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善画,要以二“理”字为主。是殆受理学之暗示。惟其讲理,故尚真惟其尚真,故重活而气韵生动,机趣活泼之说,遂视为图画之玉律。卒以形成宋代讲神趣而仍不失物理之画风。
------《中国画学全史》
绘画艺术在宋代有着飞跃的提高
大大超越了前代
南宋绘画突出的变革与成就
是山水、花鸟画
在形式上
山水画,南宋始大量运用长卷
花鸟画,南宋始大量运用册页
在风格上
南宋审美风格
有着道教精神为基础
画境讲究空灵
画面开始留白布局
以达到虚实相生
在画技上
南宋始,有了如同照片一样的写真程度
南宋始,有了普遍的户外写生训练
工笔画的造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度
下面是南宋花鸟画最为盛名的画家(陈居中、陈可久、李迪、李嵩、鲁宗贵、马远、毛益、徐崇矩、赵孟坚、易元吉等)最具典型的二十件作品。
监制编号GA南宋画院画师---陈居中
这是南宋画家陈居中创作的一幅极为生动的动物画。在很小的尺幅上,画家选取了一个日常的景象,在村郊野外的小土坡上,牧羊人正在小憩,两只白色的小山羊打闹嬉戏,一只似是占到了便宜,惹得另一只发火地低头撞来,另一只毛色略重的老羊似欲走来制止,又一只则立于土坡之上,沉静地俯视着下面所发生的一切。
此画在构图上采用南宋院体山水的边角式布局法。画面以斜对角式区分,左下部分为全部景物,右上部分则全部留白,将所要表现的物体加以集中,使狭小的尺幅产生一定的空间感,虚实对比更加鲜明,以此增强画面的吸引力。
在中国古代文字中,“羊”字与“祥”、“阳”相通,“吉祥”在古文中就写作“吉羊”;又《易经》中谓每年正月卦象为三阳在下,三阴在上,故古人称每年正月为"三阳开泰"之时,此成语也就成了常用的吉祥语。这幅画表现的四羊即寓意三阳在下,一阳在上,反映了祈盼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
监制编号GA南宋画院画师--陈可久
此图是现存宋画中游鱼类题材画的一幅佳作。春暖花开,群鱼戏藻。鲢鱼摆尾漫游,鲶鱼回身在后,鳜鱼则迎头向上,隐喻了“连年有贵”的吉祥含义。画家通过鱼儿欢快游动时自由弯转的体态和藻类植物在游鱼冲击下漂浮不定的形状,巧妙地暗示出流水的动势以及春水的清洌透明感。三尾大鱼均施以工笔重彩,用笔沉稳工致,片片鱼鳞描绘得一丝不苟;而衬景的小鱼、小虾和水藻则纯用没骨法渍染,将鱼虾的灵动和水藻的轻盈表现得恰到好处。此图加钤“三希堂精鉴玺”“宣统鉴赏”“无逸斋精鉴玺”等。册页对幅有清乾隆御题七言诗一首:“庄惠曾论知弗知,传为奇语却无奇。试如驳曰我非子,便是答云彼岂斯。春水初生具春意,文鳞群泳爱文漪。漫訾意浅色鲜耳,颇类濠梁博辩时。戊申仲秋御题。”“戊申”为乾隆五十三年(年)。钤“古稀天子之宝”、“犹日孜孜”印。
监制编号GA南宋画院画师--李迪
画面右上方署有[庆元丁巳岁李迪画]年名款。此图为李迪晚年小幅画精作。本幅钤有[都省书画之印]及清代收藏家耿昭忠鉴藏印多方,对幅有耿昭忠题记一则。《虚斋名画录》著录。
“李迪,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北宋宣和时为画院成忠郎,南宋绍兴时复职为画院副使,历事孝宗、光宗、宁宗三朝(年—年),活跃于宫廷画院几十年,画多艺精,颇负盛名。工花鸟竹石、鹰鹘犬猫、耕牛山鸡,长于写生,间作山水小景。构思精妙,功力深湛,雄伟处动人心魄。”
--------《中国历代名画》
所作《枫鹰雉鸡图》温柔娇嫩可爱,《鸡雏图》形象生动超拔,刻画细致入微,各具神态,论者谓其画鸠“作寒冷状,精俊如生”;画鹡鸰“翘翘欲起”。
所做形态生动,造型准确,刻画细致入微。毛茸茸的细毛和脚爪清晰可见。
监制编号GA南宋画院画师--李嵩
中国人爱花,由来已久。十二、十三世纪时杭州附近,已有专业的园艺事业,到了宋代,赏花、插画更成为生活中的赏心乐事。
诗人陆游(-)有诗:「小楼昨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当时在一般的酒楼、客栈、茶坊等地,时常可以见随四季变化的插花摆饰,到了春季,许多大都市的人们还争睹「蝴蝶会」、「万花会」等盛大的花会活动。
民间如此,宫廷亦然;如画中这盆春意盎然的「花篮」,便由于它的主从分明、色彩鲜丽、枝繁叶茂、整体外形圆满丰盛,是宋代宫廷流行的「篮花」中杰出的佳作。画幅的左下角有款识:“李嵩画”。鉴藏印钤“项子京家珍藏”。
画师李嵩历任光宗、宁宗、理宗三朝画院待诏。他擅画人物、山水、界画等,是一位较全面的画家。在这幅作品中,画家以每一笔生命力充沛的线条和细腻的敷彩手法,忠实地将花的娇艳、叶的正背、以及籐篮纪录下来,这种精密的表现实在不亚于现代的摄影。体现了宋代院体绘画精工细致、刻划入微的风格特征。不妨在画上多停留一会儿,您也将会与千古以来的观者同样屏息、赞叹。
监制编号GA南宋画院画师---鲁宗贵
此图画面细致地描绘了一堆新鲜采摘的水果,在绚丽的色彩之下,很容易被忽视的是这幅画的用笔,此图虽然大体上是工笔画法,但在画家圆劲而娴熟的线条中不难窥见写的意趣,富于变化的中锋用笔看不到丝毫拘谨和犹豫,画者不仅是用色高手,同时更是一位用笔高手。画中一片叶子上蝇头小楷写着“鲁宗贵”三字,可知是南宋末年一位宫廷画家的传世作品。在存世的宋代绘画中,这是最早的一幅以水果为主题的绘画。
《吉祥多子图》画面的中央堆满了桔子、桂圆(曾被误以为是葡萄)、石榴,在中国传统风俗中,这三种水果均有吉祥的寓意,石榴石多子多孙之意;“桔”“吉”古音相谐,故为吉利吉祥之意。古时桂圆是昂贵的果品,彰显身份与财富。画面加钤“黔宁府画印”“李在铣印”“澂野”等印。
监制编号GA南宋画院画师--马远
“马远,字秋山,光、宁时画院待诏。山水、人物、花鸟,皆臻妙,为时画院中独步。其兄逵极工毛羽,生动逼真,亦名手也。”
-------《中国画学全史》
《梅石溪凫图》。该图有款“马远”二小字,是一幅传世精品。钤藏印:“潞王宝”、“茅林心赏”、“阿蒙”、“于腾私印”。
画面左上方是立于水中的峭壁一角,近处山石运用典型的大斧劈皴法,清刚猛烈,简练概括,尖梢处如铁钉一般尖利峭拔。远处坡石则先用重墨勾出轮廓,再用水笔迅速渲染、晕淡,一遍成形,产生微妙的明暗过渡。这种画法不同于南宗山水的层层积染。
此画绘梅枝斜出石上,水中有群凫飞集浮泳。剪裁、构图新巧。所绘梅枝刚劲曲折,又有力度,用焦墨勾勒的树干,显得“瘦硬如屈铁”。山石用大斧劈皴,坚实,爽朗而有力。水波绘制生动,表现迂迥、盘旋、以及由微风吹起的微波,画得十分动人。马远的山水画变古来诸家全景之法,新奇布局,因此有“或峭峰其上,而不见顶;或绝壁直下,而不写脚,或近山参天,远山则低;或孤舟泛月,一人独坐”的说法。
监制编号GA南宋画院画师---马远
本幅款识:“马远”。钤鉴藏印“勤孝堂”、“芳林鉴赏”、“毅崛珍藏”、“于腾私印”、“丁伯川鉴赏章”、“懋和真赏”、“项子京家珍藏”、“退密”、“神品”等。是一件流传有绪、人人宝之的佳作名品。
观此图可知宋人工笔之灵动,亦可知马远不仅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把握自然美的能力,更有裁剪取舍能力和精确的造型能力,不但能恰到好处地写出白蔷薇的形质,更能生动地再现其风姿神采,画面简练而意趣十足。而现在的一些画家所画的工笔画常刻板、无味,用色艳俗,建议他们常观宋人之画,了然宋人写生之意、用笔之理、心在自然之法。
该画中的白蔷薇花朵硕大,枝叶繁茂,光彩夺目。画家以细笔勾出花形,用白粉晕染花瓣,以深浅汁绿涂染枝叶,笔法严谨,一丝不苟,画风清丽活泼,颇具生气,代表了南宋画院花鸟画的典型风貌。
监制编号GA南宋画院画师---马远
宋画中,《枯树鸜鹆图》是一张表现鸟类和树干非常精到的作品。尤其是枯叶的画法在古代作品中非常少见,枯叶虫蚀部分的边缘采用积水手法也是古画中极为罕见的。
画作树干部分用线虽细,但局部变化仍然非常微妙,线条的顿挫转折很有书法的笔意。八哥的色彩亮、灰、暗分配非常合适,爪部采用“析甲沥粉法”为之,对于表现鳞片的质感还是很合适的。眼睛部分仅仅用焦墨点一圆点,而不分染瞳孔的复光,也不点高光,是古代中国禽鸟画的特点之一,有别于当代流行的“玻璃感”画法,更有一番装饰情趣。
构图上,本作采用“均衡式”构图,左下的初枝部位起到稳定画面重心的作用,右边的八哥正好处于对应的重心轴位置,所以整个构图虽然不是完全“对称式”但是仍然四平八稳。
监制编号GA南宋画院画师--毛益
此图绘黄鸟一只,嘴啄小虫,栖止于榴枝上,神形毕肖。图中枝梗从右向左斜出,沉甸甸的石榴挂于枝干。榴叶萧瑟,鸟的羽毛用淡黄染色后,再用粉白以短而细的笔触勾描,具有毛茸茸的质感。鸟的翅膀和尾部等处,浓淡墨色参用。画面设色侬艳而又对比鲜明。
深秋时节,石榴成熟,绽开表皮,露出累累果实。石榴叶已由绿变黄,有的枯萎,有的被虫蛀蚀,写出了秋日的萧瑟。一只肥硕的黄鹂衔着小虫栖于榴枝上,悠然自得。黄鹂的羽毛经淡赭、黄色晕染后再用白线勾描,近于“没骨”。石榴枝叶赋色对比鲜明。
对幅有清乾隆御题诗一首:“榴子熟时莺转时,野虫衔得集横枝。笑他自喜权供饱,忘却有人弹挟之。辛亥清和御笔。”钤“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八征耄念”、“自强不息”玺印。《石渠宝笈》著录。
监制编号GA南宋画院画师--徐崇矩《红寥水禽图》
“徐崇矩-----徐熙孙,与崇嗣、崇勋为弟兄。出身绘画世家,画有祖风,所作花木、禽鸟形骨轻秀。北宋时期徐熙画花木、禽鱼、蝉蝶、蔬果之类极夺造化之妙,与黄荃之花鸟画为当时之两大流派,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说。崇矩兄弟虚心好学,吸收黄荃、黄居寀父子画法之长,终于自创“没骨法”新体,摈弃墨笔钩勒而直接用彩色晕染。亦工仕女,曲眉丰脸,姿态可人,有唐人风。”
------《中国画学全史》
徐崇矩流传作品不多,《宣和画谱》著录御府所藏其作品有《夭桃图》《折枝桃花图》《仕女图》《紫燕药苗图》《萱草猫图》《花竹捕雀猫图》等14件。《红蓼水禽图》册页传为崇矩所作。
监制编号GA南宋--佚名
图绘秋兰数茎,兰叶修长劲挺,兰花吐蕊,清丽雅逸。兰叶用双钩填彩法描绘,笔触粗重劲利,以深绿填彩;花蕊用白粉加淡墨点画,墨、色交融。构图简洁。
本幅无款。鉴藏印钤“明安国玩”、“交翠轩印”、“仲珪”3方。
对开有清乾隆御题诗一首:“写兰反楚辞,亦足终古矣。底识其为秋,疏叶濩冷蕊。意出常人表,或远代其子。”钤“八征耄念之宝”、“自强不息”、“太上皇帝之宝”等玺印。著录于《石渠宝笈》。
监制编号GA南宋--佚名
牧牛图卷描绘烟柳平丘、牧童牧牛之生动情景,造型准确,用笔简率,虚实相映,使观者如沐烟波。款署“毛益画”三字,似为后添款。
此幅画上有乾隆皇帝题诗,后有范显德、池廷瑞、金信等九家题跋,曾经梁清标、清内府收藏,《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监制编号GA南宋--佚名
图写雪后溪边,天色晦冥,老梅初放。树栖绶带鸟一双,毛羽绚烂。
自来图写文禽,多置之明媚春光中,唯此幅以肃杀冬景反衬之,极具匠心。树下溪流湍急,水花飞溅,岸石上覆盖积雪。
画家以水墨烘染阴天,以白粉表现积雪,以流畅的曲线描绘流水,皆具功力。最为独特的是为了表现溪岸岩石为水冲蚀而形成的蜂窝之状,另创皴法,前此未见。
本幅无款识。钤鉴藏印“义斋清玩”、“宋荦审定”。裱边题签“宋人画乌桕文禽”。存于《宋人集绘》册中。清《石渠宝笈三编》著录。
监制编号GA南宋---佚名
本幅无款识。鉴藏印钤“真赏”、“庞莱臣珍藏宋元真迹”、“珍秘”、“长宜子孙”、“公”、“信公珍赏”、“会侯珍藏”、“丹诚”、“都尉耿信公书画之章”。裱边钤“信公鉴定珍藏”。存《名笔集胜》册中。《虚斋名画录》著录。
图绘溪边芦苇、茨菰丛生,枝繁叶茂,生机勃勃。雄鸭在岸边单足站立小憩;雌鸭于水中回首梳羽,姿态闲适,气度雍容。此图意在表现一种祥和安定的气氛,应是南宋画院点缀升平之作。
此图构图成熟简练,画面左中部为芦苇所荫蔽,给人安全之感;右上方则留出一片水面,启人遐思,以免闭塞。敷色精细写实,雄鸭毛羽的表现尤见功力。今色彩虽已暗旧,尚可想见当年斑斓生辉之状。
监制编号GA南宋--佚名
这是一幅体现南宋生活情调的微观画,雀身运用了没骨法层层晕染,不见笔端,可见画者卓为出色的写真能力。全页面只有一只鸟儿,又见画者布局之极简。如清人笪重光《画筌》中云“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如其名《驯雀图》,突出灵雀被束缚的情景。
监制编号GA南宋--佚名
本幅无款。鉴藏印钤“季彤平生真赏”、“庞莱臣珍藏宋元真迹”。裱边钤“虚斋审定名迹”。
《庄子·秋水篇》中有“濠梁观鱼”的著名典故,故“鱼乐图”成为中国绘画的传统题材。“鱼”又谐“余”之音,有祝颂丰穰之吉祥寓意。
图中绘小鱼数尾,欢快地游戏于荇藻之间。
鱼身用没骨法墨染而成,其光滑、细腻而富于弹性的质感表现得非常充分,线条圆浑流畅;黑脊与白肚之间过渡自然;口、眼、鳍、尾之刻画逼真而具立体感。鱼的游向各异,远近分明,荇藻轻灵而富于动感,构图生动活泼,是宋人画鱼的名作。
存《名笔集胜》册中。《虚斋名画续录》著录。
监制编号GA南宋--佚名
本幅无款识。钤鉴藏印“宋荦审定”。裱边题签:“宋人画绣羽鸣春”。
图中画一只美丽的山鸟,单足立于太湖石上,神情凄楚,啼鸣不止,右爪不安地刨动。细观乃知被一细绳系于石上,失去自由。作者用心至为深婉。宋欧阳修有句云:“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亦即此意。
太湖石的皴染较为粗疏,与小鸟翎毛之精细形成对比,主次分明。周围不设衬景,更显鸟之孤独。禽类本无表情,画家借鉴人类眼睛的画法表现其心理,堪称妙笔。
存《宋人集绘》册中。《石渠宝笈三编》著录。
监制编号GA南宋--佚名--
图中夜合花一根两枝,右枝花朵含苞未放,左枝花朵半开半合,洁白如玉,清雅绝尘。花朵轻勾淡染,用白粉点画花蕊,用四绿加少量淡墨分染花拖,花叶先以细笔勾勒轮廓和筋脉,后用汁绿与花青染之,最后用焦茶描绘其杆。绿叶穿插向背,白花绿叶,色泽淡雅,使人赏心悦目。
监制编号GA南宋画院画师---易元吉
此图原载《烟云集绘册》《石渠宝笈续篇》著录。
旧题易元吉作。
“易元吉,字庆之,长沙人。天资颖异,善画,得名于时,初以工花鸟专门。游于荆湖间,搜奇访古名山大川。每遇胜丽佳处,辄留其意。几与猿猱鹿同游,故心传目击之妙,则写之于毫端间,世俗之所不得窥其藩也。尝于长沙所居之后,开圃造池,间以乱石丛篁,梅菊葭苇,多驯养水禽山兽,以伺其动静游息之态,以资于画笔之思致。故写动植之状,无出其右者。”
------《中国画学全史》
监制编号GA南宋画院画师----赵孟坚
图中水仙花开,清新可人,叶片四展而不零乱,飘逸潇洒,并将画面的布局分展,花蕊处于中心偏上位置,引人注目。花瓣以尖细之笔勾勒轮廓,再染白粉,花蕊以橘黄点染,设色淡雅清逸。此图着笔简洁而韵味无穷。
本幅无款印。裱边旧题签:“赵子固写生水仙”。
“赵孟坚字子固,号彝斋居士。居海盐广陈镇。宝庆二年进士,修雅博识,人比米南宫。东西游适,一舟容与,中罗雅玩,意到吟弄,至忘寝食,遇者知为赵子固书画船。因以诸王孙,负晋宋间标韵。少游戏翰墨,爱作蕙兰,酒边花下,率以笔砚自随。尤善水墨白描水仙,晚年逃禅,工梅、竹,咄咄逼真,有《梅谱》传世。官至朝散大夫严州守。”
---------《中国画学全史》
先秦哲学家荀子
是中国第一个写了一篇较有系统的
美学论文——《乐论》的人。
他有一句话说得极好,
他说“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
这话运用到艺术美上
就是说艺术既要极丰富地全面地
表现生活和自然
又要提炼地去粗存精
提高,集中,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
表现生活和自然
俨然,这二十幅花鸟画,做了最佳的诠释。
监制编号GA南宋-萧照《秋山红树图》
监制编号GA北宋-赵伯驹《江山秋色》(局部)
监制编号GA“元四家”之吴镇《墨竹谱》
监制编号GA清-余稺花鸟图
监制编号GA南宋-扬无咎《四梅图》
监制编号GA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局部)
监制编号GA明-仇英《赤壁图》(局部)
监制编号GA清-陈枚《四季花鸟图》(局部)
监制编号GA明-唐寅《事茗图》(局部)
监制编号GA清-冷枚《春闺倦读图》
监制编号GA元-任仁发《出圉图》(局部)
监制编号GA唐-怀素《草书论书帖》
监制编号GA清--郎世宁《花鸟图册》
喜欢的作品,可以搜索监制编号(如)即可获得作品及画家的详情解析。
敬热爱艺术的你!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