讣闻著名考古学家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张

讣闻

张忠培先生(-.7.5)

中国著名考古学家、故宫博物院原院长、故宫研究院名誉院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忠培先生于年7月5日9时40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特此讣告致哀!

张忠培先生简介

张忠培,男,汉族,年生,祖籍湖南长沙。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本科,—96年初攻读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副博士研究生。   年任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年0月-99年月任故宫博物院院长。   自年以来,先后在陕西、吉林、黑龙江、河南、山西、湖北及内蒙古等地主持大规模的考古研究工作,填补了考古学上的一些空白,开创了史前仰韶时期新石器时代的考古研究,在考古学文化谱系,私有制产生于母权制社会,母权制社会及其向父权制社会的过渡、演变与发展,中国文明的起源、形成及走向王国的道路以及考古学的理论与方法等方面都提出了自成体系的认识。撰写专著0部,发表论文百余篇。   自80年代以来,应邀至美国、日本等国家和香港、台湾等地区参加学术会议、讲学、主持讲座和担任客座教授。先后被吉林省政府和国务院定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现任故宫博物院教授,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委员、东北师范大学名誉教授、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考古学科规划组成员。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照片及简介来自故宫博物院网站)

张忠培先生论文目录(部分)

.《史家村墓地的研究》,考古学报,98年第2期

2.《元君庙仰韶墓地》,文物出版社,

3.《母权制时期私有制问题的考察》,史前研究,年第期

4.《实事求是,推进史前史研究》,史前研究,

5.答《元君庙仰韶墓地商榷》,中原文物,

6.《黄河流域史前合葬墓反映的社会制度变迁》,华夏考古,

7.《良渚文化的年代和其所处社会阶段——五千年前中国进入文明的一个例证》,文物,

8.《仰韶时代——史前社会的繁荣与向文明时代的转变》,故宫博物院院刊,

9.《中国古代文明之形成论纲》考古与文物,

0.《中国北方考古文集》,文物出版社,年

.《中国考古学:走近历史真实之道》,科学出版社,

2.《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的考古学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

3.《窥探凌家滩墓地》,文物,

4.《河套地区先秦两汉时期的生业、文化与环境》,中国文物报,-6-8

5.考古学——连接中国西部古今之桥[J].北方文物,

6.考古学与地下遗存保护的认识与实践[N].中国文物报,2-08-23()

7.客省庄文化单把鬲的研究——兼谈客省庄文化流向[J].北方文物,2,(03):-5.

8.论内蒙古地区的考古学文化[J].内蒙古文物考古,6,(02):3-35.

9.中国大遗址保护的问题[J].考古,8,(0):8-26.

20.关于二里头文化和夏代考古学遗存的几点认识[J].中国历史文物,9,(0)

2.龙脉相传文明曙光[N].光明日报,9-0-22()

22.中国考古学的旗帜与永远屹立着的丰碑[N].中国文物报,9-0-30(Z06).

23.重温费孝通玉文化研究理念[N].中国社会科学报,-0-05(04)

24.再谈梁思永先生与中国考古学——“纪念梁思永先生发掘昂昂溪遗址80周年暨昂昂溪文化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J].文物,,(07):38-44.

25.我认识的环渤海考古——在中国考古学会第十五次年会上的讲话[J].考古,,(09):99-04.

26.渭河流域在中国文明形成与发展中的地位[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6-2.

27.夏王朝时期中国文化的探索[N].中国文物报,-2-2().

28.考古学与文物保护——在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召开的学术报告会上的演讲[J].故宫博物院院刊,,(03):6-2+59

29.中国玉器与玉文化研究之道的思考[J].江汉考古,,(06):3-7.

附录:

来源:《光明日报》年08月6日09版

数据张忠培:考古人生八十年

高蒙河

今年8月初,故宫博物院前院长、著名考古学家张忠培先生度过了他80岁的生日。

  他的这个生日过得像个“考古日”:故宫出版社出版了他带学生们长期研究的大型课题成果《中国陶鬲谱系研究》一书,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学生们献给他的生日贺礼《庆祝张忠培先生八十岁论文集》一书。

  没有举办豪华铺张的生日宴会,没有邀请大批国内外的师友学生,他的弟子们只是召集了一个小型而简朴的座谈会,讨论他的考古历程和学术思想。作为他的弟子,我想与大家分享几组和他的考古人生有关的数据。

年数据:岁月之歌

  张忠培诞生于年,那一年,中国考古界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后来成为张忠培导师的25岁的苏秉琦,大学毕业分配到北平研究院史学会考古组,跟随徐旭生到宝鸡挖掘斗鸡台遗址,业界称有史以来的“陕西考古第一铲”。

  历史上,有很多巧合的数字。而张忠培和苏秉琦之间的不少数字,我觉得更像是天作之合,他们都好像是为考古而生的:年,北京大学创办考古专业,苏秉琦担任了考古教研室领导。这一年,8岁的张忠培从长沙长郡中学考入了这个中国考古专业第一班。长郡中学先后出过两位故宫博物院院长,第一任院长是易培基,第四任院长便是后来学成的张忠培。

  张忠培读大学的4年里,因买不起车票,只回过两次家。假期,都用来在校阅读当时仅有的约20种书报杂志。有一学期上5门课,他有4门课得了5分,只有张政烺讲授的《中国考古学史》得了4分,后补考得到5分。这使考古班获得了北大“有全优学生”的班级荣誉。

  年本科毕业前夕,张忠培填报了三个志愿,都是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考古所归入社科院——编者注),坚决要求去田野考古一线工作。然而他被选拔留校,成为全班唯一被推荐的副博士(苏联时代的高等教育学历制度,相当于我国的博士学位——编者注)研究生,入苏秉琦门下。多年以后,师生二人先后担任了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

  年,张忠培带本科生在陕西华县、渭南率先进行了中国考古学上“拉网式”大规模区域系统考古调查,堪称中国聚落考古学实践的典范之作。在华县元君庙遗址,全面揭露了一处仰韶文化墓地。他一改以往考古以一座房屋或一座墓葬为单位的做法,把整个墓地作为发现对象和研究单元,开创了中国考古史上全面揭露和研究墓地的新理念和新方法。这在当时乃至多年后的国内外同类考古中,一直是领先的范式。

  年起,经过多年的反复研究,张忠培终于搞清了元君庙墓地的社会组织及其社会性质。从此他开始了“以物论史,透物见人,代死人说话,将死人说活”的考古追求。他撰著的《元君庙仰韶墓地》报告也终于年面世。遂被海外学者称为研究中国史前亲族组织的典范,打破了“硬套社会发展规律教条的怪圈”。

  张忠培是中国大学考古专业培养出来的第一代考古学人,但他不仅是这一代学人中从事考古教育的教师,还在考古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96年张忠培学成毕业,被分配到吉林大学历史系做教员。年他主持创办考古专业,历任考古专业副主任、主任,历史系副系主任、主任,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还参与创办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年获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称号,任吉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和教师职称评定“五人”领导小组成员,协助校长主持重点学科及其学术梯队建设工作。他创办的吉林大学考古专业,践行“田野考古是近代考古学的基础”的认识,坚持走苏秉琦、宿白等创办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摸索出来的道路。在林沄等的协助下,创造性地走考古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新路,从新办的众多大学考古专业中脱颖而出。使吉林大学后来和北京大学一起,成为两个全国性的重点考古教研基地。

  张忠培与一般的考古学家所不同的是,他不但是实践自身学术之路的研究者,还是行业学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早在年中国考古学会成立之初,他便成为中国考古学会最年轻的理事。此后他担任了34年理事、9年常务理事、9年副理事长,并于8年当选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是服务于中国考古学会时间最长的一位考古学家。

  他还曾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委员会考古学科组成员、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国务院长江三峡工程验收委员会委员、国家南水北调工程考古专家组组长、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等。年,被国务院任命为故宫博物院院长,从教育界转至文化界,开始把很多精力投入到文物管理工作中。99年被定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津贴。

文数据:著作等身

  年,2岁的张忠培开始写考古文章,迄今已有60年。已出版了2部独著和主(合)编的著作,已发表了不下篇学术文章,总字数超过万字。

  张忠培不是职业作家,科研写作也不是他的主业。60年来,他用手写的方式一字字、一页页地写作完成了几百万字的考古论著。在电脑写作与便捷检索的当今,80岁的他依旧坚持用圆珠笔行文、用涂改液修正以及用剪刀剪贴,甚至完全要凭熟读记忆和翻阅书刊来查对资料。

  张忠培搞科研还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他   如果说,张忠培60年来的这些论著的数据,客观记录了他笔耕不辍的学术轨迹;那么他通过挖遗存、建框架、解文化、续谱系、修国史、寻规律、创学说、求真理等发现创新与研究创新过程,则得出了许多符合中国历史发展实际的科学结论。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他的《中国考古学——走近历史真实之道》一书。该书作为中国第一部研讨考古学方法论的个人专著,成为出版界重点推出的《中国文库》第一辑的重要书目之一。该文库主要精选了20世纪以来中国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名家名著,考古学方法论的名著唯有这一部。

  考古学是广义的历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重建中国古代社会并寻找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一般规律,一直是中国考古学的责任和使命。年,苏秉琦应总主编白寿彝邀请,担任《远古时代》的主编,组织张忠培、严文明等,历经五年左右,撰写完成这一旷世之作,把史前考古学转化为史前史,实现了几代学者修国史的夙愿。该卷出版后,被称作“全景展现中国远古历史,探寻中华文明源头”的典范之作。年,该卷更名为《中国远古时代》单册出版。这两种版本发行近0万册,影响相当广泛。

  去年,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编写钱伟长生前任总主编的《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我有幸被推荐写作张忠培。我对他所从事的研究是这样认识的:

  他通过发展和创立考古学理论与方法,推进了中国考古学科学化进程,践行了务实求真的科学精神;通过考察中国社会结构与形态变迁,探寻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及其走向秦汉帝国道路;通过构建考古学文化的序列和时空框架,从“谱系论”视角揭橥了中国多元一体和一统多元的基本国情。他提出的“国家论”,阐释与表述了中国发展的历史规律;他提出的“文化论”,指出了传承、吸收、融合、创新是人类社会历史文化演进的规律。他的学术思想承前启后,见微知著,论以载道,自成体系,基于考古学又超乎考古学,代表了中国考古学前进的主流方向,引领了中国考古学新时代,扩大了考古学在学术界以及社会的影响力,标志着中国考古学已形成适合本国历史实情的理论体系,并以此站到了世界考古学的先进行列。

  说起来,除了上面撮要提到的“年数据”和“文数据”外,在张忠培80年的考古人生中,还有很多在治学、学识、学风、学品、人品方面的一组组数据。譬如“一数据”,他从不争第一,也从未想过成为唯一,但他却不断地创造了中国考古学上的一个个“一”;再譬如“零数据”,他一直坚持“三不写论文原则”:不为会议写文章,不为职称写文章,不为稿费写文章;等等。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为人示范,实至名归。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数据,和还有很多没有提到的数据,汇集成了张忠培的考古道路、考古故事、考古人生——中国考古学,因为有了张忠培的学说而丰富;张忠培的人生,也正是因为从事了中国考古学而精彩!

  (作者为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感谢杨安先生(故宫博物院)提供讯息!

我们致力于学术传播!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在哪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费用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xiannet.com/lyzn/58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