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笔记国博古代书法馆

  16年的7月底北京的实践结束以后,我们去了国博。而我脱离大部队,去古代书法馆拍了些书法作品带回宁波。今天再次取出看时,有的反光,有的倾斜。摄影技术不到位再拿出来实在尴尬丢脸。

  上网查了一下国博中的作品,百度搜狗都有,但都带了水印且不清晰。那我就选取几张原图细节放上来供各位欣赏。

历史的笔记——国博古代书法馆

为了方便查看细节

小编特意去掉了水印

但由于推送中的照片大于5M就无法上传

所以有些压缩

选取一些网上找不到的放上来了

曹全碑拓本

纸本

  此碑刻于东汉中平二年(),为记颂汉郃阳令曹全功绩、彰显其仁德所立。现存西省西安碑林,题额早已遗失。文字为隶书,计20行,行有45字。碑阴处刻人名5列。明末清初,此碑本体曾断裂,故诸拓本中未断本备受珍重。此本为明拓本,弥足珍贵。简装成册,计15开半,31页,每页4行,行7字。此碑为汉代隶书成熟期飘逸秀丽书风之典型代表。

龙藏寺碑拓本

纸本

  隋开皇六年()立,额楷书题“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传张公礼撰。碑阳楷书30行,行50字。碑阴及两侧均刻题名。原碑在河北正定隆兴寺。碑文内容首叙佛教历史,次及建寺缘起。文体为骈体文,后有四言铭赞。其书法遒丽宽博,上乘汉晋草隶,下开唐楷先河,被誉为“隋碑之冠”,为研究书法艺术发展史的重要资料。此拓本仅存碑阳部分,装裱成册,共26开,开8行,行7字,字泐较多。

虞恭公温彦博碑拓本

纸本

  唐代正书碑刻,岑文本撰,欧阳询书,唐贞观十一年()立于醴泉九风山,为昭陵诸碑之一。该拓本为南宋拓本,装裱成册,共13开半,每开8行,行7字。

  温彦博(—),字大临,山西省并州祁县人,隋末从罗艺为司马,后归唐。太宗贞观中任中书令,封虞国公,进尚书右仆射,卒谥恭。欧阳询此书楷法端正,风骨峻整。

集王圣教序拓本

纸本

  《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是唐太宗为表彰玄奘法师赴西域各国求取佛经,回国后翻译三藏要籍而作,包括唐太宗的序文、太子李治的一篇附记和玄奘译《般若波罗密多心经》3个部分。

  由弘福寺沙门怀仁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刻制成碑文,诸葛神力勒石,朱静藏镌字。圣教序碑于宋以后中断。该拓本为北宋未断本,白麻纸,拓墨较重,字似略小,瘦硬而神足。

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拓本

纸本

  原碑唐天宝十一载()四月立,正书34行,行66字。现装裱成册,共17开半,每开10行,行10字,首题“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碑文作者岑勋,书者颜真卿。内容叙述楚金禅师自幼及长简单经历并与许王李瓘、居士赵崇、信女普意、善来等舍财建塔,以及建塔前后出现的各种祥瑞。此拓为北宋官拓“凿”字未损本,后有王澍、梁章钜、禇德彝跋。

泉州本淳化阁帖

南宋

纸本

  《淳化阁帖》全称为《淳化秘阁法帖》,后世简称为《阁帖》,是淳化三年()宋太宗赵炅命翰林侍书王著将秘阁所藏历代法书临摹刻版所成,是一部年代最古、享誉最盛的大型丛帖。《淳化阁帖》最初的枣木原刻被称为“祖本”,直接翻自祖本的为“子本”,因祖本于宋代便已经失传,“子本”便是最接近原作的版本,而在数种“子本”中尤以泉州本为最善本。

  此帖为泉州本淳化阁帖,共10卷,计开。全帖基本上是由南宋的两个版本配备而成,大部分为南宋晚期拓本,麻纸呈黄色,墨色较浓;第3、6、9卷麻纸帘纹较宽,墨色较淡,笔画稍肥,当为南宋中期或早期的拓本。

絮絮叨叨摘录了这些,生僻字倒是认识了不少。作品还有许多,只是有些乏了,来日再续。

就再上一些图片吧。

我想同道人必会来府上吃酒吧:)

赞赏

长按







































鍖椾含鍝噷娌荤枟鐧界櫆椋?
鍝噷鐪嬬櫧鐧滈鏈涓撲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xiannet.com/lyjq/55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