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馆·第四期
敦煌石窟保存了4至14世纪间的多个洞窟,有壁画多平方米,彩塑余身,是举世瞩目的世界文化遗产。它展现了多年间中国艺术的发展脉络,尤其以五代之前的艺术遗存最为珍贵。张大千正是对敦煌艺术进行全面整理、临摹学习、继承和发扬的先驱之一。
年张大千居于成都时,友人严敬斋多次向其描述了敦煌石窟中所存的魏晋隋唐时期的珍贵壁画,这直接促使张大千产生了赴敦煌考察的愿望。探求高古艺术面貌,从中汲取营养,以临摹的方式将千里之外的珍贵艺术展现于公众面前,皆是他此行的主要目的。年春末至年的两年零七个月的时间,张大千首先为敦煌石窟编号,共编窟,是第一位完成这工作的中国人。张大千之子张心智,画家孙宗慰,油工窦占彪、李复,喇嘛画师昂吉、格朗、三知、夏吾才朗、杜杰林切,友人谢稚柳,侄张比德,门人肖建初、刘力上等人先后参与到临摹工作中。他们分为三组,两组临摹,一组准备颜料加工画布。今天我们看到的临摹作品,都是张大千合众人之力而成的,当然他是其中的灵魂人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们主要采用先以玻璃纸勾描主要轮廓,然后利用日光透出正稿并标以颜色的方法。在形象和用笔方面,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将壁画的形象描摹出来,又试图以自己的推断在摹本中还原因年代已久而产生变化的色彩。期间共临摹得到摹本件,涉及佛像、菩萨像、佛本生故事、说法图、经变图、供养人像、藻井装饰图案等多种题材。
临摹敦煌的经历,使张大千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极大的转变,人物形象更加饱满生动,线条流畅而富有变化,赋色浓艳而不失端庄。作品带有了更多职业画家工细,富丽的风貌,与单纯的文人画风拉开了距离。这些作品分别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展出于兰州、成都、重庆、日本东京、法国巴黎等地,为世人了解敦煌艺术的为大城能救提供了契机。
临摹曹议金夫人像
临摹凉国夫人图轴
临摹西夏回鹘人供养像
临摹释迦说法图
临摹北魏夜半逾城图
临摹盛唐鬼怪图
临摹毗支佛像图
临摹隋代文殊问疾图
临摹隋维摩示疾图
临摹西魏力士图
临摹五代地藏菩萨图
临摹五代水月观音图
临摹扬枝大士图
临摹普贤菩萨图
临摹晚唐伎乐飞天二身图卷
临摹十一面观音像
临摹观世音菩萨像
临摹盛唐释迦图
临摹盛唐西方净土图
临摹初唐璎珞大士图
临摹初唐菩萨头像图
临摹晚唐劳度叉斗圣变图
临摹初唐涅槃图
临摹盛唐伎乐菩萨图
其他一些:温馨提示:国家博物馆张大千艺术作品展将展出至年3月31日,一起约个展吧!!
图片拍摄于国家博物馆-年3月
溜达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