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长说深圳博物馆馆长叶杨整合资源建

▲深圳博物馆(新馆)外景

立夏后的深圳雨水特别多,约访这天早晨又是大雨倾盆,却已有不少观众排队进馆,队伍中还有不少外国友人。深圳博物馆于年建成开馆,相较中国各地的博物馆还很年轻。但在这20余年来,深圳博物馆始终坚持把“服务市民、服务观众”作为工作重点,着重做好收藏、展览和研究三大工作。深圳博物馆作为年轻的博物馆一直以来,面对文物藏品数量和质量相对较低、观众文化素质和欣赏水平却普遍较高的现实情况,他们该如何面对大众?又该如何出奇制胜?在馆长叶杨看来,他们不仅要克服诸多实际困难,而且要从中寻找自身优势坚持办好基本陈列,同时积极与兄弟博物馆寻求合作,吸引大型外来展览来深展出。年度深圳博物馆《深圳改革开放史展览》荣获“第八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殊荣,与此同时,近两年深圳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精品展》、《三星堆、金沙文物珍宝展》、《齐白石书画精品展》、《湖北出土楚文物展》等诸多大型外来展览在深引起极大轰动,社会反响良好,打破了业内普遍认为的“在深圳做博物馆事业很难,做好这份事业更难”这一观念。

▲深圳博物馆馆长叶杨

从考古建立深圳的博物体系

雅昌艺术网:叶馆长,请谈谈从毕业一直到进入博物馆这个阶段您都经历了哪些过程?

叶杨:我从北大考古系一毕业就分配来深圳博物馆了,所以一辈子就干了一项工作。那个时候学校管分配,正常应该是分广州到省级单位,当时对广州的印象不是特别好,有进修的学员他们到过深圳,建议我去深圳。那时没有网络查不到相关资料,考虑到经济特区新发展起来应该有不少的机会。年,我主动争取分到深圳,就这样偶然的一念之想就来了深圳。我们当时学考古这一块毕业分配,选择方向还是蛮窄的,只有大学、文博单位,文博单位也没有几个博物馆、考古所。年,的确是各地都招人,像广东省博物馆已经连续很多年向北大要学生,所以我们当时属于蛮挺抢手的人。这些省级单位当时一直想向北大要人,因为考古行当北大在全国还是相当突出的,基本上没有什么学校能够跟他比,各地的都想要北大的学生,因此我们还是相当抢手。

雅昌艺术网:深圳作为一个很年轻的城市,您进入博物馆业从考古入手,是否会感觉到其中的压力?

叶杨:这点要分两个方面谈,一个方面是如果想发掘很轰动、大的墓葬、皇帝陵,显然在深圳不可能。因为根本没有皇帝在这里建立过王朝或者是皇陵,甚至很高的贵族也没有,有的只是会是一些一品官,镇守这块的武官会比较高级别,所以从历史上就没有。深圳博物馆要想通过轰动,没有诸如曹操墓、秦始皇陵、北京十三陵是不可能。但从另一方面看考古的作用,并不是跟人们所想象的作用是一模一样,在深圳考古主要的目的不是去猎奇,不是说去拉大墓,考古的作用就是把历史给恢复、还原出来。从史前看整个中国历史有文字的历史只在商代,两三千年之前整个是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靠什么?我们今天的教科书,人类的整个发展是怎么来的,就是靠考古发掘出来。所以考古这些实际上就是从发掘来证实,用物证来证实这个历史是怎么发展,哪个阶段是怎么样,这个时候并不是说皇陵这种大幕代表了一切,他只是一个面,但真正还是普罗大众,整个社会发掘出来才叫历史。从这一点上考古没有说哪个地方重要,哪个地方不重要,任何地方都是重要的。

我们今天说人类发展起源在非洲,非洲发掘出来的东西也是很少,根本不轰动,让老百姓看可能他们根本瞧不上,但是那些文物足以证明人类从什么时候开始。实际上考古这门学问与普通人的看法不一样,尽管在深圳现在看明清时候属于边陲小镇,但是我们在这里发掘了好多遗址,包括七千年前的咸头岭遗址。我们发掘出来七千年在中国遗址还是非常少的,属于河姆渡这个时期,在中国整个中国版图上也没有几个著名遗址,在深圳最有名的就是咸头岭遗址。新石器时代中期七千年出土了大量的器物,大量的器物当然有陶器和石器,因为金属还没有出现,所以证明了在七千年的时候深圳这边是高度发达的一个地区,这个考古作用不亚于发现一个皇宫。从考古来说我们更注重的是早期,而不是说晚期,比方说明清十三陵、明代的皇陵,就算不发掘它已经很清楚了,历史已经很清楚了,发掘只是说我们能够得到很多文物。但从历史研究来说,能解决一些小的问题,可能会有一些意外,但是实际上大的意外不会有,因为从整个人类对明代的整个的所有的物件包括文献已经记载的非常清晰,因此不会有很多的惊奇,但是老百姓会喜欢看。难道一万多年前的历史我们不研究了吗?这肯定要重视的一个研究,任何题材都没有,考古从这个角度并不会到说是到一个新城市就会失望。而且实际上深圳并不新,从七千年前开始就有,中国那么多城市里,能够有七千年之前的历史的城市其实并不很多。从七千年之后一直后面历朝历代每个阶段深圳都没有断,从这一点上来说深圳并不是一个新城市,可能老百姓认为深圳是一个新城市,从今天的眼光看,一直以前都是一个边陲的地方。

岭南,秦始皇来过,当时都是当地的土著居住。秦始皇把汉文化带进来,后面有各种融合、迁徙,到了清朝近海附近,就把中国版图里边岭南作为一个相对于中原黄河流域是发展的比较慢的地区,朝廷不是特别重视。我们做考古研究,就得从人类整个发展史出发,人类到底是怎么分布的,人口到底有多少,生产力水平等等。当时人类整个意识、思想、宗教、生产力水平,都是整个研究的体系。所以深圳并不缺这些研究的题材,历朝历代深圳有两个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遗址,这个在整个中国的城市中也并不是说特别多,从这一点上来看深圳并不落后。这与老百姓可能想象还不太一样,他们原来以为深圳没有什么文化,看了博物馆的展览才知道原来文化底蕴还是非常深厚的。就是说很早有人类居住,而且历朝历代都有人类居住,只不过社会发展力水平相对中原核心来说会稍稍滞后一些,没有建立很大的城市。虽然明清就是海防重镇,但是从整个经济社会它从来不是特别重镇。因此考古就不在于到底有没有出土的多皇帝陵、皇室的重要器物,所以对我们来说并不失望。实际上考古我们也更重视一些以前不知道的,没有发掘的事物,尽管一些破陶片可能大众都不在意,但是我们要把岭南这块的考古的谱系建起来,这是我们更重要的一个任务。

雅昌艺术网:您来到深圳工作后,整考古的体系怎样去建立与完善?

叶杨: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是我们整个考古队伍的事,大家一步步把深圳整个历史给慢慢整理出来。因为我们发掘了很多的遗址,而且非常重要的遗址我们也发掘了很多,因此把深圳的七千年以来的考古谱系一点一点完善。在此之前深圳还没有自己的机构,当时只有省博物馆。省博物馆久不久会来走动,当时省博物馆只有一个考古队,没有考古所。以前考古所基本上是从博物馆分出来,不管是深圳还是全国各地哪里都一样,以前都是和博物馆合在一起,都是博物馆下面有一个考古队,他们慢慢壮大之后再独立分出来。当时省博物馆的考古队因为管着全省各地,久不久就过来做一点点小的调查,但是不管用,因为蜻蜓点水,不够系统,自己人力、资源有限。后来我们自己把这个建起来,我们博物馆建馆是从81年开始,后面真正大规模的发掘还是在我来前后,从83、84年进行大规模的普查,第一次普查,查查深圳到底有多少家底,到底有多少东西,把深圳查个遍,全部走完,知道有多少个遗址,因为我们从地上就能看出来有没有东西。从地上就能看出来有没有东西,很厉害的,我们有我们的那一套,就是看地面上的破瓦片、石片就可以看出来这里是不是一个遗址,看看断崖,很多地方有一个坡,有一个断崖,扒扒看看这个泥土的颜色我们知道有没有人在这儿居住国,之后如果需要再详细就会打个探方,小的方格往下打,探探整个地层是什么样,人类居住过的地层和没有居住过的地层不一样,这个地层里包含着什么时期的东西我们就知道这个地层是什么时候形成的。所以一探就能把整个划出来,哪里有遗址,什么时候的遗址就可以探出来。探出来之后就重点发掘,哪个地方比较密集、东西比较多我们就去试掘,效果好再大规模发掘是这么一个过程,当然这个过程很漫长,所以逐渐我们经过数年、数十年就把考古发掘越来越多,我们越来越清晰深圳是什么样的状况。

▲深圳博物馆正在展出《巴蜀汉风——川渝地区汉代文物精品展》

深博的重新布局重视教育和展示

雅昌艺术网:你们除了发掘这些古代遗址以外对于整个博物馆的建设,从展览的策划到藏品的一个研究,怎样一步步来规划起来?

叶杨:我们虽然从事考古专业,但毕竟是归在博物馆,早期我主要是做考古,主要是带着考古队到处去发掘,后面考古队逐渐分出去了,分出去之后我也没有跟过去留在了博物馆。我就转型做博物馆管理建设,早期一会儿做考古,一会儿又做展览。在博物馆的这些年,我几乎所有部门都管过或者是呆过,所以对博物馆越来越喜欢。后来,深圳的考古我们调查的差不多了,也知道深圳考古的状况,再去发现新的遗址已经很不容易了,后面我的主要精力也就慢慢转向博物馆。

我觉得博物馆建设其实也挺挑战人的,从事了几十年,对博物馆管理也有一些体会。关于博物馆的建设,博物馆对社会的服务,展览,展览实际上也是市民对博物馆了解最多、最







































娌荤枟鐧界櫆椋庡摢閲屽ソ鍟?
鐧界櫆椋庣殑娌荤枟鑽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xiannet.com/lyzn/18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