话一瞬间就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什么叫“价值取向。”
在“按时吃营养餐”和“到国家博物馆上专题课”之间,这个学校认为前者要比后者有价值的多。
那么这种价值取向的学校给我留下的是什么印象呢?这个学校里的学生在基础知识和表达能力上非常糟糕,以至于我们有的同事后来回办公室抱怨说,这学校初二学生的表现简直差到了无法正常教学的地步。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京东四附近的某著名重点小学,这个学校也曾经组织小学生来国博上课。他们的课程并非上级部门要求,纯粹是学校自愿的,说是要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这学校的小学生是什么水平呢?
我给这些学生上课的时候问他们一个问题:“小朋友们,北宋之后是哪个朝代呀?”我希望引导他们说南宋,进而引出岳飞抗金的故事。
结果有一个小朋友说:“伪楚。”
……………………….
这是当时女真人在把北宋政府一网打尽之后立的一个傀儡政权,因为存续时间太短而且没有合法性,所以在历史中几乎没有存在感。除非是扣过这段历史,否则根本就不太可能知道这政权。
当时我就脑门子冒汗,但是强掩笑容说:“啊,那你说说为什么是伪楚呢?”
小朋友说:“因为张邦昌登基是在三月,赵构登基是在五月~”
听罢此言,我脑门子哗哗冒汗,哗哗地冒汗,呲牙说:“你真棒。”
那天那个重点小学的小朋友们(五年级)给我留下了极度深刻的印象,他们的知识,眼界,表达能力全面碾压之前那个中学初二的学生。
还有一个细节形成了更剧烈的对比。当时我看时间,已经快过了饭点了,就说:“同学们,快过饭点了,咱们先去餐厅吃饭吧?(国博内部餐厅)再不去的话,餐厅关门就吃不上午饭了。”
那个带队老师回头问那些孩子:“你们是去吃饭还是继续上课?”
所有的小朋友都无一例外地高喊:“继续上课!”
带队老师回头看着我一脸歉意地说:“老师,真对不起,孩子们下午和晚上还有其他的课程,怕是来不及吃午饭了,能不能麻烦您继续给同学们上完课?您喜欢吃什么?我去帮您把饭买好。耽误您吃饭,实在是对不起,我们一个星期才能来一次国博,确实不容易,您原谅我们。”
我听完这话,不仅不觉得饥饿和辛苦,反而备受感动和鼓舞。非常开心地为同学们上完了剩下的课程,整个过程中,那些五年级的小朋友和我互动的非常好,什么课堂纪律之类的事情我根本就无需费心。那些孩子的素质简直好的没边了。
我说的这个重点小学,如果说出名字来北京人没有不知道的。
这学校里的学生家境优渥,家长大多是社会精英,学者名流,政府官员,驻外使节,企业高管。
成百上千个精英家庭将自己的孩子送到这所学校里,而这些携带着各个家庭的气质,资源和价值取向的孩子们又在这所学校里形成新的共振。
优越的家庭环境使得他们不至于局促于眼前,而是把精力放在了更长远的积累和沉淀上,做出了在更大时间尺度上的正确选择。
如果仅仅拿一个精英家庭的学生和普通家庭的学生做对比的话,可能会有失偏颇,但是如果把两个学校的学生放在一起对比的话,那种大数据量体现出的倾向在感官上是显而易见的。
我也不怕招人烦,说句特别俗气鸡汤的话,一般家庭的孩子要是能在阶层上实现翻盘,那都算得上是人中龙凤了,而精英家庭家的孩子,他们仅仅做到不搞砸了就已经能在上层了,可他们不仅没搞砸,还往往做的更好。
各方合力使得这些精英家庭的孩子在人生刚刚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展现出超凡的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相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的优势是会扩大而不是缩小。
---------END---------
汇说FTsay泛金融革命发起与引领者!
普及金融常识,扫除金融文盲!让每个人更平等的参与金融市场是我们的使命!即使你生于贫困,也绝不能死于贫困!
我们坚信励精修行,方可得道:投资是生活的艺术,交易是一生的修行!愿与你以投资交易为生,共同奔向财富自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