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件文物后面都有很多秘密,那么,件文物加起来会是多少?
件文物,大英博物馆,这或许是3月初始北京最值得观看的一个展览.
这些存在于我们这个世界已经几千几万年甚至更长久的文物,讲述着跨越万年的世界历史,涵盖世界所有地区文明。
阳光三月,“大英博物馆件文物中的世界史”,着实精彩。
“大英博物馆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海报,海报上的文物是为庆祝历史上第二位实现环球航行的船长弗朗西斯·德雷克的成功而制作的纪念章。纪念币上展现了一张世界地图:一面是欧洲、非洲和亚洲,另一面是美洲。德雷克的航线用虚线和其旗舰“金鹿号”(GoldenHind)的微缩图片标示,“金鹿号”是三艘航船中唯一平安返回英国的航船。
“大英博物馆件文物中的世界史”缘起于年大英博物馆与英国BBC广播公司的合作项目——用件馆藏文物讲述世界历史。由于广播节目在英国广受好评,创下1万人同时收听的记录,大英博物馆又与企鹅出版公司出版了AHistoryoftheWorldinobjects(中文版《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一书。在此书基础上,大英博物馆经过对文物进行调整后,推出了同名的展览项目,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巡展。这一展览已经在日本、阿联酋、中国台湾、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地的多家博物馆展出,成为近年来国际博物馆界的热门话题。中国国家博物馆站将展出至5月31日,之后将移师上海博物馆进行展出。
“大英博物馆件文物中的世界史”从大英博物馆多万件藏品中精选出件(组)展品,从奥杜威峡谷出土的石质砍砸器,到中国深圳生产的太阳能充电电灯,纵横万年,横跨五大洲,向世界观众讲述人类文明的历程。
展览现场:
与观众们熟知的世界史叙事模式不同,“大英博物馆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并非旨在展现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或者文明自身的独特性,而是通过两条线索突出其共性以及文明之间相互交融、彼此影响的事实。其一,资源、技术、思想、文化的传播与共享,造就人类文明本身,自古以来这种交流与融合就从未中断,并不断塑造着文明的轨迹;其二,尽管不同文明拥有风格各异的面貌,但其共同关心、尝试解决的问题却是一致的,因此文明的差异并不是产生分歧的理由,而是可供互相借鉴的契机。
“大英博物馆件文物中的世界史”连同序言部分在内,展览共分九个单元。
序言
∧佘盆梅海特内棺
序言部分仅有一件展品,即一套属于古埃及女贵族佘盆梅海特的的木棺。这个制作于公元前年的木棺初看起来和人们常见的古埃及木棺并无二致,但是经过分析研究人们发现,它的全部材料都来自埃及以外的地区:木料来自于黎巴嫩,黄金来自努比亚,青金石来自阿富汗,沥青来自两河流域。这个普通的木棺试图向观众表达,在早期文明时代,世界范围内的交流合作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第一单元:开端
万年前至公元前年
∧奥杜威砍砸器
这一部分中的许多物品既精美又实用。很明显,人们很早就渴望制作精美物品,甚至在末次冰河时代,就已经开始绘画和雕刻。在此后的上千年时间里,人们为制作美观而实用的器物绞尽脑汁,尤其青睐玉石这类珍稀物质。本单元中的部分展品,将揭示人类现有生活方式的诸多方面在公元前年前即已落地生根,并共同讲述人类及其创造物深邃复杂而又激情四溢的故事。
第二单元:最初的城市
公元前—前年
∧王后竖琴
∧“大洪水”泥版
许多遗物发现于新城市中心,表明商业网络已经连接起城市与国家。金属冶铸这门新技术使人们最终创造出复杂的青铜和黄金制品。伊拉克南部乌尔王陵出土的王后竖琴上,就镶嵌着青铜和黄金装饰。
第三单元权力与哲学
公元前—公元年
∧奥古斯都头像、索福克勒斯半身像与亚述浮雕板
在大型中心城市建立之后,许多邦国开始眺望边境以外的世界。依靠领导威权和军事力量,一些城市和国家变得越来越强大,逐渐膨胀成帝国。在辛纳赫里布国王统治时期,亚述帝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公元前左右的亚述浮雕,就是这个帝国强大的象征。与此同时,征服了埃及的古实王国奉行文化拿来主义政策,吸收了许多埃及传统,包括建筑、宗教和丧葬习俗。公元前年的塔拉哈卡“沙伯提”雕像,表现了这一主题。
第四单元仪式与信仰
公元1—年
∧阿拉伯铭文青铜手
随着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西欧的器物上开始装饰新的宗教符号,曾经流行整个帝国的旧信仰开始衰落。与此类似,在中东地区,新宗教的出现导致了地方信仰的消失。随着琐罗亚斯德教、犹太教、基督教,尤其是最终改变整个地区宗教版图的伊斯兰教的到来,阿拉伯半岛上曾存在的数百本土神灵被遗忘了。公元2至3世纪的阿拉伯铭文青铜手,展现了伊斯兰教到来前也门地区独特的宗教信仰。
第五单元贸易与侵略
公元—1年
∧霍克森胡椒瓶
在西欧,野蛮入侵与和平联盟改变着政治版图。借助这两个策略,查理曼大帝在西罗马帝国崩溃后第一次统一了大部分欧洲,并引领了一场匹敌古罗马文明的文化复兴。在欧洲其他地区,凭借土地和白银,斯堪的纳维亚的维京人变得富有。维京人既是作为广为人知的入侵者,也是干练的商人,他们逐步建立起西起北美、东到撒马尔罕的贸易网络。
第六单元变革与适应
公元—年
∧刘易斯棋子约公元-年
∧丢勒的木版画作品《犀牛》
这一部分中的许多器物表明:人们需要制作美丽的器物以表达宗教信仰。在西欧,基督徒们制作装饰繁复的鎏金圣像,作为通向天堂的窗口。在墨西哥,一件神秘的女神雕像讲述了宗教的变化,也揭示了阿兹特克人与其邻人瓦斯特克人之间的文化联系。
中世纪也是一个巨大创新的时代。烧造于中国元代的青花瓷主要用于出口中东市场,之后才逐渐成为代表中国文化的艺术品。
第七单元邂逅与连结
-1年
∧柿右卫门瓷象 公元1-1年 日本
∧环球航行纪念章
16世纪,欧洲的探险家成功环绕地球一圈,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旅行。在这个世界历史的转折时期,此前毫无联系的区域文化被紧密连结在一起,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时代开始了。
彼此陌生的文化不期而遇,既有成果,也有冲突。在贝宁(现在的尼日利亚),奥巴(贝宁的国王和精神领袖)和他的臣民从与葡萄牙人的贸易中获利;而在北美洲,欧洲人与土著社会之间的友好贸易却迅速让位给争夺土地和资源的暴力战争。在世界其他地区,政治版图的改变,或促成妥协和融合,或引发分裂和战争。在爪哇,新宗教兴起的同时,旧传统仍在延续;而在欧洲,宗教矛盾和教派分歧则导致了数十年的激烈冲突。
第八单元我们创造的世界
1年至今
∧战争盾牌
19世纪,一场工业革命席卷了欧洲和美国,其标志是工厂及大规模生产的诞生。历史上第一次,从茶具到徽章,大多数物品都能以较低成本被大规模生产出来,并为个人所有。为满足新兴工业对原材料的需求,复杂的国际贸易体系建立起来,并导致新兴经济、政治强国的出现。这是一个欧洲帝国的时代,殖民统治遍及全球。
在这个包罗万象的展览中,每一件展品背后都有引人入胜的故事,而这件(组)展品的组合,则构成了一部绚烂多彩的世界历史。这个展览并非只是回顾历史,而是肩负着通过解读过去而创造未来的使命。
每次巡展都由当地博物馆提供的第件作品:
∧宣布中国重返世贸组织的木槌和中国重返世贸组织的签字笔
其他精彩展品还包括:
∧亚述士兵浮雕石板
∧基督雕像 公元1-1年 印度果阿
∧拉美西斯二世雕像 约公元前1年 埃及
∧索维面具 公元-年 塞拉利昂歇尔布罗岛地区
∧密特拉神像 公元-年 意大利罗马
∧贝宁饰板:奥巴与欧洲人
∧三彩文官俑约公元年
∧仪式性球赛腰带公元-年
∧萨珊国王狩猎盘,公元-年,可能制于伊朗
∧印度文明印章,公元前—前0年,出土于巴基斯坦旁遮普省的哈拉帕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