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瓷--定州窑陶瓷,产地在今曲阳,古直隶定州(因古时曲阳为定州辖区)。定瓷烧制始于唐(公元--),兴于北宋(公元--年),失于元(--年),是我国北方大地上繁衍几代而影响深远的一个窑系。同当时汝、钧、官、哥窑一起,号称我国宋代五大名窑。
定窑遗址,规模宏大,世所奇观。它东起北镇(龙泉镇)通天河畔,西止燕川山下,方圆20华里,总面积达多万平方米,俗称“一溜十八坡”。民间相传:当年大窑三千六,小窑如牛毛。虽然,定瓷兴衰是随历代政治经济的沉浮而变异,但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萃,给人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文化启迪。
得天独厚
中国瓷器,分南北二系,南青北白。北方白瓷以邢表,继之以定。定瓷之兴作为封建社会的一项科学尖端,影响颇大,树瓷坛一帜,蜚声于四海五洲。
一方水土,一方人物,一方成就。地处燕南赵北定瓷发源地的涧磁、北镇、燕川一带,依四面山,傍三面水,物华人杰,毓秀钟灵,为太行山系之天宝之地。窑址密集处南北贯穿有两条天然溪壑,一名“泉水沟”,一名“马驿沟”,为涧磁、北镇一带古来之名水,长年流淌,水质纯净,冬暖夏凉。窑场依此而建,因宜定位,如群峰矗立。大概当年建窑时即把这两条泉水作为生产条件之一,此亦可窥得古代水文学的精深与运用。
“龙泉镇(现名北镇)以北,西去十里,上多煤井。”白煤、烟煤蕴藏丰富。这一带农民,耕桑之外,挖煤是其主要副业之一。“鸽子巷”、“小西坡”等处,均为古代有名的煤炭生产地。在古代,煤工掘煤完全靠土法,硬是凭借那原始的笨重的生产工具,毅然把地下“乌金”运到地上,供瓷窑使用。本世纪60年代初,为避水灾,北镇旧址搬迁,村落北移,全村二百余户大部分人家抹房顶所用的炉灰即是从古窑场掘得。
涧磁、北镇,四面环山,古窑场星罗棋布,连成一片。是处诸坡丘盛产石英、长石、粘土等大量陶瓷原料。直到今天,每在修路或挖井时,常常发现古代开采陶瓷原料留下的地下空墟。年,古窑场附近在一次掘井施工中就发现古人开采陶瓷原料留在地下的灯台和饮水罐(瓦器罐)。据一些古稀老人讲,多少年多少代,不但常发现过一些陶瓷罐,还曾发现过挖掘原料的铁器工具和人骨等。由此而知,大部分定瓷原料即产于这里。
北镇法兴寺处多官窑,专烧御用贡奉之瓷。精美瓷片,随处可拾。官窑的兴隆,促使民窑蜂起,虽条件技术较次,而形美质坚技艺地道,尚不失名窑之风仪。
唐未五代以来,定州是义武节度使驻地。四面通衢,客商云集,为该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定瓷贸易往来之集散地。
别开生面
继邢窑之后,定窑脱颖而出。它不囿古法,大胆创新,敢于表现个性。在充分利用本区域质地特点的前题下,开一代新风。以非凡的气魄和创造力,冲击、完善、变革、开拓着传统的工艺作法。“后来,定盛而邢衰,至宋时,人们已知有定而不知有邢了。”
在整个定瓷生产史上,盘碗可算生产重点。从现存遗址看,它不仅数量大,而作工亦精。器物造型方面,设计线形多直立,讲求挺拔俊美,少妩媚婀娜。它即不像汉唐的强健浑穆,又不类后代明清的繁琐。从艺术风格而言,这即为定瓷变革的明显标志。此外,盘碗从做工上注重发挥拉坯功能,注重器物在高温下的成形能力。科学地运用“形”“势”“力”的设计艺术。在“使水气收,土气和”的过程中,使器物造型本身同其它辅助工艺得以完美的结合。大量的古定残片,无不表明其造型的合理性及科学性。
定瓷的瓶、罐、炉、枕等为数虽少,但很精彩。如刻花梅瓶(北宋后期,藏故宫博物院)、孩儿枕(北宋后期,藏故宫博物院)、剔花折技牡丹枕(金、藏定州博物馆)。其外,还有一些工艺美术人物、动物捏塑等。这些小玩意一般不占主要窑位,大都加在匣钵缝隙处,均为艺人们即兴之作,其形态自然、动人,各具特征。
刻花、印花装饰,可谓定窑首创。在五彩未兴之前,它的出现在装饰迷茫的偌大瓷国里,的确声破万籁,独领风骚。一经问世,如风逐云,“天下皆仿之”。一跃而居五大名窑之一,驰名遐迩。
刻花是定瓷生产运用最普遍,最有效的一种装饰手段。这是在轳辘拉坯后,待稍干,直接在器物上奏刀。刻花装饰,疾速而沉着,一气呵成,颇得神韵。曾见故宫博物院藏金代刻花缠枝莲花碗,依其形象,布施线条,宽窄深浅错落有致,宛若流水行云。《文房肆考》载:“定瓷装饰多工巧,划花最佳。”如此看来在装饰手法上,刻(划)花还是颇为世人青睐。
印花,是用处仅次于刻花的一种较华贵庄重的装饰手法。它不像刻花那样在一件器物上尽情地表现个性和灵感,而是先把图案(设计目的)进行初加工,制成与所拉盘碗规格一致的不同陶范,然后取拉好的半湿坯扣在陶范上进行拍印(压印),稍干后修坯。工艺很考究。看上海博物馆所藏北宋后期的印花云龙盘,其龙形象威严,勇猛欲动,白云缭绕,一派祯祥。整个纹样,清晰明快,显得典雅高贵。加之定窑优异的做工和良好材质,令人叹为观止。另如印花狮子戏球盘(北宋后期,藏曲阳文管所)、印花鸳鸯莲花双鱼碗(南宋,藏南京博物院)诸如此等,均根据不同景物,赋予不同的表现方法,使之寓动于静,平中见奇,处处可领匠心。定瓷装饰还有剔、堆、贴等。剔花是在器物上着一层陶衣(化妆土),再根据装饰设计剔底留花,而后施釉。堆花是用泥浆用竹刀或笔按图堆成,形成凸状,近于浮雕。贴花一般先预制小陶范,压印成纹饰,尔后贴在器物上。不过这类装饰较为少见。诚然,定瓷刻、印装饰开中国陶瓷之先河,巧施机杼,地道灵活,饶具精神。
宋代定瓷敢于冲破樊篱独树一帜,南北诸窑争相仿制,形成了宋代定窑风靡天下的大势。
火烧三昧
陶瓷艺术家梅健鹰先生说过:陶瓷艺术就是火。的艺术这句含蓄而富于概括性的话,实在不谬。多少代多少年来,凡事于陶瓷者,无不为这火而搔头,迄今为止,虽然科学日渐发达,烧窑由原来的目击测试,上升到仪器测试,并规定了升温的烧成曲线。但因涉及到窑炉、产品器状、燃料,时令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火仍然存在着失控的可能性。
火是瓷器的“真主”,瓷器在火的依偎下诞生,但它同“水可以载舟,又可以覆舟”一样,只要这个“真主”一旦失去理智,瓷器就会在它的迫使下泯灭。古代人烧窑没有仪器,一般只凭眼睛观察,用实践经验去把握。根据窑位,装不同器状和不同大小的瓷坯,合理升温。何时需速烧,何时需恒烧,在长期实践中已形成了一条即可信、又较正确的方法和规律,这正是我们叹谓的古代人烧窑的“神工”。
古代,凡瓷区都有专门的看火行业,称之为“看色业,俗称看色先生,即窑户所雇之火候鉴定人。”他们根据长期的烧火实践,从窑炉中火的颜色而辩别火的温度。凭肉眼裁定,一般无多大出入。这种看火方法,五十年代在地处古定遗址一带民间粗瓷窑场仍还沿用。
宋人烧窑究竟是如何烧法?烧成曲线与今有何异同?不见经传史载,难以确言。然清·朱琰《陶说》卷二云:烧窑须“不使忽烬忽焰炎凉不匀”,只一句话,基本上道破了古人烧窑的真谛。大抵从古至今忽烬忽焰只能造成“破璺口烟之失,器即有折裂阴黄之患”(朱琰《陶说》语)。想象而知,沿一条曲线徐徐而升直至终极,然后止火。在古代,这大概就是火烧三昧的旨意所在。
定瓷烧造的极盛时期当推北宋,《格古要论》说:“定瓷烧造以宋宣和,政和间窑最好。”这个时期的瓷器色泽纯正光润,形体规整,边足讲究,这充分证明了当年烧成技术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世传黑定、紫定、红定之说,并非色定中有这专门釉色,而均为特定气氛条件下的窑变。在通常情况下,温度在℃左右时,黑釉如点漆,沉着稳重,光泽厚实,细察壁面呈橘皮状;温度在℃左右,釉由原来的黑色趋向紫色,俗称酱釉;温度至℃左右,开始由紫色变红褐色或红色,此即所谓史载的红定)。一窑之内由于器物所处部位气氛的微妙变化和受火温度的差异,呈现出不同色泽,甚至在一件器物上产生一面黑,一面紫,或一面紫一面红的现象。这同古代钧瓷所谓“入窑一色,出瓷万斑”大概是一个道理。
色定中红定尤为名贵。色红纯正而又形体完美,尤为稀少。以黑定,紫定到红定是靠煅烧而完成的。说到底,也是火的艺术。
玉质磬声
“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这是古来人们对中国白瓷独特风格的褒赞。诗一般的描述,确确实实记载并再现了中国古代白瓷的基本面貌和艺术精神。定瓷作为民族古文化之一同样具备这样的特点。
“白如玉”。定瓷胎质和釉色白而光润,如玉洁丽柔和。一般白瓷,包括现代白瓷,釉色皆于坯体溶为一色,虽有润、光、柔之优,却无流美灵动之感。若称之为玉,实难相符。而定瓷之白,决不是纯白,有的白里透青,有的白中泛黄,隐隐若若,色韵暗起,玉质应生,妙不可言。
“薄如纸”。一般指盘、碗类,均以薄为格调,几乎不薄不为定。有一块八寸花口深盘,称之不足六两,而其它一般瓷器实在无法与之比拟。
“声如磬”。瓷击有声,声色不同,厚胎声域粗短,薄胎声色清长。说定瓷声如磬,首先追溯到它的料质。烧结温度较高给“磬声”奠定了必要之先决,在高温下,定瓷胎骨的瓷化达到了至佳程度,故由土石声一跃而发出金石声。
绝艺重光
历史上的金宋之战,不仅使中原人民蒙受了莫大的灾难,也使兴旺发达的瓷业残遭劫祸。定瓷被迫颓废,工匠随时局南流,故世留“北定南迁”之说。话是如此讲,试想离开了本地原料,更何谈地道风格的定瓷。故《文房肆考》说:定瓷“北贵于南”。
新中国成立后,定瓷进入新的复兴时期,尤其近几年来,生产厂家在文物、美术及科研单位的协助下,作了多方面的工作,终于获得了定瓷生产的正确答案和理论根据。
年1月,在香港召开的盛大的“艺术瓷展览”会上,定瓷以特有的产品风姿,赢得了各国客商的盛赞。为此,香港三十余家报刊杂志纷纷以专题报道。《文汇报》夸誉:“定窑仿古不独对陶瓷深有研究的人士可以从中一窥古窑瓷品风貌,并使大众亦对优美瓷器的古朴风格赞赏不已……”;《消费杂志》评价:“定窑是历史悠久的官窑,在宋朝进贡御用,今天,新瓷质素比昔日有过之而无不及。”“香港早晨”“欢乐今宵”等电视台更是频频播出,对定瓷给予了高度评价。
年11月,“省名窑名人作品展览”再次在香港推出。作为定窑代表,陈文增、和焕之作品参加了本展览,以其别致手法、生动造型再次风靡香港,引起世界各国客商珍视。
年,省曲阳定瓷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该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定瓷研制生产厂家,省科技企业,中国国家博物馆指定生产厂。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陈文增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主要生产经营艺术瓷、日用瓷、仿古定瓷及特制礼品、奖品、纪念品陶瓷。产品远销日本、美国、英国、港澳等国家和地区。年,公司生产的仿宋定瓷孩儿枕及坯釉研究成果获“首届中国茶与瓷文化展”仿古、科学、艺术一等奖和优秀成果奖;年,公司获中国民营企业十年成果奖,同年,“定窑色釉研究”获第七届全国专利技术博览会金奖;年,公司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指定为专门生产传统定瓷的生产厂家。年定瓷传统烧制工艺入选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定瓷兴起一方,委实得天独厚。它不但适应于一些高雅庄重的瓶、樽、鼎、炉、文具等工艺品,还适应作一些繁难的人物、动物及各种器皿等。由于定瓷质地坚硬、抗冷热变化、抗腐蚀性强,因而,它又是作酒包装、药包装及高级电料的理想瓷质。随着社会的日益发达和文化进步,定瓷亦将新的姿态呈献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时不久待,古老的定瓷特点将会移植到现代日用瓷和艺术瓷上来,新的艺术奇葩也将在古老的定瓷的沃土中得到培育,展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