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哥说:“为期三个月的“大象中原——河南历史文化展”在新年到来之际隆重登场国家博物馆,除了莲鹤方壶、“妇好”青铜鸮尊等大家熟知的重器,也有之前从未展现在公众面前的精品。作为中华文化祠堂和祖庙的国家博物馆,为什么要举办此次展览?此次展览有什么值得 作为国家级博物馆,国博与此次展览的合办方——河南博物院的交流与互动,颇为引人注目。实际上,纵观国家博物馆近几年举办的展览,类似此次的“兄弟单位合办展”数目相当可观。年底,国博便曾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及自治区博物馆共同举办《新疆古代服饰展》;年7月,国博与湖北省博物馆共同举办《江汉汤汤——湖北出土商周文物展》;同年11月,国博更是与六省政府及文博单位合作,推出《丝绸之路》大展,轰动一时,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可见,国博与地方兄弟文博系统间的合作交流,早已成为一种常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各地区又有不同的历史文化,借助国博这个舞台,我们有机会将各地区的文化尽收眼底。这次来自另一个文物大省——河南的文物精品展也同样令人期待。
汉代陶庄园,河南淮阳于庄汉墓出土,河南博物院藏。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形制最大、结构最完整的建筑明器。
河南简称豫,在古代大部属于豫州,《说文解字》中,豫被释为“象之大者”。而古时这里气候温和、环境适宜,也确实曾经是大象生活繁衍的地方。展览以“大象中原”为名,新颖脱俗,让大家从别样的视角认识了河南。
除了名称,本次展览设立的主题也非通常所见的“时间类”或是“器物类”,而是将多个因素进行有机的结合,分为家园、寻根、天工和文脉四部分,从都城文明、礼制等级、工艺铸造、文化传承与融合几个方面将河南大地上的文化及相关文物展现在参观者面前。
◎数件国宝抢先看
本次展览共遴选河南省各地博物馆精品百余件,包括青铜器、玉器、瓷器、石雕造像等,类型多样,内涵丰富,其中许多为重大考古出土的文物珍品,充分展示了河南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也是河南省历年重要考古发掘成果的集中展示,尤其是近十年考古新发现的灵宝西坡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和新郑望京楼夏商时代城址两大考古成果。其中包括莲鹤青铜方壶在内的国宝级文物、一级文物将近本次展品总量的一半,可以称得上是河南省重器展。
莲鹤方壶,堪称春秋时期青铜艺术的典范之作。该方壶时代可上溯至春秋时期郑国,其出土于年河南新郑李家楼的郑公大墓。当时此方壶共出土有两件,现各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河南博物院。该壶盖上镂雕有双层莲瓣,其上铸有一只立鹤。壶身腹部四角各有一飞龙,圈足下则用两只伏虎形兽承托全器。该器采用了圆雕、浅浮雕等等技艺铸造而成,彰显了春秋时期青铜器铸造的水平。
“妇好”青铜鸮尊
青铜鸮尊的脑后器盖的龙形、鸟形捉手皆用分铸插接的方法铸成。商王武丁时期的器物,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在国博的基本陈列“古代中国”中,也不乏妇好墓出土的文物,而这一件在体现当时工艺上更具有代表性。此器为一写实的鸮(即猫头鹰),形象逼真。作为尊,该器很好的利用两足与尾翅,形成了三点平衡,使其在具有生动活泼的特质下,又不失作为酒器的实用性。此鸮尊充分利用了分铸法,这在当时条件下,实属难能可贵。
玉舞人佩,年出土于河南永城芒砀山僖山汉墓。
玉舞人佩战国时期已有,盛行于汉代。汉代玉舞人佩均作长袖舞过头顶状,恰如“长袖善舞”之谓;舞姿多变,动态突出;造型概括而夸张,刀法简洁有力。舞人上部和下部各有一用于穿系的圆形钻孔。这对玉舞人佩雕刻简洁,形象生动优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青铜神兽,年河南淅川徐家岭楚墓出土。该器出土时成对。为增加整器的支撑性和稳定性,大神兽四足作扁平蜷曲状。由此推测,该器应为鼓、编磬等需要悬挂、托举类乐器的器架构件。整器由三只形象近似的神兽组成。大神兽为龙首,头顶以六条蛇形龙为角,虎身,龟足,张口吐舌,牙齿犀利。脊背上有一足部变形的神兽,亦龙首虎身,其口内又衔另一类似神兽。通身饰动物纹和云纹,浑身嵌绿松石。此神兽形象诡谲,制作精美,绿松石镶嵌精细,绿石莹莹,极为美观,实属罕见之物。
鎏金翼马纹青铜当卢,年河南永城芒砀山保安山2号墓出土。
呈尖叶状,上饰镂空奔马纹,马目暴凸,耳直立,作奔驰腾空状。马的前后和上方饰变形鸟纹和流云纹。当卢背面上部两竖钮,下部一横钮。当卢为古代马具,多为青铜质,一般呈圆形或长条形,背有钮,可穿于皮革之上,垂在马额中央作为装饰。当卢最初盛行于商周时期,历代一直沿用。
刻辞卜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
这件卜骨记录了两条对气象的占卜,卜问是否会下雨。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体系,殷墟是甲骨文最早被发现、并发掘量最大的地方。
汝官窑天青釉瓷瓶
汝窑素有“北宋五大名窑之首”的称号,而天青色釉则在众多釉色中最为人白癜风初期怎样治疗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专科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