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土壤入藏国家博物馆什么样的物品可以

传华夏初心

立中国自信

年11月24日4时30分,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全力托举嫦娥五号向着月球飞驰而去。年12月17日凌晨,内蒙古四子王旗,赴月球“出差”的嫦娥五号带着克月球土壤成功返回地面。

在经过保存、解析、科研等环节后,年2月22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宣布: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已运抵国博,即将面向社会公众展出。

盛装月壤的容器为人造水晶,整体造型借鉴自国博馆藏的系列青铜“尊”造型;月壤储存在中心部位的空心夹层球体造型之中,通过填满在其中的月壤得以呈现形似月球的造型特征。

这件被国家博物馆标记为GB号的藏品,记录了中国探月工程的又一重大节点。那什么样的物品才能被称为藏品呢?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一书中写到:藏品是博物馆收藏的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并反映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和人类科学文化进程的历史见证物。

这些藏品和我们最常见到的文物是有区别的,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

所以,划重点!!第一,藏品和文物是不一样的;第二,并不是我们从家里随便拿一个东西都可以被博物馆收藏!只有具备了一定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才有机会被博物馆收藏。那么,除了这件刚加入国家博物馆的月壤藏品,还有哪些藏品被博物馆青睐呢?接下来你看到的这些藏品,每一件都曾见证过中国不断前进的脚步。

月壤·央视新闻频道

01

开国大典毛泽东升起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面国旗

年,新中国即将成立,确定国旗方案成为第一任务。当时的筹备组将国旗的设计交给人民,这是中国历史上破天荒的头一回。筹备组收到了余幅作品,最后选定五星红旗作为新中国的国旗。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这面五星红旗,伴随着铿锵有力的国歌冉冉升起,见证了中国历史新篇章的开端。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02

年高考准考证

年,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多万人参加了考试。高考的恢复,不仅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更为重要的是为中国在新时期及其后的发展和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03

许海峰获得的奥运金牌

年7月29日,许海峰在男子自选手枪慢射比赛中以环的成绩击败对手,获得冠军,赢得当届奥运会的第一枚金牌,也是中国奥运史上首枚金牌,实现了中国奥运会金牌榜和奖牌榜上"零的突破",开启了辉煌的中国奥运之路。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04

中国女子排球队获奥运会冠军

签名纪念排球

这个排球记录着中国女排的辉煌历史。年8月7日晚,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女排战胜美国队,夺得冠军。完成了自年日本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和年秘鲁第九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后的"三连冠",也是世界女排运动史上第三个"三连冠"。排球上的签名包括当时参加奥运会的所有排球运动员,其中就有我们熟悉的“铁榔头”郎平。

05

中国南极考察队在南极洲升起的

第一面五星红旗

年11月20日,中国首支南极科学考察船队从上海出发,于12月30日胜利到达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海域。当天下午3时16分,54名队员在队长郭琨带领下,高举五星红旗登上南极大陆。随后,队员们用了26天时间,建成了两栋考察用房,这就是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年2月,正值新春佳节,长城站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鲜艳的五星红旗,第一次飘扬在南极大陆的上空。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06

金庆民赴南极考察用的冰镐

年底,金庆民参加了中美联合登山科学考察队,她是队里唯一的女性。这次考察活动中,金庆民发现了一片颜色特异的冰带,仔细考察后,她确定了这是一个20公里长、米厚的含铁岩系。“中国人在南极发现铁矿了!”欣喜若狂的金庆民将一面微型五星红旗插在了那片矿体上。她把自己对土地、对石头、对自然的爱,融入了每一个字中,也把自己青春的热血、一生的坚持与执着奉献给了祖国的地质事业。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07

申办8年奥运会北京代表团团长刘淇

签署举办城市合同时用的签字笔

这是一支普通的签字笔,却见证了不平凡的历史瞬间。年,北京向国际奥委会提出申请举办8年第29届奥运会。1年7月13日,北京在投票中以过半数胜出,成为8年第29届奥运会举办城市。在签署举办城市合同时,北京代表团团长刘淇,就是用这支笔完成的最后签字。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08

神舟五号载人航天员杨利伟穿过的舱内航天服、

神舟五号返回舱

3年10月15日9时,神舟五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10月16日6时23分,神舟五号返回舱安全降落大地。这艘飞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之梦。航天员杨利伟顺利的完成了这次遨游太空的任务。返回舱和航天服,见证着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蓬勃发展。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09

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全月球影像图

拍摄这幅摄影图的是嫦娥五号的前辈——嫦娥一号。中国月球探测工程于4年1月正式启动,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分为绕、落、回三步,分别实现卫星绕月飞行、着落月球、将样品带回地球的目标。7年10月24日,执行"嫦娥工程"第一阶段任务——绕月探测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9年3月1日完成使命。

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往期好文推荐

乘风破浪的四川嬢嬢

写在神兽出笼这一天:为“神马”要考试?

这真不是段子:为了年终奖,古人们都太拼了

让孩子了解人类文明进化,看《疯狂原始人》就够了!

转给世界看,成都24小时赏雪图鉴

这个寒假,10集纪录片《先生》让孩子学到世上最好的品格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华风商城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xiannet.com/lygl/108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