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长河奔流不息,真理之光穿越时空。英国伦敦,马克思墓碑底座上镌刻的名言振聋发聩: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年5月5日,由中宣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文联共同主办的“真理的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周年主题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文联主席、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于年创作的作品《忘我地工作》也在本次展览中展出,昨日,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了他,讲述创作故事。
展览分“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壮丽人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程”“新创作马克思主义题材美术作品”3个部分。
展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手稿、笔记本及亲笔签名的书籍原版等珍贵文献余件,原版图书余种,图片余幅,马克思主义题材美术作品70余幅,雕塑作品6尊等,全景式展示了马克思的生平、革命实践、理论贡献和精神境界,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运用和丰富发展的光辉历程。
本次展览将持续到8月5日。
1
许钦松《忘我地工作》创作故事
《忘我的工作》年许钦松45x63cm版画许钦松回忆,《忘我地工作》是他年接受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纪念马克思逝世周年”创作任务的版画作品,另一幅《写作博士论文》也是同时创作的作品。《忘我地工作》面世后,发表在《美术》杂志封面,还引起一时轰动。两幅作品被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永久收藏。
许钦松
《忘我地工作》描画的是马克思创作《资本论》时,深夜沉思与写作的场景。
许钦松表示,黑白木刻笔触简洁,以此创作人物形象难度颇高——
当时我们接触到马克思的图片资料并不多,只有几幅晚年的照片,但他创作《资本论》的年龄要比照片上年轻一些。
现在回头看来,当时能接受国家给予如此重要的创作任务,我感到十分荣幸。
在许钦松看来,《资本论》是马克思最重要的心血结晶与思想精华,这次创作也让他对马克思的精神有更深入的理解:“年轻艺术家要抓紧机会,敢于挑战重大题材创作,艺术人生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
2
展览作品
第一展厅
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壮丽人生
卡尔?马克思出生在德国古城特里尔市。特里尔市所在的莱茵地区,因受法国大革命影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反封建专制的进步思想广为传播。图为马克思的出生地点——特里尔市布吕肯巷号。
年9月,马克思中学毕业。他在中学毕业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表达了对人生道路的深邃思考和为人类服务的远大抱负。
人间知己
王为政,中国画,厘米×95厘米
年8月底,恩格斯来到巴黎,拜访了马克思。从8月底到9月初,两人朝夕相处,倾心交谈,在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取得一致看法,不仅如此,他们还发现,在思想一致的基础上,两人还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彼此促进。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此结成了为人类解放事业共同战斗的伟大友谊。
年轻的马克思、恩格斯接受共产主义者同盟“二大”的委托以后,在伦敦着手研究写作方案。年12月至年1月底,马克思和恩格斯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写成了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和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论述了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基本纲领和策略原则,批判了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流派,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同它们的界限。《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图为《共产党宣言》手稿的一页,头两行为马克思夫人燕妮的手迹。
马克思《伦敦笔记》手稿。马克思于年9月至年8月间为《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撰写文章而摘录的托马斯?图克的著作。此次展出的是第二本笔记的头两页。
马克思于年2月至3月间致《资本论》法文版译者约瑟夫?鲁瓦的信,内容谈及翻译及出版事宜。
向最忠诚的朋友报捷——《资本论》第一卷完成
何孔德,油画,79厘米×69厘米
年8月16日深夜两点,马克思看完了《资本论》第一卷最后一个印张的校样。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连夜写信给自己的亲密战友恩格斯,向他报告这一喜讯。
在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大会上
顾盼,素描,42厘米×34厘米
年9月28日,英、法、德、意、波和瑞士等国的几百名工人代表在伦敦圣马丁堂举行集会,宣告成立国际工人协会。会议由爱?比斯利担任主席。马克思参加了大会,并被选入协会的领导机构。
《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年版
(借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社会史研究所)
十月革命前,因发生七月事变,俄国两个政权同时存在的局面不复存在。在革命和平过渡到无产阶级手中的可能性已经消失的情况下,列宁撰写了《革命的教训》,总结二月革命以来五个月里革命教训。图为列宁签名的《革命的教训》。
马克思、恩格斯和马克思的三个女儿燕妮、劳拉和爱琳娜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一起
高泉,油画,98厘米×.5厘米
年9月20日,恩格斯从曼彻斯特移居伦敦,住在离马克思家不远的瑞琴特公园路,从此两人朝夕相处。恩格斯移居伦敦以后,在马克思的提议下,被选入国际总委员会,并先后担任多个国家的通讯书记。这时的国际工人协会,已经成为欧洲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力量。恩格斯凭借卓越的理论素养、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非凡的语言才能,成为马克思最得力的助手。
第二展厅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程
列宁和共产国际十分关心东方各国人民特别是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图为蒋兆和创作的国画《列宁阅读真理报》。
《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教育和影响了一大批热血青年,为新文化运动作了思想准备。同时也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图为《新青年》的创刊号。
党的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写道:“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的或经验主义的偏向。”这一历史性决议,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伟大成果的最具权威性的确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伟大的实践,标志着中国已经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图为天安门广场上空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
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是中国共产党比较系统地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理论的开端。
年初,邓小平先后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在视察南方时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领导人民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经验,明确回答了改革开放以来经常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党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图为《邓小平文选》。
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正式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图为《江泽民文选》。
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对科学发展观作了精辟阐述和高度评价,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图为《胡锦涛文选》。
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多语种版本。
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走向世界,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的良好形象。图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部分成果
第三展厅
新创作马克思主义题材美术作品
马克思童年时代的特里尔城
于文江,年,中国画,厘米×厘米
卡尔?马克思,年5月5日出生于德国特里尔市的一个律师家庭。特里尔市是德国古老的城市,位于莱茵兰-普法尔茨西南部,摩泽尔河岸,属于著名的葡萄酒产区。特里尔市所在的莱茵地区,因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反对封建专制的进步思想广为传播。大黑门是特里尔市的地标建筑,建于罗马时代,马克思的家就在大黑门附近,他在这里度过了美好的童年。
终身伴侣
王嫩,年,油画,厘米×厘米
燕妮出生贵族家庭,从小受到良好教育,被认为是特里尔最美丽的姑娘和“舞会皇后”。她倾慕马克思的品德和才华,年秋与马克思订婚。马克思原打算从柏林大学毕业后回特里尔与燕妮结婚,但由于放弃了大学执教的计划,加上父亲去世后家庭经济状况不佳,不得不延缓婚期。年6月19日,马克思和燕妮在莱茵省的小镇克罗伊茨纳赫举行了婚礼,10月,一起前往巴黎。从此,拉开了两人充满困苦而甜蜜的生活序幕。在进行理论创造和革命实践中,共同演绎了一段伟大的爱情传奇。
伟大友谊
李晓林,年,油画,厘米×厘米
年8月,恩格斯从英国回德国途中,绕道法国巴黎拜访了马克思。在10天的朝夕相处中,两人惊奇地发现彼此的观点完全一致,并决定第一次合著《神圣家族》。此后,为了无产阶级解放事业,马克思和恩格斯并肩战斗,结下了伟大友谊。在异地居住期间,二人保持了长达20年的书信交流,往来书信多达1多封,除了讨论一些生活琐事外,多为理论问题与学术观点。列宁曾盛赞这两位革命导师的友谊:“超过了一切古老传说中最动人的友谊的故事。”
写作《共产党宣言》
苗再新,年,中国画,厘米×厘米
年1月20日,正义者同盟委托约瑟夫?莫尔拜访马克思和恩格斯,邀请他们加入同盟。马克思和恩格斯同意加入并帮助改组同盟。年6月,正义者同盟召开代表大会,恩格斯出席了大会。大会决定把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将口号“人人皆兄弟!”改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年11月29日至12月8日,共产主义者同盟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马克思和恩格斯出席了大会,并受委托起草一个详细的理论和实践的纲领。年12月至年1月底,马克思和恩格斯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写成了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年2月底,《共产党宣言》德文第一版在伦敦出版,很快被译成欧洲许多文字。《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为《纽约每日论坛报》撰稿
宋克,年,油画,厘米×厘米
《纽约每日论坛报》于年创刊,是美国辉格党的机关报,发行很广。19世纪40至50年代,该报站在进步的立场上反对过奴隶制。年至年,马克思一直为该报撰稿,并向恩格斯约稿。他们的文章,涉及国际政治、工人运动、欧洲各国的经济发展、殖民地扩张、被压迫国家和附属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等非常重要的问题。马克思还在该报发表一系列论述中国的文章,严厉谴责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高度评价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和封建统治的斗争。从美国南北战争开始时,该报放弃了进步立场,马克思断绝了同该报的关系。
潜心写作《资本论》
孙立新,年,油画,厘米×厘米
马克思为创作《资本论》付出了毕生心血。在长达数十年的辛勤工作中,克服了反动当局的迫害、物质生活的窘困和各种疾病的困扰等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年,马克思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资本论》这部不朽巨著,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主要基石——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矛盾和经济运行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的必然胜利。
在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成立大会上
冯远,年,中国画,厘米×厘米
19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欧洲工人运动重新高涨,各国工人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迫切需要相互支持和团结合作。年9月28日,在伦敦圣马丁堂举行的有英、法、德、意、波和瑞士等国工人代表参加的国际工人会议上,国际工人协会(通称第一国际)宣告成立。马克思出席了会议并被选入领导机构临时委员会。马克思起草了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宣言、临时章程和其他重要文件,为协会制定了斗争纲领、斗争策略和组织原则。马克思是国际工人协会的灵魂和实际领袖。
遥望东方
郑艺,年,油画,厘米×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