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6月17号至9月3号
“伦勃朗和他的时代
——美国莱顿收藏馆藏品展”
在国博开展
七十余件绘画珍品亮相国博
其中
有11幅伦勃朗的画
这是伦勃朗原作
在中国最大规模的展出
也是荷兰黄金时代画作
有史以来在国内最大规模的展示
这个全球巡展
年的2月到5月
刚刚在卢浮宫展出过
引起轰动
那么
就让我们在大热天
钻到博物馆里看伦勃朗吧
看之前,请了解以下关键词:
关键词:莱顿收藏莱顿城(Leiden)坐落在荷兰西部
那是伦勃朗的故乡
风车、吊桥、郁金香……
▲莱顿收藏馆
莱顿收藏馆的创始人
是美国企业家、收藏家
托马斯·S·卡普兰(ThomasS.Kaplan)
卡普兰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历史系
在牛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
研究方向是英国殖民史
▲美国企业家、收藏家托马斯·S·卡普兰
他的毕业论文写的就是
二战后
英国如何在
橡胶和锡的主要产地马来西亚
争夺资源
他的第一桶金
是年用索罗斯的万美金
投资的矿山
据说他持有黄金资产价值20亿美元
▲美国企业家、收藏家托马斯·S·卡普兰
卡普兰夫妇曾经醉心意大利家具的收藏
从年开始
他们开始收藏
荷兰“黄金时代”艺术作品
而收藏馆的名字
就是以伦勃朗的出生地命名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外语广播主持人刘智嘉采访本次展览策展人劳拉·耶格尔博士
关键词:荷兰黄金时代17世纪的荷兰
航海贸易极其发达
经济文化蒸蒸日上
在17世纪之前
西班牙、葡萄牙,西班牙
才是霸主
之后英国成为新的海上霸主。
所以
荷兰占据航海贸易的一百年
也就是17世纪
被称为荷兰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时代
荷兰诞生了至位画家
大约每至人中
就有一人成为画家
荷兰人要学本国的美术史
跟我们学中国美术史一样头疼,
画家太多,名人璀璨
▲当年英国展出的荷兰主要画家画展
这次展览
以活跃在莱顿的画家作品为线索
包括大名鼎鼎的
伦勃朗、维米尔和哈尔斯
所以
重点看看这三位巨匠的画吧。
▲哈尔斯《塞缪尔?安菲齐宁像》
关键词:伦勃朗《夜巡》▲伦布朗作品《夜巡》
从小我们熟悉的《夜巡》
并没有出现在这此展览之中
还静静悬挂在
荷兰阿姆斯特丹美术馆里
国宝不能出境
这是全世界的规矩
但要了解伦勃朗的命运
了解17世纪的荷兰画坛
就不能不提这张画
《夜巡》这个名字是个误会
这张画画的是白天的自然光线
可是到了19世纪
油画失色
表面的光油呈现黑褐色,
有人误认为是晚上的场景,
取名《夜巡》
所以大家也可以理解
为什么一个展览
对光线照射有那么严格的要求了
还要拿测光表来测
《夜巡》就是血淋林的教训啊!
现在人像摄影技术里
有个专用名词
叫伦勃朗式用光
被摄者脸部阴影一侧对着相机
灯光照亮脸部的四分之三
依靠强烈的侧光照明
被摄者脸部的一侧
呈现出三角形的阴影
这就因为伦勃朗的人物肖像绘画
而得名
这幅画,也有很多传奇故事
伦勃朗在画面中一共设置了34个人像
根据记载
包括队长副队长在内
共有16个人出资完成的这张作品
剩下18个人到底是谁
众说纷纭
年
它从国民卫队总部
移到阿姆斯特丹市政府大厅前
为迁就大厅墙面尺寸
画面四沿被愚蠢者做了裁剪
高度缩减了28厘米
长度截掉了64厘米
画中人物数量也减少
左边两个人失去了踪影
关键词:伦勃朗的官司伦勃朗画肖像画
一直遭遇退款纠纷
比如《夜巡》
民兵队一人出黄金盾
集资画像
看到成品之后
有些出了钱的同志不乐意了:
“凭什么我都看不清自己?”
这种肖像画挂在市政厅
对于出资人来说
应该就是等老了
领着孙子去看
用手一指
——那就是当年你爷爷我
结果群众演员比出钱的还多
出钱的就露半张脸一只眼
还得在黑乎乎的背景色里面找
得,退钱!
▲瞧,有人只露一只眼
伦勃朗独处心裁处理“客户订单”
并不是第一次,
成名作《尼古拉·特尔普教授的解剖课》
也是群像
也有主次
但是大获成功
画面上的医生教授们
对于自己的站位无甚异议
可见在当时
医生和教授相比火枪手
文化艺术欣赏水平还是高一点
▲伦布朗作品《尼古拉·特尔普教授的解剖课》
关键词:伦勃朗自画像伦勃朗一生画了多幅自画像
他就像现在的自拍狂人一样
这次展览中
有一张伦勃朗自画像
当然也有同时代
别的画家的自画像
▲伦勃朗自画像(28岁)《双眼被阴影覆盖的自画像》
为什么当时大家都爱自画像?
首先
因为镜子已经很普遍了
荷兰人有钱
又是低地国家
受宗教影响小
所以大家不在墙上挂宗教画
更喜欢挂点自己的肖像画
▲本次展览上扬?利文斯《自画像》
再说了
画家生意好
自画像是招牌
生意不好雇不起模特
也只能干脆就画自己吧
▲伦勃朗中年的自画像
画自画像的方式有很多,
除了镜子
还有人利用小孔成像装置
看到的影响是倒立的
利用网格放大装置来画
画出来则是一格一格的
这些装置最终都运用到了摄影术上
关键词:伦勃朗悲剧▲莱顿广场上伦勃朗童年雕像
荷兰的画家
似乎一个比一个惨
梵高怎么个惨法我们就不说了
伦勃朗是过了好日子的
他出生在年
也就是我们中国万历年间
36岁后开始倒霉
妻子死了儿子也死了
晚年潦倒
年(康熙8年)
就离世了
▲伦勃朗晚年的自画像
本次展览展出了
伦勃朗最早创作的三幅作品
创作于-年之间
那时候他日子还很滋润
这三幅作品
是他以“五种感官”为主题的
系列作品中的三幅
分别为
《结石手术》(《触觉的寓言》)
《三个音乐家》(《听觉的寓言》)
《失去知觉的病人》(《嗅觉的寓言》)
在最后一件作品中
第一次出现了
伦勃朗的亲笔签名“RHF”
感官作品主要是炫技
这是当时的流行题材
师兄利文斯也画过
卡拉瓦乔也画过
有点像
中国画里的梅兰竹菊
谁都画两笔
▲《失去知觉的病人》又名《嗅觉的寓言》
关键词:伦勃朗后辈维米尔维米尔
是和伦勃朗齐名的荷兰画家
他有着谜一样的身世
甚至荷兰的美术史著作中
都找不到他的名字
从19世纪5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