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

河森堡

国家博物馆讲解员

来源:新浪博客

正文:

两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例子,使我清晰地感受到了中国的阶级固化现象。我们国家博物馆平时应上级部门要求,负责给北京市的中学生上课外历史课,所以全北京市所有中学我们讲解员都接触过。

01

有一次,北京东郊的某个中学来国博上课,因为他们学校离市区非常远,所以比预定时间晚到了一个小时,可是这个迟到的学校到了博物馆以后,老师上来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要提前一个小时返校。这样一来,这个学校真正的学习参观时间也就不到20分钟,正常学校的参观时间应该是2个小时20分钟的。

我很惊讶,就问带队老师:“您为什么这么着急回去?”

这学校老师说了一个牛逼至极的理由。

他说:“学校订了营养餐,送餐公司如果多等一些时间是要多收费的,我们必须得按时赶回去吃营养餐。”

这句话一瞬间就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什么叫“价值取向。”

在“按时吃营养餐”和“到国家博物馆上专题课”之间,这个学校认为前者要比后者有价值的多。

那么这种价值取向的学校给我留下的是什么印象呢?这个学校里的学生在基础知识和表达能力上非常糟糕,以至于我们有的同事后来回办公室抱怨说,这学校初二学生的表现简直差到了无法正常教学的地步。

02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京东四附近的某著名重点小学,这个学校也曾经组织小学生来国博上课。他们的课程并非上级部门要求,纯粹是学校自愿的,说是要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这学校的小学生是什么水平呢?

我给这些学生上课的时候问他们一个问题:“小朋友们,北宋之后是哪个朝代呀?”我希望引导他们说南宋,进而引出岳飞抗金的故事。

结果有一个小朋友说:“伪楚。”

这是当时女真人在把北宋政府一网打尽之后立的一个傀儡政权,因为存续时间太短而且没有合法性,所以在历史中几乎没有存在感。除非是扣过这段历史,否则根本就不太可能知道这政权。

当时我就脑门子冒汗,但是强掩笑容说:“啊,那你说说为什么是伪楚呢?”

小朋友说:“因为张邦昌登基是在三月,赵构登基是在五月~”

听罢此言,我脑门子哗哗冒汗,哗哗地冒汗,呲牙说:“你真棒。”

那天那个重点小学的小朋友们(五年级)给我留下了极度深刻的印象,他们的知识,眼界,表达能力全面碾压之前那个中学初二的学生。

还有一个细节形成了更剧烈的对比。当时我看时间,已经快过了饭点了,就说:“同学们,快过饭点了,咱们先去餐厅吃饭吧?(国博内部餐厅)再不去的话,餐厅关门就吃不上午饭了。”

那个带队老师回头问那些孩子:“你们是去吃饭还是继续上课?”

所有的小朋友都无一例外地高喊:“继续上课!”

带队老师回头看着我一脸歉意地说:“老师,真对不起,孩子们下午和晚上还有其他的课程,怕是来不及吃午饭了,能不能麻烦您继续给同学们上完课?您喜欢吃什么?我去帮您把饭买好。耽误您吃饭,实在是对不起,我们一个星期才能来一次国博,确实不容易,您原谅我们。”

我听完这话,不仅不觉得饥饿和辛苦,反而备受感动和鼓舞。

非常开心地为同学们上完了剩下的课程,整个过程中,那些五年级的小朋友和我互动的非常好,什么课堂纪律之类的事情我根本就无需费心。那些孩子的素质简直好的没边了。

03

我说的这个重点小学,如果说出名字来北京人没有不知道的。说的好听一些,叫重点小学,说的庸俗一些,就是权贵小学。

这学校里的学生家长非富即贵,学者名流,政府官员,驻外使节,企业高管。

成百上千个精英家庭将自己的孩子送到这所学校里,而这些携带着各个家庭的气质,资源和价值取向的孩子们又在这所学校里形成新的共振。

优越的家庭环境使得他们不至于局促于眼前,而是把精力放在了更长远的积累和沉淀上,做出了在更大时间尺度上的正确选择。

04

如果仅仅拿一个精英家庭的学生和普通家庭的学生做对比的话,可能会有失偏颇,但是如果把两个学校的学生放在一起对比的话,那种大数据量体现出的倾向在感官上是显而易见的。

我也不怕招人烦,说句特别俗气鸡汤的话,一般家庭的孩子要是能在阶层上实现翻盘,那都算得上是人中龙凤了,而精英家庭家的孩子,他们仅仅做到不搞砸了就已经能在上层了,可他们不仅没搞砸,还往往做的更好。

各方合力使得这些精英家庭的孩子在人生刚刚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展现出超凡的优势,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相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的优势是会扩大还是会缩小呢?

所以大家还是醒醒吧,不要天天看电视上演的穷屌丝奋斗,富家公子都游手好闲,不务正业…

事实是精英家庭的孩子连看那些垃圾电视剧的时间都没有,而穷人的孩子天天在刷喜羊羊,老王是农村娃走出来的,我小学一个班就我一个大学生,我初中一个班就我一个国家重点研究生,一个班50个人啊,就出来这个一个穷屌丝读书人。

去年同学聚会时坐我边上的女同学寒暄了一下,她老公我居然认识,读书时成绩还可以,现在职业是:开锁工。我绝对没有鄙视开锁工的意思,毕竟开锁工也是要化几万元买个营业执照的。我只是从她眼神中看到了不自信,空洞,聚会完我们几个同学继续聊大城市情况,她老公早早的吼她回去奶娃…

社会越稳定,阶级固化会越明显,再不努力你的小孩就更难了。

讲完家庭环境,我们再讲讲社会大环境。

很多人出现了个误区,他们说现在的社会“上升通道逐渐关闭”、“阶层日益固化”,是社会病了。

但其实,社会没病,这才是社会原本的常态。

时代变了?还是回归正常了?

阶层剧烈变动的年代才是历史所不常见的,是历史的异态。“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之所以成为千古名句,恰恰就是因为这一幕不多见,很稀奇,不然何必写成诗来感慨?

一个流动性过大的社会,一定是制度不完善的,完善的制度绝不会容忍高流动性。

但恰好,我们这代人的祖辈和父辈生在了中国数百年来变动最剧烈的几十年里,每个大家族都有那么几个人的人生之跌宕起伏,简直可以拿来拍电影。

中国在短短一百年时间里,经历了不下七八次政权变更和近乎度的政治经济转向。

这种人生经验导致我们这几代人误把这种阶层大幅波动的局面当成了世界的常态。而最近20多年看着尘埃落定,要回归历史长河的真常态了,很多人就不适应,受不了了。

人就是要分等级的,没等级谁还愿意奋斗?又不是没吃过大锅饭。

将相无种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只是平民阶层的幻想和安慰剂,尽管这句话是中国普通人千年来的精神支柱(甚至可以上升到民族格言),但最先喊出这句话的陈胜吴广,最后改变了他们的阶层吗?

即使动荡年代,胜出者也是以“王侯将相居多”的子弟居多。陈胜字涉,四个字说明一切,本来就已经并非平民。

陈胜吴广起义

儒家统治的游戏规则向来就是区分阶级且各阶级做好自己的事,中国一直都是内儒外法,将相无种只是画给平民的蛋糕。

只不过,相对于动荡年代杀人放火受招安的上升通道,稳定的年代从底层通过学习,创业,考官上升的渠道,虽然窄,但是存在。

这个通道上只要你不铤而走险,失败最坏也不过是前功尽弃被打回底层。

战争

如果流动一直都有着大量随机性的因素,父辈的努力又如何体现?这样的社会就一定公平吗?

从这个意义上,留下一些有限的,受控的“上升渠道”就是一种社会信息素,令集体有向心力,令个人有奋斗动力。

但至于这根通道何时搞流量管制,决定权在别人手上,你不仅没有决定权,连知情权都没有。

城堡里的人

一切权力的核心,是规则制定权。只要规则制定权和暴力机器两手在握,留给后来者的腾挪空间就基本没了。

精英阶层在历史上名头多变,无论你管他们叫什么,豪强、士族、门阀、权贵、集团、二代,当他们作为一个整体出现的时候,首先是一座城堡。

法国米歇尔山城堡

城堡的第一功能,是防住别人再进来。所以先进来的人,会不断地增加城墙的高度,以阻拦尚未进来的人挤来摊薄自己的特权和福利。

不过他们会把砌城墙的行为包装一下,使得普通人很难分辨。这个“城堡体系”不是被某个人或者某个组织“设计”出来的。而是通过人类有社会性之后数万年的发展淘汰,被证明有利于人类继续发展的体系。

城堡总会住满,城堡住满了,吊桥就会升起。

我们这代人(笔者是80后)刚好处在城堡大门刚刚关上的时代。

稳定年代当然也会有可控的上升渠道,但要知道,一旦“可控”,就意味着城堡核心的成分是不会再有大变化了。

上升通道受限是稳定市场充分竞争的结果,并没有一个人在图纸上规划着这一切。每一个上层也都是一个个体,他们并没有真的组成一个秘密会议集团来刻意控制流量通道,只是他们共同的行为在非故意的情况下造成了这些后果。

如果父辈成就高,那么他就可以非常具体地指出捷径和提供方法。当众人都为一块金子争得头破血流的时候,另一部分人拿起一块钻石走了。

抢金子的人不是没有能力去抢钻石,而是自始至终就根本就没人告诉他们有比金子更值钱的东西。

这种无形的鸿沟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弥补。但是也许很辛苦,时间很久。家境好的年轻人可以早早迈过资产门槛,剩下的精力放在提升自己身上。

家境差的每天被各种贷款缠身,连工作都不由自己,更别说自我实现了。

很多人会说只要努力就会成功,但现实是,如果同等努力,富人家的孩子会比穷人家的更成功。精英的家庭往往给予了一生的助力,平庸者的家庭则陪伴着无尽的牵绊。

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精英越走越高,平庸者越陷越深。

城堡外的人

现在主流意识形态开始鼓吹中产阶级的崛起。什么是中产阶级?中产阶级以专业人士为代表,他们在法律、医学、金融、会计、技术等专业领域独当一面,是各行业的精英。

专业人士的本质,是精英阶级的随从和助手,是城堡内分配酬劳体系中的一环。

这些人以服务上层阶级和其他中产人士为生,赚取高昂的专业顾问费用。他们赚钱虽多,但与超级富豪尚有较大距离。但他们除了金钱和权力资本外,对于规则制定并不是完全没有话语权,对社会也有一定的发声权。

如果精英是躲在高高的城堡里,中产阶级就是拱卫着城堡的一圈外城。

外城依附于城堡,但又优越于再外层的乡野。把城堡;外围;乡野这3层社会模型落实到今天的中国社会。那就分别对应了:

1.既得利益集团;

2.寄希望通过学历之类个人奋斗进阶的群体;

3.手头没有任何资源的平头百姓以及迷茫无助的屌丝群体。

中产作为城堡的外城,也有自己的城墙。中产阶级的外城墙是学历,而城堡的内城墙是血缘,这是最最核心的区别。

中产往下掉落也比城堡内的人要容易得多,这导致了今天中国的中产阶级成为最具有身份焦虑,不安全感最重的一群人,往往需要通过消费主义的标签来维持内心的自信和自尊。

焦虑的中产

中产与底层之间的对一直都相当顺畅。通过几十年个人奋斗,从底层成功翻墙成为中产的人不在少数,这些人很容易得出“个人奋斗能改变阶层”的结论,并把这个结论灌输给下一代。

等到下一代想在中产的基础上继续往上爬时,才发现在上面的游戏规则和父亲当年完全不一样了。

我知道有人会说,那我们可以选择攻破城堡啊。但这需要中层和底层的合力。但这时中产阶级作为中层,就开始分化和动摇了。

这群人,是精英的盾牌也是底层的利刃,上下两头都在争取,就看哪边积攒的能量大,都形成不了压倒性的力量就会动态平衡,这也是为什么西方的纺锤形社会数百年如此稳定。

再往下的底层,也许你以为你会看到底层戾气在积累,甚至期待着某天真爆发出个什么大力量。

但其实不会。底层的戾气一直存在,但只要收买、赎买了中产阶级,底层就处于毫无自我意识的状态,简单的几个愚民政策,加点虚头巴脑的小甜头,再加点刻意挑拨的小斗争与







































在北京治疗白癜风大概需要多少钱
盖博士遮盖液治白癜风效果好不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xiannet.com/lyzn/57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